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红岩的处境太惨了,从其目前的现状看似乎没有人心甘情愿接盘,尽管扶不起的阿斗不值得同情,但昔日也曾经辉煌过的品牌沦落到如此境况实在令人唏嘘。
上汽红岩的轰然倒下原因多多,依维柯合资方的掣肘、上汽的不够重视、三方的长期内斗等等都是这个巨人倒下去的直接原因,再加上正遇行业低谷、经济步入调整期等客观因素,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其一蹶不振已经不是意外了。
之所以无人问津,主要还是两点:一是投资方对未来的市场不看好,尤其是传统重卡市场,在此之前,上汽红岩在新能源重卡上并无太多建树,即便注资成功,其也会面临着转型能否成功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便有人愿意投资也不能保证其迎来第二春。二是上汽红岩本身的实力没有让市场看到其卷土重来的能力,尤其投资方过多的问题只要不解决,红岩就难言蜕变,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就不能得到扭转。这两点改变不了,上汽红岩的重启就是一件白费力气的事情。
这无疑给市场敲响警钟:第一,合资的路子很难走了,多方尿不到一壶里已是事实,尽量不要再合资了。第二,不管到什么时候,一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便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重组、重启,接手者也没有太大顾虑,因为这家企业的竞争力还在。第三,见好就收吧,老红岩倒下了自然就有它倒下去的原因,没必要强制重启,非要把一个将要腐烂的人救活,浪费的是无谓的人力物力。老郭的观点是,现在重卡市场的品牌够多了,本来应该做减法,红岩、大运以及像北奔、联卡这样的品牌,该撤就撤吧。
纵观当下的重卡市场,在今后的10年里,只有两类企业能活:一类是排在前五的企业,重汽、解放、陕汽、东风、福田,行业头部体量大,抗风险能力强,不会轻易被打垮。二类是奔着“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造新能源卡车的企业,宇通、远程、比亚迪等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要么做新能源客车多年,要么在新能源乘用车上早有足够技术储备,造新能源卡车无非是横向扩展,有供应商、独家技术等护航,它们有足够的机会从原来的重卡市场分一杯羹。而其余的企业想活着就难了,看一看那些徘徊在生死线的品牌,江淮、三一等等,继红岩、大运之后,要倒下去的可能就是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了。
卡车市场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市场,那些伺机进入的企业也请三思,我国卡车市场不乏新品牌,只缺乏踏踏实实造好车、励志让国车走向世界的有生力量。眼下的卡车市场品牌过多,按规模,五六家车企共存才是最好的局面,否则一大堆品牌过独木桥,大多数都要被挤下桥淹死,与其在一个体量萎缩的市场搏杀,不如去创造一个新市场,至少去打造出更强的竞争力,去国外卷,去海外市场和世界级品牌交战,那样的增量市场才有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