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谈安全,赛力斯号准了行业的脉

上海车展真正临场时的主题中,最吸引人的变成了安全。

这固然和工信部的新规有关,但本质是当前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安全筑基”的转型。

无论是车展上多少次提及“安全”,但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其看似行业觉醒,实则是恐惧驱动的应激反应。而真正的救赎需要更深刻的范式变革,如赛力斯就智能安全的深度场景挖掘、华为乾崑辅助驾驶展台上强调的“务必注意行车安全”,以及小鹏启动“AI智驾安全训练营”等,这些举措暗示着行业开始理解——安全不是技术参数,辅助驾驶没有安全托底一文不值,真正的安全不仅是技术进步,还需要用户认知、企业责任与技术能力的三角共生。

而谁能够在这场新的战役中取得优势地位,能够与消费者的心智在“安全”上进行深度链接,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差异化崛起的良好机会。

——导语

01

上海车展上的安全风向标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次的上海车展,谈安全的多了,谈辅助驾驶的少了。

这固然和工信部的新规有关,但本质是当前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安全筑基”的转型。

某种程度上,也和近期一些现实中发生血淋淋的教训有关。

这些事件和教训证明了,造车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因为关乎生命、关乎安全。虽然汽车的电子属性越来越强,但并非能够完全平移消费电子产品赛道的打法。

至少,通过供应链整合和高明的营销,就能成就伟大的汽车品牌,这条路被证明是走不通了。尝试去走的,已经付出了代价。

当然,2025年上海车展并非完全不谈智能,但车企对智能技术的宣传策略发生了显著转变——从激进的技术参数竞赛和硬件配置对了,转向以安全为基石的理性表达,形成了“智能为体,安全为用”的行业共识。

赛力斯是带来的安全领域的标志性发布——赛力斯智能安全正式发布。作为行业首创以场景定义安全的创新成果,该体系构建了包括“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安全领域在内的智能安全体系。

上海车展谈安全,赛力斯号准了行业的脉-有驾

这并不是赛力斯第一次谈安全,事实上,早在业界还在为智驾狂热时,十分清醒的赛力斯就在2023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中提出过“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句话的提出,早在这波智能驾驶引发的安全反思的近两年前,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赛力斯在安全上的认知堪称“人间清醒”。

问界的数据给予了证明——截至今年的4月20日, 问界用户的智能增程电动行驶总里程超124亿公里,纯电行驶里程占比超过70%,辅助驾驶总里程已经超过20亿公里,激活用户数占比超过74%。

这足以证明,安全和智能,本不应该是一对矛盾,而应该是相辅相成。

但是,这只属于那些真正把用户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且有能力去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座驾的企业。

上海车展谈安全,赛力斯号准了行业的脉-有驾

02

汽车行业的安全史观

说起安全,就不能不提起沃尔沃这家企业。

沃尔沃的两位创始人阿瑟·格布里森(Assar Gabrielsson)和古斯塔夫·拉尔森(Gustaf Larson)在1927年品牌创立时便提出“车是由人来驾乘的,因此安全必须是核心”的理念。

这种观念史称“北欧安全实用主义”,这一原则也成为沃尔沃所有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关键是,人家对安全,不只是说说而已。

沃尔沃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通过技术创新与真实事故研究,定义了汽车安全的标准,并积累了众多标志性实例。

但是,另一方面,沃尔沃并不是一个总把安全挂在嘴边的车企,他们的理念是——汽车并不适宜被宣扬成一种安全的交通工具,他们更应该提醒公众的是,如果不谨慎使用,汽车随时可能让人送命。

这种独特的安全理念,使一个客观上的北欧小品牌成为了汽车史上的伟大品牌。

从品牌角度来看,当用户默认”沃尔沃“是安全的最佳选择时,这个品牌就很难倒下了,因为它涉及了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哪怕其实体已经易主,但这个品牌会永远传承下去。

同样,在新造车时代,也同样需要有一家企业提出这样的主张——它既能认知到安全是汽车研发的核心要素和第一性原则,又要克制的宣传而且特别不要放大“车”的安全属性,而是始终强调安全的驾驶行为和良好硬件配备的组合,才是安全的最大保障——这就是一家有责任的车企,所应该具有的汽车安全史观。

