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4月底,一种新型出行方式在县城悄然兴起——网约摩托车。起步价仅5元,价格比网约车便宜一半,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让不少人捏把汗。一边是乘客直呼“便宜又方便”,另一边是专家警告“资质存疑、隐患重重,但别急着禁,先管起来”,这场县城出行市场的“草根革命”,到底该怎么管?
一、县城刮起“摩的风”:5元起步价背后的生存逻辑
“早上叫个摩的赶早市,比坐三轮车还便宜!”在湖南桂阳,刚体验过网约摩托车的刘大姐兴奋地展示订单:2公里收费5元,司机3分钟就到。记者实测发现,在广东乐昌、湖南桂阳等县城,网约摩托车已形成鲜明对比:
价格碾压网约车:城区内普遍5-6元跑全程,仅为网约车费用的1/3;
接单速度惊人:早晚高峰平均等待时间不到5分钟;
司机“半职业化”:乐昌彭师傅兼职跑单,月入2000元补贴家用,“比开黑摩的踏实,平台还给培训”。
平台方透露,目前注册司机超2万人,集中在三四线县城。“这里路窄车多,摩托车灵活,市场需求真实存在。”一位运营负责人坦言。
二、安全与资质的“生死扣”:戴头盔就能上路载客?
然而,低价背后藏着隐忧。记者调查发现两大争议焦点:
1. 资质黑洞:
“摩的一下”平台所属公司经营范围不含客运,涉嫌超范围经营;
司机仅需上传驾驶证、行驶证,无需营运资格证,“和开私家车拉活没区别”(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分析)。
2. 安全谜题:
尽管平台要求司乘戴头盔、限载1人,但夜间超速、逆行等行为仍难监管;
某平台号称“实时监测车速”,但司机李师傅透露:“系统只提醒不处罚,绕个路就躲过去了。”
更尴尬的是监管空白。乐昌交警表示:“只要不闯红灯、不超载,我们管不了营运资质。”桂阳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则苦笑:“禁了影响民生,不管又怕出事,左右为难。”
三、市场需求VS监管困局:郑州禁摩VS日喀则罚款,该学谁?
这场争议折射出县城出行的深层矛盾:
市民刚需:乐昌市民陈先生算账:“去乡镇大巴15元,摩的拼车才8元,你说选哪个?”
政策滞后:现行《道路运输条例》未明确摩托车营运权限,各地自行其是——
郑州:2019年起禁止摩托载客,违者罚款2000元;
日喀则:2024年新规严打“摩的牟利”,但执行难;
桂阳:默许存在,交警只查交通违法,不管营运资质。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指出:“与其‘一刀切’禁止,不如承认市场需求,尽快出台分类管理政策。”
四、专家支招:学网约车经验,给摩的“转正”开三条路
面对争议,专家们开出三剂“药方”:
1. 给平台立规矩:参照网约车模式,要求平台取得经营许可,司机持证上岗;
2. 给车辆上保险:强制投保乘客意外险,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3. 给监管划红线:划定禁行区、限速路段,推广电子围栏技术。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举例:“东南亚国家将摩的纳入 Grab 等平台监管,事故率下降40%。我们完全可以借鉴。”
结语
网约摩托车的兴起,像一面镜子照出县城出行的现实困境:老百姓需要“便宜轮子”,管理者头疼“安全风险”。当5元起步价撞上资质空白,与其纠结“禁不禁”,不如思考“怎么管”。毕竟,解决民生需求,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关于县城网约摩托车,您支持规范化管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亲身经历。我是你最爱的小编,咱们评论区见!
(本文素材取材于网络,若有不实之处,请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