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越来越差的韩系车,途胜L标配1.5T发动机,实力一般问题不少
身边开现代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前两年我家小区地库还总能见到几辆伊兰特、ix35啥的,现在一圈溜达下来,大多都换成别的牌子了。偶尔还能碰到个“老古董”索纳塔,那种感觉就像翻出小时候玩过的小霸王游戏机一样,情怀归情怀,但没人真想再用。
朋友小赵前阵子说想买个SUV代步,他爸妈年纪大了,一家三口周末出去转转方便点。他看中了北京现代途胜L,说是最近有优惠活动,一口价11.98万起,比原来便宜好几万。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车现在这么便宜了吗?果然市场不行的时候,价格就是最直接的“诚意”。
其实途胜这个名字在我印象里还是挺有年代感的。以前觉得韩系车颜值高、配置厚道,不少同学毕业第一辆都是现代或者起亚。但现在谁还天天念叨这些?问十个人,有八个半都没关注过它们新出的车型,更别提讨论什么产品力对比了。
这次跟着小赵去4S店看实车,总算把传说中的“L”后缀研究明白点。销售哥们解释得头头是道,说这代加长轴距才叫途胜L——2755mm轴距确实比早几年那批紧凑型SUV要宽敞些。但讲真,我坐进后排试了一下,中间地台凸起还是挺高,要是真坐仨人,中间那位肯定得委屈巴巴缩着腿。
外观倒是没让我失望。熏黑大格栅、造型奇怪但挺吸睛的日行灯,看照片一般般,但站在实物面前确实顺眼不少。有网友吐槽:图片拍丑是真理,这种设计现场杀伤力更强。不过尾灯部分就争议大了,有人喜欢鹰爪式那股未来感,也有人直言像“大号鸡爪”,尤其夜里亮起来一堆三角形发光体,有点莫名其妙。我自己也get不到那个美感,而且后转向灯装太低,经常被其他司机喷:“你这是让人猜谜呢?”安全性多少有点拉胯。
内饰风格走的是纯黑路线,全系12.3英寸中控屏很抢眼,可惜低配仪表盘只有4英寸液晶,高配才给双联屏。这种分级操作,每次看到都有点无语。不知道是不是厂家觉得大家都爱攒钱省配置,其实用户要的是整体体验不是凑合用用罢了。同事阿伟调侃:低配连仪表盘都缩水,是怕我们路上多看两眼?
方向盘和换挡倒还有可取之处,新款三幅式方向盘手感饱满,两侧全物理按键,用起来踏实不会误触,比那些流行触控按键靠谱多啦。我老婆开我爸的新能源轿车时老抱怨:“空调温度怎么又乱跳!”怀挡也是加分项,把中控台底下空间省出来放纸巾盒水杯什么正好。不过整个内饰视觉效果略显老套,就是那种努力跟主流靠拢却始终慢半拍儿……
座椅舒适度只能说够用,高配电动调节才有,大多数版本只能手动掰来掰去。这一点让习惯电动座椅的人可能会抓狂。而且后备箱虽然规整,但是地台偏高,上下搬东西累死人,还只给一个黄色照明灯。有网友神评论:“晚上找东西像考验夜视能力。”哈哈哈,也是服气!
动力方面没啥花活,全系1.5T发动机+8AT变速箱,这组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一脚油门踩下去,没有特别激烈也不拖沓,就正常上下班通勤完全够使,但要指望激情驾驶基本免谈。我试驾的时候感觉隔音做工一般,高速跑起来胎噪和风噪容易飘进来,小赵他爸还以为窗户忘关严呢,“咋呼呼吹风啊?”
其实综合来看吧,途胜L就是典型家用代步定位,不求刺激、不搞极端,就是图一个稳妥平淡。如果放在五六年前,这样水平估计还能混个不错成绩,现在市场卷成这样,各路选手各种花招层出不穷,它这种表现很难打动年轻消费者心思。“没有短板但也没有亮点”,这话听着扎心,却真的准。
之前限时优惠活动结束之后,小赵本来也犹豫,要不要等下一波促销或者直接看看别家的竞品。他问销售有没有更多隐藏福利,对方笑而不语,只让他留电话等通知。这套路简直跟薛定谔猫似的,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捡漏成功。有段时间网上还有段子,“买韩系送冰箱彩电”,虽然后来证伪,但足见大家对价格敏感度已经拉满啦!
