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铝合金冲压件回弹问题
某汽车铝合金冲压件尺寸合格率平均值只有55%左右,如图1所示,且尺寸波动较大,稳定性差,这主要是零件回弹造成的,如图2所示(单位:mm)。
图1 钢、铝合金冲压件尺寸合格率对比
图2 零件回弹
1.1 铝合金冲压件回弹原因
(1)铝合金材料特性:①弹性模量低,铝合金的弹性模量相对钢材较低,约为钢材的1/3,如表1所示,在冲压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卸载后弹性恢复能力强,导致回弹量较大;②各向异性,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这种各向异性使冲压件在变形过程中各部分的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产生较大的回弹。
表1 铝合金与钢材弹性模量对比
表2 铝合金不同方向各向异性数值对比
(2)零件形状与结构形状复杂:①汽车冲压件一般形状复杂,如经过深拉深、弯曲、翻边等多种变形工序的成形,在冲压过程中各部位的变形程度不同,应力分布复杂,回弹难以控制;②截面变化大:零件截面形状和尺寸的急剧变化会导致应力集中,在冲压后应力释放时易引起较大的回弹。
(3)冲压工艺参数:①压边力不足,压边力是控制铝合金材料在冲压过程中流动的重要参数,如果压边力不足,材料在拉深过程中容易起皱,同时也会导致回弹增大;②模具零件间隙不合理,间隙过大,材料在冲压过程中受到的约束减小,回弹增加;间隙过小,材料与模具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可能导致材料局部过度变形,也会引起较大回弹。
(4)模具设计与制造:①模具结构设计对铝合金冲压回弹有重要影响,如果模具的凸、凹模形状与零件最终形状不完全匹配,或模具的脱模机构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冲压件在脱模过程中产生额外的变形,增大回弹量;②模具制造精度不高,如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大、尺寸精度差等,会导致铝合金材料在冲压过程中与模具零件的贴合性不好,局部应力不均匀,引起较大的回弹。
1.2 回弹解决措施
(1)优化材料选择与处理:选择合适材料,在满足汽车零部件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弹性模量较高、各向异性差异小的铝合金材料,如一些经过特殊合金化处理的铝合金,可从根本上减小回弹的可能性。
(2)改进零件设计:①简化形状,在设计汽车铝合金冲压件时,应尽量简化零件的形状,避免过于复杂的结构和急剧的截面变化,如一些必须存在的复杂形状部位,可采用分段设计或增加过渡圆角等方式,减小应力集中,降低回弹风险;②合理设计加强筋,在零件上合理布置加强筋,可提高零件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有效抑制回弹,加强筋的高度、厚度和间距根据零件的具体形状和受力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3)优化冲压工艺参数:①调整压边力,通过试验和模拟分析确定合适的压边力大小和分布,对于形状复杂、变形程度大的铝合金冲压件,可采用分区变压边力技术,在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压边力,使板材在冲压过程中均匀变形,减小回弹;②优化模具零件间隙,根据铝合金材料的厚度和性能,选择合理的模具零件间隙,一般铝合金冲压件的模具零件间隙应比钢材冲压件稍大,但具体数值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4)优化模具设计与制造:①优化模具零件型面,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冲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对模具零件型面进行优化设计,使其与零件的回弹变形趋势相匹配,通过对模具零件型面的补偿,减小零件的回弹量;②提高模具零件精度,提高模具制造精度,确保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采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先进的加工工艺,如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等,保证模具的质量。
2 铝合金冲压件开裂问题
铝合金强度高,延展性比传统钢材差,在冲压过程中易开裂,如图3所示,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图3 铝合金冲压件开裂
2.1 开裂原因
铝合金材料的厚向异性指数r值低,如表3所示,抗减薄能力差。铝合金材料的延伸率比钢材小,钢材为42%~47%,铝合金为20%~23%,所以铝合金冲压件比钢材冲压件更容易产生开裂。
表3 铝合金与钢材r值及延伸率对比
2.2 解决开裂措施
