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司机给汽车加油的习惯始终在误导新手司机。
其包括但不仅限于:
卸油时不加油
早、晚加油,中午不加
加油只加两百块
要讲这个话题的原因是笔者的一位司机朋友做了一件蠢事,在路过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的时候,因为加油站正在卸油所以不愿意加油;结果车子没跑到下一个服务区就因为燃油耗尽而抛锚了。
为何有一些老司机不愿意在加油站卸油的时候加油呢?
其观点普遍为油罐车卸油的时候“会把加油站储油罐里的泥沙冲起来。”如果这时候加油可能会让一些泥沙进入汽车的燃油箱,从而堵塞汽车的燃油滤清器甚至损坏发动机——听起来煞有介事,实际上荒唐无比。毫无疑问,加油站的储油罐里确实会有一定的沉积物,但并不会是泥沙;而哪怕加注燃油和卸油是可以同步进行的,这些老司机也可能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滤清器。”
油罐车在卸油的时候会使用滤网,目数一般为170目。
180目的意思是在每平方英寸的面积范围内有170个均匀分布的筛孔,那么每个筛孔的直径则是0.090毫米——等于90微米。头发丝的直径在50~100微米之间,细沙的直径大约为250~350微米,中沙的直径是超过350微米但低于500微米的,粗沙的直径超过500微米;泥土的土粒直径虽然小于10微米,但是油罐车卸油的出油口和加油站的灌注口是要密封结合并锁止的,加注过程中没有泥土微粒会进入储油罐。
也就是说在最基础的卸油环节即可保证加油站销售的汽、柴油是足够纯净的,头发丝想要进去都很费劲。
而加油机里还有滤清器,其目数会达到500目的标准!对应的过滤标准已经低于25微米,所以是不会有泥沙或其他杂质进入燃油箱的。即便有些尘埃进入燃油箱也不用担心,首先因为量非常小,其次是汽车的燃油滤清器大多都有2000目,尘埃也不会影响到发动机的运行;并且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也会带进尘埃,微量的尘埃本就不会影响发动机运转,所以卸油的时候没有必要担心,正常加油即可。
早、晚不加油又是什么道理
有些司机认为汽油是会热胀冷缩的,那么在早、晚的低温阶段去加油,加注的汽油在中午的时候就会变多……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乍看确实是这样的道理。
可是就算早、晚加的油会在中午变多,但是在低温的早晨和晚间,汽油在自己车辆的油箱里是不是也会变少呢?或者说加注量是不变化的。所以这个观点想要成立的前提是“早、晚不开车”而只有中午开。
但即便就是这样用车也没有意义。
因为汽油的膨胀系数是0.001/℃,意思是气温升高一摄氏度则体积膨胀千分之一;如果早晚温差有十几二十度的话,早、晚加的油确实能增加接近一升。
可是加油站的储油罐是埋在地下的。
之所以要埋在地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必定包括温度的控制;地下储油罐的标准是环境气温昼夜温差达到20摄氏度,储油罐的温差波动不能超过1摄氏度。所以根本没有留给司机去“打温差”差的机会,这些“小聪明”实际都是在浪费自己的脑细胞。
轻量化与加油频率
一次加200块的油是最佳方案吗?
笔者早就给读者们算过,这是很不划算的方案。
因为家用车的燃油箱容积很有限,中型车一般也只有60升。汽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但起步标准一般为0.72kg/L;也就是一升汽油的重量是0.72公斤。假设每次加油30升(一半),加注燃油的重量则是21.6公斤——加满60升则为43.2公斤——汽车轻量化的标准大约为每减轻100公斤则省油0.5L/100km,于是每减轻一公斤则等于省油0.005L/200km。
按照加注一半为参考,起步则省油“21.6*0.005”并开始递增。
然而递增的起点也只是0.108L/100km。
有意义吗?
就算加200块的汽油可以实现加一次油省下1升油,可是加油站难道就开在家门口吗?如果去加油站需要绕路或者加油需要排队等待的话,这就有可能得不偿失了。假设去加油站要多走两公里,家用车的耗油量多为8~10L/100km;按照8升计算的结果是每公里耗油0.08L,多走的两公里耗油0.16L,单次加油量低则等于增加去加油站的频率,算下来只会消耗更多燃油。
所以正确的方法就是一次性加满。
并且早、中、晚都可以加油,卸油的时候去加油也没有影响,就是这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