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跌落神坛:中国车企围剿下,马斯克为何被迫“回归主业”?

当马斯克宣布将“大幅”减少政府工作、专注特斯拉时,华尔街的警报声已经响彻云霄。这位曾以殖民火星为梦想的科技狂人,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特斯拉一季度净利润暴跌71%,汽车业务收入骤降20%。曾经高歌猛进的电动车霸主,为何在中国军团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这场行业变局背后,藏着比Cybertruck交付延迟更危险的信号。

特斯拉跌落神坛:中国车企围剿下,马斯克为何被迫“回归主业”?-有驾
image

财报暴雷背后的行业变局

特斯拉跌落神坛:中国车企围剿下,马斯克为何被迫“回归主业”?-有驾
image

特斯拉一季度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这个数字背后是Model 3/Y销量增速的断崖式下跌。更致命的是,其单车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9%缩水至不足5%,马斯克引以为傲的“技术溢价”正在被市场无情抛弃。

特斯拉跌落神坛:中国车企围剿下,马斯克为何被迫“回归主业”?-有驾
image

这种颓势与马斯克的政治冒险形成微妙共振。分析师早已警告,他为特朗普政府“效率部”工作的行为损害了特斯拉品牌形象。当中国消费者在社交媒体调侃“买特斯拉等于资助星链监控”时,比亚迪展厅的客流正创下新高。电动车行业的竞争逻辑,已从马斯克擅长的“科幻叙事”,转向了更残酷的供应链绞杀战。

特斯拉跌落神坛:中国车企围剿下,马斯克为何被迫“回归主业”?-有驾
image

中国军团如何撕开特斯拉的护城河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蔚来的换电网络、小鹏的城市场景NOA——中国车企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对特斯拉技术神话的解构。当Model 3的Autopilot仍需要驾驶员频繁接管时,极氪007已实现80公里/小时下的自动避障;当4680电池量产屡屡跳票时,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已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价格战更是暴露了特斯拉的软肋。国产Model 3起售价23万元,却要面对汉EV冠军版(18万起)的激光雷达+空气悬挂,以及银河E8(17万起)的45英寸8K大屏。上海超级工厂50%的供应链本土化率,在比亚迪90%的垂直整合面前黯然失色。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跌破10%,而比亚迪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28%。

补贴退潮暴露特斯拉的“政策依赖症”

马斯克关于关税的发言耐人寻味:“有实力应对特朗普任何决定”的豪言后,紧接着是“低利润率下关税非常艰难”的坦白。这暴露出特斯拉对政策红利的深度依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税收抵免门槛提高到电池组件50%北美化,直接导致标准续航版Model 3失去7500美元补贴资格。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布局展现出更强韧性。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规避欧盟关税,比亚迪泰国工厂辐射东盟市场,就连蔚来都在匈牙利部署了换电站。当马斯克为得州工厂的4680电池良率焦头烂额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拿下全球63%的市场份额。

行业进入“拼刺刀”时代

马斯克从政治舞台抽身的决定,恰似一个时代落幕的注脚。电动车竞争进入“拼刺刀”阶段:理想汽车用增程技术实现20%毛利率,证明“没有颠覆性创新也能赚钱”;吉利极氪001改款上市即降价3万,展示出传统车企的供应链弹性。

未来的决胜点将是固态电池和超充网络的军备竞赛。但特斯拉要面对的,是宁德时代已建成的5000次循环固态电池中试线,是华为数字能源打造的“一秒一公里”超充桩。当制造业回归成本控制的本质,那个用不锈钢造皮卡的马斯克,还能续写神话吗?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车企之争,成为两种产业逻辑的对抗。特斯拉需要证明,在褪去科技光环后,它依然能像上海工厂18个月竣工那样,用制造业的铁拳打出反击。否则,华尔街的做空报告里那句“特斯拉正在变成另一个通用汽车”,或将一语成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