工艺性要求零件造型圆角加大:凸模圆角R凸≥15 mm,凹模圆角R凹≥10 mm,内板拔模角度≥20°,外板拔模角度≥25°,大拔模角度利于优化拉深开裂,如图4所示。
图4 铝合金冲压件造型截面
铝合金CAE分析阶段冲压工艺开裂判定:一般铝合金CAE分析减薄率≤16%,如图5所示,翻边半径区域减薄率<12%,最大不能超过14%。
图5 铝合金冲压件CAE减薄率及实物开裂状态
3 铝合金冲压件成形过程中铝屑问题
铝屑是铝合金冲压件成形的常见问题,如图6所示,制约生产效率,同时产生大量返修件。分析产生原因并制定解决措施,减小或消除铝屑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图6 成形过程中产生铝屑
3.1 铝屑产生原因
铝合金硬度较低,剪切断面与刃口的摩擦,对剪切断面二次切削产生大量铝屑,如图7所示,而产生铝屑具有较强的粘黏性,在切削过程中刃口会频繁附着铝积屑瘤,造成铝屑堆积。
图7 铝屑产生机理
3.2 铝屑解决措施
常规措施:①上模修边镶件设计3 mm垂直刃口面,以上部分做2°倾角空开,上模修边镶件刃口倒R0.2 mm圆角,并进行钝化处理,如图8所示;②翻边/整形镶件采用PVD涂层,增加润滑,减少刮蹭料屑;③设置合理的修冲间隙(10%料厚)和翻边间隙(12%料厚);④高频次的清擦抛光维护。
图8 修边模刃口结构
特殊措施:①铝合金质软,为减少压伤,压料板符形区宽度相对钢材小,翻边宽度推荐40 mm,整形宽度推荐50 mm,减少对零件表面的压伤;②提高零件冲裁速度,提升断面质量,减少料屑产生;③对于伺服压力机,降低回程速度,可以减少料屑飞溅;④对于内板件,适当喷涂润滑油,减少料屑飞溅;⑤针对修边/冲孔凸模,进行表面涂层(类金刚石薄膜)新技术应用(diamond like carbon,DLC),硬度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粗糙度,如图9所示。
图9 修边/冲孔凸模刃口DLC涂层处理
4 汽车铝合金冲压件冲击线问题
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铝合金材质屈服强度为130~160 MPa,屈服强度低,材料与模具零件由成形开始前压紧时的静摩擦状态,转变为材料开始流动后的动摩擦状态,如图10所示,在凹模圆角处材料拉深并伴随加工硬化,产生冲击线,如图11所示(理论分析冲击线状态与零件实物冲击线状态一致)。
图10 铝合金冲压件冲击线形成过程
图11 铝合金冲压件冲击线
4.1 冲击线产生原因
(1)模具因素:①模具零件间隙过小,会使材料流动阻力增大,易产生冲击线;②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高、有损伤或磨损,会加剧与材料的摩擦,导致冲击线更明显。
(2)工艺参数:①冲压速度过快,冲击力过大且材料来不及均匀流动,会产生冲击线;②压边力过大,会限制材料的正常流动,使冲击线问题加重。
4.2 冲击线解决措施
优化零件结构,增大零件拔模角;合理设计模具结构和圆角半径;降低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减缓模具零件型面与材料的摩擦;调整冲压工艺参数,降低冲压速度,合理控制压边力。
5 铝合金冲压件压合开裂问题
由于铝合金冲压件的材质韧性较差,在压合包边过程中受外力影响极易开裂,如图12所示,是成形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
图12 铝合金压合包边开裂
5.1 压合开裂原因
在压合包边过程中,翻边R角处是应力集中的区域,当翻边R角过小时,应力集中现象会更加严重,材料在该区域所受的应力急剧增大。如果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不足以承受这种集中应力,就容易在R角处产生裂纹,导致开裂。
在压合包边过程中,当滚压角度过大时,材料在短时间内受到的弯曲和拉伸应力急剧增加。如果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不足,无法承受这种突然增大的应力,容易在包边处产生开裂。
5.2 压合开裂解决措施
铝合金冲压件翻边R角设为R2.0~R3.0 mm,避免R角处出现应力集中点,消除压合包边开裂问题。铝合金冲压件压合包边后圆角采用包边截面类似水滴形状,如图13所示,降低包边系数,消除包边开裂问题。铝合金一般包边后外圆角为R1.5~R2.5 mm,钢材一般为R0.9~R1 mm。
图13 压合包边后断面形状
每次压合角度不能过大,尽量采用滚边工艺,分多次辊压。翻边角度小于115°,分3次滚边,如图14所示,第1道工序从115°滚压至60°,第2道工序从60°滚压至30°,第3道工序从30°滚压至0°。当翻边角度为115°~135°时,需要增加一道滚边将翻边角度先翻至90°,即分4次滚边,如图15所示,第1道工序从135°滚压至90°,第2道工序从90°滚压至60°,第3道工序从60°滚压至30°,第4道工序从30°滚压至0°。
图14 翻边角度小于115°度压合包边工序
图15 翻边角度115°~135°压合包边工序
▍原文作者:杨庆波 王金彪 舒城 王建军 徐鹏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