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41岁,干了十多年汽车媒体了,到今年已经失业快一年了。

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有驾

作者|乔 伊

编辑|周 展

视觉|慢 慢

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有驾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个干什么都需要新鲜血液的世界里,虽然在联合国的年龄分层中,40还被大喇喇地分在青年的界别中。但在打工人的世界中,这个青年,几乎已经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了。

这不是什么特别不好理解的现象。

就在昨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标准的顶级IT牛马模版:年龄不超过30,有家有娃,有老人有贷款,还特别的懂技术。

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有驾

就这样的人,不敢请假,愿意加班,肯干事,还能干事。想要让他停下,有三种可能性。首先,是贷款先还完;要么,是生命先停止。如果他还很能熬,那就只有让他干到35岁的退休年龄了。当然,还有一种更为出其不意的方式——中好几张彩票或继承一大笔遗产。

这样的路子,其实在汽车圈内同样适用。

比如,前几天岚图汽车就在招企业公关与媒体关系总监,有一条明确要求是“原则上年龄不得超过40岁”。

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有驾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仿佛超过了40岁,不止是汽车圈,就是这个世界上,每个月都能想起你的,无非也就是银行的还贷通知邮件了。

老年大学嫌你年轻,女大学生嫌你油腻,资本家嫌你是熬不出药效的药渣。

现在要讨论的点在于,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这样的情况?

有钱的都是年轻人?

十多年前我去国外旅游,遇到个孩子在路边吹奏乐器卖艺。在投下了一个硬币之后,我感叹到,外国人就是早熟,这么年轻就带着中国学校每人发一个的笛子开始创业了。

今天,这个创业的风潮已经吹到了国内。

比如,这几天非常红的视频,就是一个东北的三岁半小孩卖冰棍。一块钱一根,哄得糖尿病大爷也顾不得生命危险,非得支持一根了。

而这样做的动因在于,人们认为赚钱是个越来越年轻化的赛道。出名要趁早,赚钱也要趁早。而有钱人,也是越年轻越有钱的。这个逻辑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汽车企业体系内散播开来了。

如果你对于六、七年前的传统汽车发布会还有印象,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PPT,在降到目标人群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将他们年轻化。

经济型车的用户人群在30岁以下,中高端车可以放宽到35岁。而高端的、豪华的,哪怕是顶奢的,都最多不超过40岁。

同样的,这个逻辑还出现在了其他的消费品市场调研报告中。游艇产业的报告,表明拥有游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白酒产业的报告则表明,年轻人越来越爱喝白酒。

我十分有理由怀疑,在后续绝大多数雷同的用户人群划分中,这些不同行业的用户人群分析报告,被互相借鉴,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当然,现实依然很骨感,当你依然在抠搜地算贷款之后,用剩下的钱点拼好饭之后。你就会发现,35岁之后你被裁员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你混到现在,连个目标消费人群都不是,你当然没有办法设计出我们消费者需要的汽车、没有办法了解到消费者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办法把精准定制的产品精准的送到他们的手上去了。

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虽然看起来无稽,但你必须接受。

当然,现实摆在眼前,饭还是要吃,钱还是要挣,贷款还是要还,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是如何苟活。

你会的,都叫本事

绝大多数年轻人在年轻时学会的本领,不在于赚钱,而在于享受。

去冰岛看火山,去南极看企鹅,去北极看极光,去阿拉斯加看鲸鱼。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他们都发梦去看,吃过见过,也没剩过,可能还倒欠过。

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有驾

你看,有些人认为这些无用,但放在汽车圈可就不一定了。

比如,当汽车媒体的老师们,虽然真的懂车、懂市场的不多,但他们懂享受啊。

他们知道航司白金卡的羊毛怎么薅效率够高,哪里的哪家酒店怎么住舒适度最高,甚至到每个城市哪里的苍蝇馆子能吃出好东西来,全都一清二楚。他们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吃喝玩乐指南者。

因为,在他们职业生涯的前半段,有太多的出行机会,并帮助他们积累了足够多的,在路上的经验。所以,这个时候,他可以成为一个私人伴游。虽然超过了35岁,看起来十分油腻,但是绝对合法、绿色、安全。

不用怀疑,我的那个失业的朋友,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当然,现在肯定还有人反驳,这个圈子里必然是有很多专业靠谱勤奋的老师的。

不错,这些老师要么现在自媒体做得风生水起,已经成为了年轻有为或年老有为的目标客户。而那些不幸的,又专业、又老、又穷的失业老师们,再加入自媒体的竞争序列,显然已经太晚了(你看,又回到了出名得趁早、赚钱要趁早的话题上了)。

但是,知识从来没有浪费的。运用手中的知识,成为一个专业的汽车私人导购。戳破遥遥领先的传播迷雾,帮买车人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车。既传播了知识,又传播了负面,既带动了销量,又不怕法务给你安个敲诈勒索的罪名。

因为,私人顾问,只对付钱给你的客户,给出最专业的建议。谁来了,也不好使。

当然,这样的转型依然存在众多的可能性。

比如,开惯了长会的甲方,可以为企业制定一个“开短会”指南;甩惯了锅的,可以开一个太极推手训练班;踢惯了皮球的,则可以为中国足球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而熬惯了大夜、习惯了受气的车圈乙方们,同样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有驾

比如,撰写一本熬夜不伤身的养身指南,保养食谱。搞个电商,推荐一些疏肝理气,调理内分泌的食补古方;或者开一家agency打对折自由搏击训练营。

实在不行,开个连载,把你这么多年来听过的、见过的奇葩事搞成连续剧,找七七四十九个说书人,日夜不间断的好好说一说。反正年纪大了,爱回忆,说不定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脱口秀本子、短剧本子,从此走上“老年脱口秀大会”的人生巅峰。

你看,有本事的和没本事的,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正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七步之内必有解药。

要是实在是啥也不会,那你就只能试试去找魏建军了。

世界其实还没那么糟

当然,其实这个世界也没这么荒诞。

中老年汽车人如何苟活-有驾

比如,前一段长城就宣布了,针对35岁以上的“中老年”从业者开启招聘。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老年人们开始有了“重返岗位,发挥余热”的好机会。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因为35岁以上的人,还能造车;35岁、40岁以上、乃至50岁以上的人群,才是真正的购车、置换,甚至迈向豪华巅峰赛的主力参赛者。

所以,逻辑上,其实要剔除的只是真正乐于打太极的那群人而已,但打太极的并不只是老人。所以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只是需要剔除劣币,而不是剔除真正有价值的古董钱币。

要是真把有价值的老钱给扔了,那说明你是真不懂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