说回销量问题,北京现代除了伊兰特还能撑场面,其余车型普遍存在感稀薄。不止一次听朋友抱怨,“买回来二手残值掉得飞快”。售后服务网点数量减少也是现实困扰,我亲戚去年修索纳塔零件等了一礼拜,说以前哪需要这么折腾?品牌影响力弱化带来的连锁反应是真的躲不开啊。
身边几个老司机聚餐聊天聊到韩系,都摇头叹气:曾经颜值与性价比齐飞,如今渐渐落寞,无非就是创新乏力、产品更新慢半拍儿,还有消费升级带来的审美疲劳。“新瓶装旧酒喝腻歇菜呗!”饭桌上有人甩梗,全场乐呵呵附和一句“经典!”
如果让我评价这款途胜L,我会打一个及格分——空间合适、动力够用、安全细节需要加强(比如那个尴尬位置转向灯),配置方面挑剔的话肯定觉得寒酸,不过日常使用倒也不会掉链子。只是缺乏惊喜,就像白米饭搭咸菜,再饿吃久都会腻味……除非官方接下来真的痛下决心提升产品竞争力,否则市场热度恐怕难以逆袭回来。
今天互动来了!假如你预算刚好卡在12万左右,又必须考虑家庭空间和通勤需求,会愿意选择一辆外观在线但配置偏保守、安全细节稍微迷糊(比如尾部转向灯)的紧凑级SUV吗?还是宁愿继续等等其他机会?欢迎大胆脑补生活里的真实选购瞬间,比如深夜搬快递找照明的小尴尬、“鸡爪尾灯”引发路怒症这些故事,一句话神评分享出来,下期准备抄作业!
未来两年新能源车怎么买?老司机提醒:这5个坑别踩
马路上电车越来越多,连小区楼下都快被充电桩包围了。身边朋友聚会一聊起买车,不是“你家那台纯电冬天掉不掉续航”,就是“最近哪个牌子又打骨折价”。看着朋友圈晒新车照的频率,我真有点手痒,但冷静下来,这两年买新能源,还真得长点心眼。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新能源销量嗖嗖涨,2025年全球要卖2000万辆,国内渗透率直接飙到50%+。但风头背后,有些事儿藏着掖着的。行业大洗牌、技术换代、政策变脸,全在憋大招。有个老同学去年图便宜冲动入手了一台网红品牌的纯电SUV,这才一年多点,听说厂家售后都找不到人了,他现在开起来跟赌命似的,每次出门前还得自己查查有没有什么召回公告。这不是段子,是血泪教训。
第一道坎就摆在眼前——动力电池安全的大考马上来了。工信部定的新国标GB38031-2025,那叫一个严苛,说白了就是让所有动力蓄电池“不起火、不爆炸”,针刺、过充、高温全给安排上,还加了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后的安全考核。从2026年7月开始,不达标直接不能卖。这标准一出,有种高考临门一脚的紧张感。
可问题也来了,新规正式落地之前,各家厂商肯定抓紧时间清库存。一些低价车型本来成本就卡死,为省钱很可能压缩安全性。有网友吐槽:“花十几万买个定时炸弹回家,我妈天天拿灭火器盯我。”听完笑不出来。如果这时候贪便宜收辆旧款,说难听点,就是把自己当小白鼠试验品。
还有更扎心的一刀——保值率跳水。等新国标实施后,那些老款车型二手市场流通性基本凉凉,你想转手?价格比腰斩还狠。我隔壁王叔今年初刚提的新能SUV,现在问二手商收多少,人家一句话:“明年再来估价还能剩几成?”他气得直拍桌子,“我这是开出去烧钱呢!”
