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二手价比新车贵1万,“饥饿营销”催生非理性消费?

你愿意多花1万元,只为提前开上最新款的小米汽车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正在二手车市场上演的真实一幕。近百台行驶里程不足百公里的准新小米YU7,正以比新车高出1-2万元的价格疯狂流转,形成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市场奇观。

小米YU7二手价比新车贵1万,“饥饿营销”催生非理性消费?-有驾

"抢单黄牛"与"订单倒爷"的狂欢

打开二手交易平台,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官方渠道下单后动辄需要等待8-12个月的超长交付周期,另一方面却是大量号称"当天可提"的准新车在二手市场流通。这些车辆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专业车商在发布会当天抢订的首批现车,以及二手车商从首批车主手中溢价收购后再加价倒手的"二次加价"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商坦言:"我们也是加价36万收的车,现在卖37万,每台就赚1万元差价。"这种层层加价的模式,让原本定价35万左右的小米YU7 Max版本,在二手市场的挂牌价普遍达到35-39万元。

小米YU7二手价比新车贵1万,“饥饿营销”催生非理性消费?-有驾

饥饿营销下的消费心理学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一种被称为"凡勃伦效应"的消费心理——商品价格越高,反而越能激发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小米汽车采用的限量发售和长交付周期策略,无意中营造出了一种"稀缺性幻觉"。

小米YU7二手价比新车贵1万,“饥饿营销”催生非理性消费?-有驾

更为吊诡的是,超长等待期反而成为了黄牛炒作的温床。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明明官网显示要等36周,为什么二手车商却能承诺当月提车?"这种对比产生的心理落差,让不少急于尝鲜的消费者甘愿多付上万元"插队费"。

谁在为非理性消费买单?

在这场狂欢中,真正的赢家或许只有两类人:一是反应迅速的职业炒家,他们深谙"时间差"套利的门道;二是那些将汽车视为投资品而非代步工具的投机客。而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则被迫在"漫长等待"和"高价插队"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短期炒作难以持续,随着产能爬坡和交付量增加,二手市场价格必然会回归理性。"但对于已经高价入手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要面对新车到手即贬值的尴尬局面。

小米YU7的这场市场闹剧,折射出当代消费文化中的集体焦虑——我们究竟是在购买实用价值,还是在为"抢先体验"的虚荣买单?或许当热潮退去,留下的不只是几台贬值的电动车,更是一个关于理性消费的深刻思考。记住,任何违背价值规律的价格泡沫,最终都会回归它本来的模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