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想搞辆像样的国产电车,没个三十万垫底,感觉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冒泡儿。
这不,小鹏P7改款一发布,直接把身价锚定在了这个段位。
有意思的是,一边厢是“遥遥领先”,恨不得把成本跟车身钢筋水泥般地夯实在一起,另一边厢则是“重新定义”,卯足了劲儿地往豪华配置上怼料。
先撂开别的,单说说这车。
续航飙到700公里,零百加速干到3.6秒,参数瞧着是挺唬人的。
但这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它真能解救你的电量恐慌,还是让你更犯怵充电桩够不够给力?
这才是门道。
在皮囊设计上,P7这回也算是下了血本,延请了法国设计师来执笔。
据说是从“星际几何”里找的灵感,听着挺赛博朋克。
但说白了,还是想靠脸蛋儿圈粉。
只是这溜背的曲线,总觉得似曾相识,像谁来着?
哦,保时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S… 只能说,英雄惜英雄,想法撞车了呗。
小鹏这回的算盘,可不止在国内拨拉。
欧罗巴、东南亚,都成了他们虎视眈眈的目标。
不过,北美市场暂时被排除在外,这背后,中美贸易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估计也让小鹏有点挠头。
饶有趣味的是,新车一经发布,小鹏的股票居然还涨了。
这说明,资本市场对这次迭代,还是颇为捧场的。
但股价飘红,就意味着车子真香了吗?
也不尽然。
股市这玩意儿,有时候就像薛定谔的猫,没开盖儿,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是生是死。
如今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捅破40%的天花板了,这说明啥?
说明大伙儿对电车这玩意儿已经不再怵头,甚至渐渐习惯了。
但一旦习惯了,消费者就会变得更加刁钻。
他们不仅要续航顶呱呱、加速嗷嗷叫,还要智能化拉满、舒适度爆表,更要品牌格调在线。
那么,小鹏P7这番升级,到底是真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还是为了拔高品牌身价,抑或仅仅是为了在厮杀惨烈的市场中,占个山头?
这还真不好说。
说到市场竞争,国内新能源车这块地界,简直就是一片腥风血雨的修罗场。
特斯拉一骑绝尘,比亚迪紧咬不放,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等,都在玩命往前拱。
小鹏想靠P7突出重围,难度系数堪比蜀道。
从更深邃的层面来看,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经历一场集体破茧。
从亦步亦趋的模仿到天马行空的创新,从仰人鼻息的代工到自力更生的研发,从偏安一隅的国内市场到扬帆出海的国际市场,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但这趟旅程,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
当我们言必称新能源车的崛起,都是托了政策扶持和市场红利的福时,是否忽略了中国工程师们那些默默耕耘的汗水和灵光乍现的创意?
是否忽略了中国供应链那令人艳羡的效率和物美价廉的优势?
又是否忽略了普罗大众对绿色出行的那份期许和鼎力支持?
归根结底,小鹏P7的发布,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粉墨登场,更象征着中国智能电动车企的一次集体亮相。
它能否在商战中攻城略地,或许并非至关重要。
重要的是,它昭示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奋力挣脱过去的桎梏,朝着更加自信和海纳百川的未来疾驰而去。
恰似那Y字形的日间行车灯,在茫茫夜色中划开一道夺目的光痕,也映照着中国汽车工业那条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
只是这光,能否足够璀璨,还需要假以时日来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