再往深里扒拉一下,其实现在动力电池正处于技术迭代期,新东西呼之欲出,比如固态、锂金属啥的,都已经在装车倒计时。但普及还早,这时候入场现有车型,就怕明天醒来新闻推送告诉你“XX品牌首发量产固态”,你的爱车立马变成上一代产品。不夸张,有人调侃:“刚交完首付就赶上科技落伍,比换手机亏大发。”
第二重风险是品牌淘汰赛正在加速进行。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从高位略微降温到42.7%,竞争惨烈程度堪比春运抢票。据业内预测,两三年内,大约30%的相关企业要么资金链断裂,要么技术跟不上被淘汰。这波洗牌速度堪称闪击战,一觉醒来发现原来的“小而美”品牌消失不见,很正常。
讲真,小众新势力最怕烂尾售后。我表弟去年看中了某造型炫酷的小众纯电轿跑,本以为能体验黑科技智能座舱,现在连APP远程控制都失效。他气急败坏地说:“修个灯泡等配件像海淘一样慢。”网上神评论也不少,“新能源最大焦虑不是没地方充,而是修不起!”这种情况太真实,一旦厂家跑路或破产,没有专属软件升级、电池维护,只能自认倒霉。而且普通维修店对这些独特系统根本摸不到门道,到头还是原地画圈圈干瞪眼。
第三层烦恼来自于技术瓶颈和智能化焦虑。目前主流三元锂能量密度差不多300Wh/kg,也就是说续航提升基本触顶,多数市面上的热门型号600-800公里封顶,再往上涨只能靠极限操作。但实际用起来谁敢天天挑战极限?身边朋友做生意常跑外地,他最关心的是补能效率。他总结经验:与其追求超长续航,不如关注10分钟补400公里这种800V高压平台能力。“高速服务区排队等慢充,比堵五环还煎熬。”他说得一点毛病没有。
至于智能化配置,更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厂家疯狂宣传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但真正体验下来系统卡顿、“期货功能”遥遥无期。不少网友调侃,“花钱买PPT,提回来还是半成品。”想象中自动驾驶秒变现实版‘方向盘震动按摩’……真的尴尬癌犯了。所以硬件参数好看归好看,用起来不卡才是真的香,否则分分钟劝退强迫症患者。
第四块绊脚石,是政策和市场博弈带来的购置税优惠倒计时以及价格战副作用。目前免征购置税只持续到2025年底,所以不少经销商预测,下半年会出现集中抢购潮。但到了2026以后,新政执行意味着裸车成本直线上升,对预算有限的人来说压力山大。我邻居准备换辆纯电MPV接娃放学,本打算等等再看看行情,现在犹豫是不是该提前下单。“早一步省税晚一步贵一截,”她苦笑着纠结半天,到底咋选合适?
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价格战拼杀下去,总有人为了利润玩减配套路,比如减少关键防护材料或者缩短质保周期。“以前卷配置,现在卷残值,”微信群里有人抱怨,“低价抢客户,高概率埋隐患!”有理没理咱不好评判,但这个风险确实存在,一分钱一分货永远是真理啊兄弟们!
如果非刚需,其实可以考虑观望到2026下半年,让新国标全面铺开之后再入场更稳妥。当然如果急用,也建议优先挑那些销量20万以上、自建完善售后的靠谱品牌,同时盯牢800V高压平台、新型固态(哪怕只是试点)、以及通过最新认证(比如GB38031-2025)的产品,把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保险、电费、保值)一起算进去,可别光图便宜忽略将来的麻烦事儿。不然回头哭晕厕所没人管哈!
写这么多,并不是唱衰新能源汽车,相反,它确实代表未来趋势,只不过风口浪尖总容易翻船。在这个变化巨大的窗口期,无论老司机还是小白用户,都需要睁大双眼避坑守住钱包,把握住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红利。毕竟买辆靠谱的新能汽车,不只是追热闹,更是给未来生活投资十年的底气啊!
互动时间到了!假如让你穿越到两年后的4S店现场,会选择等待升级版带最新认证的大厂旗舰,还是趁免税窗口捡漏现款特惠?欢迎脑洞打开模拟一次“穿越式砍价大战”:谁砍出了年度最佳成交故事,下次聚餐请客名单第一个写你名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