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圈里,出了件挺有意思的大事。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你要是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里头的门道还真不少。
事情的主角,是两个咱们中国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是造了几十年车、家底厚实的“老大哥”东风汽车,另一个是咱们科技界的“尖子生”华为。
这两个看似不在一个赛道的巨头,最近凑到一块儿,关起门来开了个会,据说谈得相当投机,当场就拍了板:以后在智能汽车这条路上,咱们就绑在一起干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
东风,咱们都熟,老牌国企,造的车满大街跑,稳当是稳当,但总感觉跟“智能”、“新潮”这些词儿有点距离。
而华为呢,手机、通信搞得风生水起,现在跨界来搞汽车,虽然跟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卖得不错,但毕竟汽车是个复杂的大家伙,涉及到人命关天的事。
一个传统的“老师傅”和一个聪明的“新学生”,他俩这组合,能行吗?
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要弄明白这事儿,咱们得先听听华为的掌门人任正非老爷子是怎么说的。
在这次会面上,任老先生就讲了一句特别实在的大白话:“车这玩意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话听着简单,谁都懂,可从他嘴里说出来,分量就不一样了。
你想想华为是靠什么起家的?
是通信设备。
那些建在深山老林、戈壁沙漠里的信号基站,风吹雨淋的,得保证十几年如一日地稳定工作,信号不能断。
对华为来说,可靠和安全,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现在,他们把这种近乎于“强迫症”的安全理念带到了汽车上,这其实是在给现在有点浮躁的汽车市场提个醒。
现在很多新车,一上来就是各种大屏幕、各种花哨的功能,看着是很酷炫,可一辆车最根本的是什么?
是把你从A点安全地送到B点。
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那车上的屏幕再大、音响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任老爷子的意思很明确:咱们华为参与造车,可以智能,可以酷,但底线是绝对的安全。
有了这个基调,再看东风,你就会发现这个组合有多妙了。
很多人觉得东风这样的老车企转型慢,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几十年的造车经验,可不是白给的。
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厨师,对火候、对食材的理解,是那些只会看菜谱的新手比不了的。
东风手里有两样“独门绝技”,拿出来绝对是镇得住场子的。
一个叫“16000吨一体化压铸”。
这词听着挺专业,咱们打个比方。
以前造车身,就像搭积木,需要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钢板零件焊接在一起。
焊点多了,时间长了就可能出现问题。
而一体化压铸,就像用一个超级巨大的模具,把一大块融化的金属液体“哐”一下压成一个完整的车身部件。
特斯拉之前用的9000吨压铸机,就已经让很多人惊叹了。
而东风这个16000吨的,劲儿更大,能把更复杂的结构一次成型。
这样做出来的好处是什么呢?
车身零件少了,连接点少了,整个车架子就更结实、更整,安全性自然就高了。
这玩意儿,没点深厚的工业底子是玩不转的。
另一个是“热效率47.06%的马赫混动系统”。
这个“热效率”又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你加的一箱油,有多少能量真正用来驱动车轮往前跑了。
这个数字越高,说明发动机越省油,技术越先进。
现在市面上顶尖的发动机,热效率也就在40%出头。
东风能做到47.06%,这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这说明东风不光在研究电动车,在传统燃油和混动技术上,也一直在下苦功夫,而且做到了世界顶级。
现在你再看,华为有顶尖的“大脑”,也就是智能驾驶系统和各种软件算法;东风有强悍的“身体”,也就是扎实的造车工艺、安全的车身结构和高效的动力系统。
这两者一结合,不就是一个既聪明又强壮的“新物种”吗?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
他们合作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来了,就是东风旗下的高端越野车——猛士M817。
这车可不一般,它搭载了华为最新的乾崑ADS 4.0智驾系统,号称是全球第一款用了全套华为智能方案的硬派越野车。
你想想那个场景,一台外形硬朗、能爬山涉水的越野车,同时拥有了在城市复杂路况里从容穿梭的“智慧”。
这可比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驾驶难多了。
这台车,既是东风展示自己制造实力的平台,也是华为证明自己智能技术能适应各种极限环境的“考场”。
三十多万的起售价,也说明了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这个高端、个性的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
那么,这场合作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最直接的好处有两点。
第一,我们未来能买到的智能汽车,可能会更靠谱。
新势力造车,软件迭代快,想法多,这是优点;但造车经验少,对车辆机械性能的调校需要时间积累,这也是事实。
而东风这样的传统车企,强项恰恰就在这里。
当华为聪明的软件,运行在东风结实的硬件上,理论上就能避免很多“小毛病”,让智能驾驶体验更稳定、更让人放心。
第二,顶尖的技术,未来可能会更快地普及到咱们普通家用车上。
东风旗下可不止猛士这一个高端品牌,还有岚图、奕派、风神等等,覆盖了从高到低各个价位。
现在用在猛士上的这些好技术,等技术成熟了、成本降下来了,肯定会慢慢下放到十几万、二十万的车型上。
到那个时候,也许我们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一辆既安全又智能的家用车。
这才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红利。
总的来说,东风和华为的这次联手,不仅仅是两家公司层面的合作,它更像是一个信号。
它告诉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发生一种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优势正在和前沿的科技力量深度融合。
这种“强强联合”,也许真的能打破“传统车企转型慢”的旧印象,走出一条既有深厚底蕴、又有创新活力的新路子,为我们中国的消费者,造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智能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