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困局:网约车低价竞争何时休?

#上海观光路线推荐#

车轮下的困局:网约车低价竞争何时休?

方向盘的每一圈转动。都可能是在制造亏损。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当下众多网约车司机的真实处境。

01 血本无归的里程

每公里油费0.7元。平台抽成25%。再刨去保险、保养和隐性的时间成本。当“一口价”被死死钉在成本线边缘。司机们跑得越多。亏得越惨。多地运价已跌破1元/公里红线。司机时薪最低降至15元。有司机晒出流水:一天跑12小时挣300元。除去开支只剩两位数。更讽刺的是。接单越多亏得越狠。因为平台用低价订单“喂饱”司机的同时。正悄悄把他们的利润转化成用户增长曲线的注脚。

02 全国整治风暴

2025年7月以来。浙江宁波、江西鹰潭、广东清远和广州、河南开封等地先后行动。约谈中都提及“低价竞争”问题。江西鹰潭市要求各平台停止低价竞争行为。合理制定运价规则。不得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宣传推广。严禁通过“一口价”、低于成本价、派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宁波市则要求各平台严格遵守行业自律规定。杜绝恶意无序低价竞争。清远市交通运输局对滴滴出行、花小猪打车、高德出行3家网约车聚合平台进行约谈。指出其涉嫌利用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车轮下的困局:网约车低价竞争何时休?-有驾

03 扭曲的市场机制

网约车行业“供大于求”是低价竞争的重要背景。截至2025年5月。全国360家平台获经营许可。司机数量达661.4万人。车辆超281万辆。较三年前翻倍。多地发布运力饱和预警。而用户规模稳定在5亿左右。订单量无明显增长。平台为了争夺份额、留住用户。采用“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于成本的倾销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乘客。平台抽成比例普遍达25%-30%。部分特惠订单抽成甚至超过50%。这导致252台车争夺8个订单的极端案例频现。空驶率突破40%。

04 司机的生存困境

车轮下的困局:网约车低价竞争何时休?-有驾

北京网约车司机:每天跑车14-15小时。每月工作28天流水收入16800元。但扣除平台抽成5600元(占比25%)。车辆租金6000元。充电费用2300元。基本生活支出2500元。实际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仅6000元(占比26.8%)。如果每天只跑8小时。每月26天。收入仅9360元。扣除8300元的租金和电费。司机到手收入1360元——甚至不及北京2023年月最低工资标准(2420元)。日均工作14小时成为常态。安全事故率上升27%。投诉量同比激增153%。主要集中服务缩水问题。

05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

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回应网约车运价问题时表示。运价属于市场调节范畴。政府原则上不主动干预。但若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查处。专家建议。破解这一问题应从“管资本”转向“管行为”。让竞争回归服务价值本身。比如建立价格监测机制。划定“成本价”红线。禁止低于运营成本的倾销;严控平台抽成比例。遏制算法剥削。一些城市已尝试通过行业协会或政策引导。推动网约车行业合理定价。昆明从8月1日起对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探索实行政府指导价。烟台主管部门已经约谈全市网约车平台。要求规范定价。明确不能低于一个标准。

车轮下的困局:网约车低价竞争何时休?-有驾

06 出路在何方?

为破解价格战困局。不少企业已经在尝试多种产品或调整定价规则。设置多个档次的价格及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标配。有的出行平台通过多种产品对中长途出行需求进行满足。初显成效。电动车更划算:电费低+政策支持(如广州新能源车免竞拍牌照)。长期成本优势明显。多平台接单:同时注册滴滴、高德、曹操等平台。减少空驶时间。未来。单纯依赖低价竞争的模式难以为继。需通过政府调控、平台转型、司机权益保障和技术升级等多方协同。或将推动网约车市场走向“平台寡头化、服务分层化、运力智能化”的新格局。

结语:方向盘的重量

没有哪个行业的繁荣。该建立在劳动者“越跑越亏”的叹息里。当乘客为几块钱的优惠沾沾自喜时。方向盘后的人正在用健康抵扣微薄的收入。多地叫停网约车低价竞争只是开始。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价格回归理性。更是网约车行业从“资本狂欢”到“人文关怀”的转身。车轮终将继续转动。但不该以牺牲驾驶者的尊严为代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