作为新造车领域的赛力斯,在上海车展站出来的时候便是恰到好处,它会不会因此成为新时代的沃尔沃,不得而知,但它代表新造车力量,走出了回归安全本质的第一步。

赛力斯站出来的时间恰如其分,但赛力斯并不是今天才有这样的认知。甚至,虽然从客观上说,如今安全的认知回归C位,最受益的就是那些实实在在去把安全做实做厚的品牌,而他们默默的工作的时候,并不希望因此而广为人知——安全是本分,而非营销的一部分。

02

“智慧重塑豪华”的延伸

赛力斯对安全的认知和在安全上的技术积累,直接具象在了问界上。

问界核心slogan是“智慧重塑豪华”,近年来又在不断的提醒行业“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并不是一种对豪华本质的分裂,而是认识到安全与豪华是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

上海车展谈安全,赛力斯号准了行业的脉-有驾

简单的说,倡导“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是一种观点,是一种价值观;而用智慧重塑这种“最大的豪华”,则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路径。问界则属于一个既有安全观念也有兑现自己的安全观念的技术路径的品牌,所以才有喊出这句话的底气。

问界的路发展只有五年,但这五年里有大量的工作都围绕“安全”在进行。

例如,对于业界比比皆是的由于动力电池引发的问题,问界实现交付60万辆电池安全一直备受用户信赖。

技术对于实现这一点是重要的,比如赛力斯的五层电池防御体系,通过电芯隔离技术(航空级气凝胶隔热)、热电分离设计、云端BMS实时监控等。

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在所有人都认为“电池出问题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降低概率”时,而赛力斯考虑的却是“如果能够无限度接近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新的竞争力”。

赛力斯智能安全的基本安全底子也打得十分厚实。

上海车展谈安全,赛力斯号准了行业的脉-有驾

例如通过搭载HUAWEI ADS 3.0辅助驾驶系统,为车辆配备27个传感器(含激光雷达),实现了AEB支持120km/h刹停,侧向防撞覆盖40-130km/h,从而累计避免潜在碰撞超160万次——这说明,智慧加持下的安全是可以指数级提升的。

很多更基础的设定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如问界M9超强玄武车身——全车12处使用2000MPa核潜艇级热成型钢,扭转刚度达40,100Nm/°……可以举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其而言,赛力斯通过场景化安全体系、智能技术融合、全链路品控,将安全从单一功能升维为立体防护生态。其核心逻辑是: 以用户真实需求定义场景,以技术创新解决痛点,以数据驱动持续进化,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安全标杆。

但这还是赛力斯的当下,而非未来。

其中,最重要的是,智能属性的加入,使得“安全”的定义完全升华了。

以往,我们无论是谈“主动式安全”还是“被动式安全”,其实都是基于单车的安全,都无法基于外部交通环境来参与、干预和被干预,所以从本质来说还是一种“被动安全”。

而今,智能交通的概念提出来了,随着车辆从单车变成万物互联的一个节点,我们有可能从单车的被动安全,基于强大的车端通讯能力,使单车获得大模型加持下的整个社会性智慧交通系统的加持,从而将安全提到一个系统性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海车展谈安全,赛力斯号准了行业的脉-有驾

例如,第三方资料显示,当智能信号控制、车路协同等技术叠加时,部分示范区事故率降幅可达50%。例如南方某市全域部署“城市大脑”后,万车事故率从0.8起降至0.3起;通过AI识别高危车辆(如渣土车、危化品车),某市的“交通大脑系统”精准整改2300余处隐患点,重大交通事故减少50%。

在这种情况下,问界本身就很强大的单车安全能力,使之有望成为未来系统性安全的重要节点,甚至是新的智能交通环境下的安全示范的教科书级品牌。

03

结语:

沃尔沃的辉煌属于过去,今天的新造车时代,已经充分的展现了中国车企的创新性能力。

如果三五年前,有人告诉我说,一个中国车企,可以在几年里就稀释掉BBA这种百年品牌在高端领域的统御力,我会认为那是营销话术。但如今,问界M9在50万以上车型中的统御力,已经让BBA黯然失色。

这不是仅仅用“本土品牌亲和度”就可以解释的,只能理解为,赛力斯这样的企业和问界这样的品牌基于完全不同的基因重构了高端的竞争力,智慧重塑豪华从话语变成了事实。

而在其中,安全,我相信永远是安全——会是这条颠覆道路中的第一性原则。当赛力斯智能安全不断强化并实现新的、前所未有的基于科技而提升的安全阈值时,智慧、豪华、安全这些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会是如此的水乳交融,它们将写入消费者的心智,并成为造车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