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技术含量几成?“借鉴“外观+供应商组装,雷军的“空城计

小米汽车,雷军豪赌“最后一战”,其SU7的发布却引发轩然大波。

撇开那些纷纷扰扰,我们从设计、动力总成和辅助驾驶系统这三方面,深入剖析小米汽车的真实技术实力。

小米SU7技术含量几成?“借鉴“外观+供应商组装,雷军的“空城计-有驾

首先是外观设计。

“米时捷”的称号并非空穴来风。

SU7整体造型流畅,颇具高级感,但细看之下,与某些保时捷车型惊人的相似,这种“致敬”几乎到了“像素级”的程度。

这就好比曹雪芹借鉴了大量前人作品,却最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红楼梦》,两者之间,微妙的差距就在于对元素的重新组合和升华。

而小米SU7,似乎只停留在“借鉴”层面,缺乏原创的设计基因,其外观设计更像是一种“投机取巧”,而非真正的技术突破,难以构成其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动力总成系统。

小米SU7技术含量几成?“借鉴“外观+供应商组装,雷军的“空城计-有驾

小米宣传的“超级电机V6”和“超级电机V6S”,听起来高端大气,但实际上,电机分别来自联合汽车电子和苏州汇川,电池则采用宁德时代和弗迪的方案。

这并非真正的“自研”,更像是对顶级供应商资源的整合。

这种模式,如同东坡先生的“借箸代筹”,虽能一时奏效,却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优势。

真正的技术壁垒,需要的是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而非简单的“拿来主义”。

最后,我们来看辅助驾驶系统。

雷军曾信誓旦旦,要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然而,智能驾驶技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和迭代。

小米SU7技术含量几成?“借鉴“外观+供应商组装,雷军的“空城计-有驾

小米缺乏历史积累,数据量不足,为了快速赶超,不得不依靠用户测试,这无疑存在巨大的风险。

去年SU7自动泊车事故的发生,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就好比项羽的“破釜沉舟”,虽然勇气可嘉,但缺乏长远规划,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小米的辅助驾驶系统,目前来看,更像是一种“空中楼阁”,距离行业领先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小米汽车的技术实力,并非其宣传的那般强大。

其核心竞争力,并非源于技术创新,而是小米庞大的生态系统和雷军强大的个人影响力。

这就像诸葛亮的空城计,虽然成功瞒过了司马懿,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难以长久。

小米汽车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还得看其能否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真正的技术创新,而非仅仅停留在“借鉴”和“整合”的层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