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汽车圈炸开了锅,上头一纸公文直接给燃油车泼了盆冷水。
上面突然甩了个文件,直接给燃油车泼冷水。全国党政机关买公车必须优先国产新能源,连采购目录都改得明明白白。数据摆在那儿——2025年公车年采购量要冲30万台,现在路上跑的200多万辆公车每年得换掉十分之一。最狠的是新规要求新能源车占比至少三成,光这三成就够养活近百亿的大单子。
要说谁能吃上这口热乎饭,比亚迪绝对算头号玩家。人家手握刀片电池、混动技术这些硬通货,从秦PLUS到仰望U8全给覆盖了。去年卖车直接干到186万辆,公车采购最看重的安全性和耐用性,人家实打实摔过撞过都过关。不过别以为就比亚迪捡漏,长安深蓝、吉利极氪这些品牌最近在采购名单里冒头越来越勤快。造车新势力里蔚来ET7、小鹏G9也蹭着政策东风往机关单位里钻。
这政策可不止是卖车那么简单。您琢磨琢磨,满大街跑的公车就是移动广告牌。老百姓天天瞅见机关单位开国产新能源车,比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还管用。这波操作既给车企输血,又推着老百姓换绿牌车,顺带还能振兴产业链,这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不过真要分蛋糕还得靠真本事。有些车企光会搞营销,电池起火新闻隔三差五上热搜,这种厂家趁早别惦记公家钱袋子。真正能接得住订单的,得经得住机关单位三年五年的用车考验。去年某品牌给某单位交付的电动车,冬天续航打七折被司机师傅骂上热搜,这种前科可够喝一壶的。
还有啊,这波政策可能要改写行业格局。那些只会闭门造车的传统车企,再不转型新能源真要被拍死沙滩上。看看现在的采购名单,红旗E-HS9、荣威iMAX8 EV这些车型频繁露脸,说明市场早就不是唯合资论的时代了。就连二线品牌东风风行S50EV都开始往三四线城市机关单位渗透。
不过说实在的,公车采购这块肥肉也不是谁都能啃动。有些地方还存在"本地保护主义",非得采购本地品牌。要我说这政策就该全国一盘棋,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全国范围内公平竞争。就像比亚迪在深圳能卖得好,在东北零下三十度照样得经得住考验才行。
现在压力给到其他车企这边。吉利几何C在杭州机关车队跑了一年零故障,上汽荣威Ei5在政务系统网约车项目里口碑不错。这些案例说明只要产品过硬,就算不是头部品牌也能分杯羹。但那些还在搞油改电、电池虚标的企业,趁早洗洗睡吧。
这波政策落地后,估计不少车企销售部连夜改PPT。以前总说公务员群体消费保守,现在政策倒逼着他们换车,反而成了新能源车最好的试金石。要我说啊,这哪是给车企送钱,分明是给消费者选车指明路——公家都敢批量采购的车型,老百姓用着能不放心?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