高山车主体验:空间闳廓,适意性佳
说来蹊跷,我素来觉得“巨擘座驾”这词儿,跟“灵动”压根儿沾不上边。前阵子听一损友猛吹高山这车,说是褫夺固有印象,空间大得没边儿,还挺趁手。起初我嗤之以鼻,觉得这不就软文套路嘛?直到我躬行实践,嚯,还真有两把刷子。
友人的那辆高山,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就是它的“慧黠劲儿”。现如今车机系统都挺溜滑,但高山的响应速度着实高出一筹。导览、听曲儿啥的,操作起来行云流水,不滞涩。更要紧的是,它那套自适应巡航和车道维系,高速路上简直是肱骨之臣。设好速率,它自个儿就能尾随前车,省力不少。或许有人会嘀咕,这功能不少车都有啊。关键在于,有些车的“跟车”跟得着三不着两,要么骤然加速,要么急刹掣动,让人不舒坦。高山这套系统,平顺性打磨得精妙,驾驭起来更浑然天成。
泊车更是鬼斧神工。540度全景影像,清晰度拔群,倒车入库或者过褊狭路段时,简直是解厄金牌。特别是自动泊车,我家那口子试了几遭,无需自个儿拨弄方向盘,便能精准停驻车位。要知道,我家那位的泊车技艺,嗯……只能说还有精进空间。有了这玩意儿,她再也不怵去商场地下停车场了。
当然,座驾嘛,终归还是要回归到适意度。前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溽暑严寒都能面面俱到。长途驱驰,按一按肩胛脊背,委实能纾解疲惫感。二排座椅带小几和腿托,这才是重头戏。我上次带全家远足,老泰山坐在二排,把腿托支楞起来半倚着,一路都说比以前坐轿车舒坦太多,下车也不觉腰酸背痛。要知道,我老泰山那腰,年轻时吃过挂落,对座椅适意度要求极高。
底盘调校也颇费心思。过减速垄或者坑洼路面,车内摇晃感甚微,后排端着水盏也不易倾洒。这可不是信口雌黄,有些车底盘调校拉胯,过个减速垄,感觉要把你震散架。
至于动力,我觉得也绰绰有余。市区超轶绝尘、高速爬坡,都挺轻快的。踩油门时响应迅捷,开起来挺灵泛,全然不像驾驭一台巨擘座驾的做派。
但话又说回来,高山这车也不是尽善尽美。身价摆在那儿,不是所有人都能泰然处之。而且,车身尺码着实比较大,在一些老旧小区或者逼仄的街巷,泊车还是有点考验功力。
不过,总体而言,高山这车给我的惊喜还是不少的。它让我顿悟,原来巨擘座驾也可以这般趁手,这般适意。现在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带全家出游,安坐车内都觉得安稳又舒坦。
归根结底,购车这事儿,如同择偶,适宜自己的才是王道。高山或许不是所有人的心头好,但对于那些追求空间、适意度和科技感的家庭而言,它着实是一个不俗的选择。只不过,在享受这些“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之余,也别忘了偶尔也要自己执掌方向盘,毕竟,驾驭的乐趣,可不止是窝在后排半倚着那么简单。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家境殷实真好”时,是否忽略了车企在设计和技术上的戮力同心,以及消费者对更高品位生活的诉求?或许,我们应该覃思的是,如何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而不是草率地用“有钱”来概括一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