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款无极 SR4 Max 一上市就炸开了锅。Play 版 29,999 元,Pro 版 31,766 元,这个价格直接把同级车的底裤都扒下来了。有人说这是贴了国产标的德系车,也有人觉得这才是国产踏板该有的样子。但不管怎么说,这台车确实让不少准备入手进口车的人停住了脚步。
先说说最硬核的部分,这台车的发动机可是大有来头。349.8cc 的单缸水冷机,跟宝马 C400 用的是同款。最大功率 25kW,扭矩 35N・m,配上博世电喷系统,不光动力够劲,油耗还挺友好。最让人放心的是厂家敢拍胸脯说 "十万公里免大修",这底气估计还是来自宝马那套制造标准。
车架和工艺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才更能看出门道。高强度钢管编织车架,据说跟宝马生产线共线制造,零部件通用率超过 70%。有细心的车友对比过,从漆面的金属颗粒感,到螺丝的扭矩精度,甚至座桶的液压挺杆,都透着股德系的严谨劲儿。
安全配置这块,无极是下了血本的。双通道 ABS 加 TCS 牵引力控制,雨天刹车距离能缩短 18%。KYB 的减震可以调预载,配着倍耐力的天使胎,过弯的时候心里特别有底。167 毫米的离地间隙,应付一般的烂路也没啥问题。
智能方面 Pro 版就很亮眼了。7 英寸的 TFT 仪表能投导航,还能语音控制,用手机 APP 就能看胎压、找车子。第三代 TBOX 系统更厉害,不光能记录骑行数据,车子有异常震动还会报警,防盗和出了事溯源都方便。
冬天骑车的朋友肯定喜欢 Pro 版的配置。电动风挡能调高度,断电还会自己收回去。手把和坐垫都能加热,三档可调,零下 20 度照样能骑得舒舒服服。原厂带的 1080P 行车记录仪、转向辅助灯,还有紧急制动时会爆闪的 ESS 功能,这些在国产踏板里可不多见。
这个价格一出来,不少竞品都坐不住了。就说 QJ 鸿 350 吧,同样卖 29999 元,可跟 SR4 Max 比起来,缺了核心技术的支撑,顶多算是外观模仿。进口车就更不用说了,像本田佛沙 350,价格比它贵 40%,还把 ESS 功能给减配了。
有车友算过一笔账,买这台车比买进口车省下的 1.8 万,够买个 SHOEI 头盔加一套顶级骑行服了。而且保养也便宜,5000 公里才保养一次,一次也就 300 块左右,比佛沙 350 省不少。
实际骑起来怎么样呢?214 公斤的重量,配上 761 毫米的座高,就算是 160 厘米的女骑,前脚掌也能稳稳着地。座桶能放下全盔和半盔,前面的手套箱带阻尼,还能给手机充电,上下班通勤特别方便。
要是想长途摩旅,Pro 版的电动风挡能减少 30% 的风压。12.8 升的油箱,百公里油耗 3.8 升,续航能超过 300 公里,跑个小长途不用总想着找加油站。
当然了,这车也不是完美的。有车友反映,在 4065 公里每小时的时候,传动有点震动,不如佛沙平顺。重刹的时候,前减震下沉有点明显,倍耐力轮胎的极限也来得早点。
还有人说这就是换壳宝马,毕竟有些零件还带着 BMW 的标。不过也有用户拆过车,发现无极在调校上还是有自己东西的。就是这降价策略,让老车主有点受伤,一年车龄的二手车只能卖到 2.6 万左右。
但不管怎么说,SR4 Max 确实给国产高端踏板指了条新路子。通过和宝马的合作,把人家的供应链资源用到自己身上,这招确实高明。而且它一上市,其他品牌也跟着升级配置,比如力帆 KPV350 就降到了 25,999 元,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其实买摩托车,没必要太纠结血统。花更少的钱,能得到 80% 的宝马体验,配置、安全、智能还超过不少进口车,这不挺好吗?要是主要在城里骑,Play 版就够用了;想摩旅的话,多花 1800 块上 Pro 版,电动风挡和加热功能绝对值回票价。
你觉得这款车能改变国产踏板的格局吗?要是你选车,会考虑它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