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奔驰最近在中国市场上抛出了个新玩法,名叫“全能运动员”战略。意思很直接,不再只做某个技术点的短跑冠军,而是把产品升级为各项能力都不拉胯的十项全能选手。给人感觉,奔驰在中国市场是打算啥都行、啥都不落,做一个处处都有亮点的汽车品牌,力求让消费者无论怎么看,都挑不出明显毛病。
说起来,这套打法其实很德国。严谨、讲究平衡,品牌强调已有积淀,不想过多追求眼球效应。奔驰的高层盖森在2025年慕尼黑车展前就公开表示:“我们更想成为十项全能型的运动员,而不是短跑运动员。”这话听着挺有追求,但放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电动车市场就显得有点扎心。
你别看国外豪华品牌都喜欢讲历史传承、品牌基因,其实在中国市场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了。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买车可不再一味崇拜传统奢侈品牌,大家更在意车子的智能化水平、科技体验、驾驶辅助是不是到位,性价比能不能打。所以,奔驰更像是在一条窄路上骑着两马——既要维持品牌调性,又要趋利避害,搞出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新花样。
奔驰这次的“全能运动员”战略不是说说而已,还真落地了。比如他们的全新纯电GLC SUV,盖森特意强调了这车的技术细节,像是39.1英寸超大MBUX联屏系统,内容生态丰富,有智能辅助驾驶科技,“在中国市场我们有信心跻身行业头部水平。”奔驰想以这种全面均衡的方式,摆脱现在那些只会在某一点拼命突破的国产新势力,比如比亚迪、理想、蔚来。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有点骨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奔驰的电动车型在全球销量下滑了14%,在中国市场更是表现低迷,被中国品牌追得跑不动。奔驰承诺2030年全面电动化——听着先进,但距离这个目标实际能否实现,真不好说。
说到底,奔驰现在遇到三个棘手问题。第一是产品节奏危机。纯电GLC SUV要到2026年才国产上市,和中国市场的节奏差了一截。你看国内电动车新品层出不穷,各家隔三差五就放个“大招”,奔驰这动作就有些慢半拍。第二是品牌价值危机。豪华车的光环正在中国逐渐褪色,大家似乎不再为“奔驰”这块招牌买账,更想看看车到底值不值。第三个问题是技术路线危机。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这些年轻买家关心的东西,奔驰确实有积累,但跟中国头部企业一比,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盖森虽然嘴里有信心,但技术上的领先早已不那么突出。
奔驰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落后,开始加码投资中国市场,宣布和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投超140亿元人民币,还要在中国陆续推多款基于全新平台的车型。国产化研发也是奔驰的救命牌。他们拿出了德国以外最全面的研发体系,从智能互联到自动驾驶、电池、软件、硬件开发一应俱全。“本土化”这事嘴上谁都会说,但最终能不能干成事,还是要看实际的效果。
其实,奔驰“全能运动员”战略的根子是德国企业那种偏保守又求全的风格。想在每一项都不输给对手,哪怕缺乏领先的突破点,也希望整体实力抗打。但在中国这个“短跑冠中冠”扎堆、大家都追爆款、讲究快速创新和体验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下,仅靠全面均衡其实很难打动消费者。毕竟,中国消费者爱的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独门绝技”,你要是啥都有,却啥都没特别出彩,也就不容易成为人心中的那个梦想之车。
再看奔驰的品牌策略。传统“百年豪门”,之前确实有不少中国买家愿意为这段历史“买单”,但随着中国科技品牌话语权不断上升,崇拜外来豪华牌子的时代已经过去,“品牌传承”越来越像鸡肋。奔驰还在强调品牌的一致性,全生命周期都能感受到奔驰独有的服务和体验,但中国买家更实际——智能座舱好用吗?驾驶体验有多舒服?价格够实在吗?奔驰想打造“宾至如归、欢迎回家”的感觉,可现在的年轻人早不吃这套,更在意好不好玩、是不是能给生活带来新鲜感。
奔驰自己的团队也意识到了问题,盖森说在中国搭建了强大团队,洞察市场、精细化运营、打造差异化营销,力争能精准触达目标人群。但看看销量和市场反应,喊口号容易,真正落地不见得那么顺利。
在技术较量方面,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这些吃软饭的环节,中国企业还真是一路狂奔。如今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新品牌都拼了命做智能化,从交互体验到辅助驾驶不放过任何机会,而这些技术点,恰恰是奔驰目前最被诟病的地方。奔驰当然不会甘心被新贵“小钢炮”们“秒杀”,还在主打自己强大的技术底蕴,强调未来还能跟头部玩家一拼。只不过,现在的技术难再有“独门”优势,最终能靠什么吸引消费者,还得靠实打实的内容和体验。
说白了,奔驰如果再按部就班地靠百年品牌做后盾,在中国恐怕难有好日子。即使现在宣布加码投资、加速新品落地,本土研发体系也装点齐全,但中国市场的节奏不是谁都能适应。你慢一步,消费者就去买了别家的智能纯电车。你技术拉胯,年轻人就直接吐槽不值得买。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和几年前大不相同,奔驰不能只讲老本,必须边跑边突破,才能跟上中国市场的快车道。
如果奔驰真想在中国搞出个样子,不能光靠“面面俱到”这碗汤,得真拿一两个独门“招式”出来,不然再全面的实力也可能被比亚迪这样的单项冠军抢风头。奔驰想做“全能运动员”,可中国市场的评价标准已经从“啥都行”变成“必须有绝招”。在中国,比的是创新速度、智能体验和价格三板斧,不是人人都有的全面均衡。
奔驰这一回面临的,不只是产品慢节奏,还有行业大变动带来的冲击。中国品牌在技术、体验、营销上推陈出新,一波接一波,奔驰要是还按西方套路“稳扎稳打”,很可能错失市场黄金期。现如今,全能选手的光芒没那么耀眼了,有爆点、有特色的冠军才最吃香。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中国市场已经变成全球汽车企业的技术竞技场和创新试验田。过去外来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如今国产车企不仅在价格竞争中占优,在全新的智能化体验上也有优势。对奔驰来说,本土化研发和灵活应变绝对不能只是摆样子。只有真正做到和中国市场同步,甚至抢在前头,才能拉回消费者的关注度。
总的说来,奔驰这回不再做某个细分领域的爆款选手,而是“集大成者”,要在每个细分上都做到及格以上,但当前中国买家的心态和市场节奏对它并不友好。产品推新慢了,技术没亮点,品牌光环削弱,“全能运动员”也难敌“爆红短跑冠”。如果奔驰还想在中国市场再上一层楼,既要坚持高端品质,又得真正理解年轻人的需求,敢于放下身段,比拼智能和创新。
后面的路怎走,其实答案也挺简单:奔驰要快马加鞭,找到自己的绝杀点,在全能的基础上也得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东西。毕竟,人生哪能事事都全能?中国汽车市场讲究的是百花齐放,你既要全面,还要让人有记忆点。不然就只能跟着大队边跑边喘,看别人拿冠军走上领奖台。
奔驰变阵,中国市场不等人。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