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预售72小时4万台订单背后:华为智驾、1526km续航和81%热成型钢,三个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上个月有个做二手车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手里收了台开了不到半年的理想L8,车主换车理由挺直接——订了问界M8。我当时还纳闷,好端端的车才开几个月就换,后来才知道这样的人还不少。问界M8预售开启后72小时就收了4万多台订单,更夸张的是,订车的人里头有七成都加钱选了高阶智驾包。
这事儿要放在几年前,你跟我说一台售价30万出头的国产SUV能有这热度,我肯定觉得不太可能。
华为那套智驾系统,门道在哪儿
问界M8搭的华为ADS 3.3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太依赖高精地图。你开车去小县城或者乡下,那些地方压根没高精地图覆盖,别人家的智驾系统就只能当摆设,这台车似乎还能继续工作。
车顶那套192线激光雷达配合后向固态雷达,在没标线的路上也能自己规划路径。有朋友实测过复杂路口通过率,对比手里另一台车大概高了三成左右。当然每个人开车习惯不一样,这数据仅供参考。
我个人比较在意逆光场景表现。傍晚西晒那会儿最考验系统稳定性,华为这套方案在强光干扰下的误判情况比纯视觉方案少不少。开过车的都懂,太阳斜着照进来那会儿,人眼都看不清路况,更别说摄像头了。
续航这笔账,算下来挺划算
1526公里综合续航,纯电能跑310公里——这账面数据看着不错,但更关键的是馈电油耗。问界M8把这个数字压到了5.3升,在同级别增程车里算得上优秀水平。
我之前开过几台增程车,冬天续航缩水是通病。东北的朋友跟我抱怨过,他那台车到了零下十几度,标的续航直接打对折。问界M8的增程器在零下20度还能保持七成多功率输出,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据说能覆盖-30℃到60℃,理论上适应性会强一些。
长途出行算笔账,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成本大概三十多块钱,比纯燃油车省不少。前提是你别总地板油,正常开的话这个油耗基本能保持住。
安全冗余设计,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车身用了81%热成型钢,这比例在行业里算高的。中保研做过测试,60公里时速追尾后座舱保持完整,A柱没变形——这种数据平时用不上,但真遇到事儿了,或许就是保命的东西。
还有个不太被人注意的设计:车顶激光雷达做了隐藏式处理,万一发生碰撞,不会因为凸起结构造成二次伤害。这种细节上的考虑,多少能看出厂家在安全方面下了功夫。
空气悬挂配了弯道预瞄功能,能提前扫描路面调整阻尼。麋鹿测试成绩据说到了82公里/小时,这数字或许没法跟纯性能车比,但对一台两吨多的家用SUV来说已经够用了。过减速带的时候,系统会识别高度主动降低冲击感,实测车内震动能降低四成左右。
鸿蒙座舱这套生态,确实方便
车机搭了鸿蒙OS 4.0,跟手机、智能家居的联动比较流畅。副驾可以把无人机航拍画面直接投到车机屏上,露营模式下车辆能当移动电站用,支持3.3千瓦外放电——带个电磁炉烧水煮饭基本没问题。
语音助手响应速度挺快,能同时处理多个指令。你说“把空调开到22度,导航去最近的充电站”,它能一次性都执行完,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句一句说。
6座版本的二排座椅支持零重力模式,腿托展开角度能到83度,躺着确实比普通座椅舒服。第三排腿部空间820毫米,成年人坐进去不会太憋屈。5座版本后备箱有686升,放三个行李箱没什么压力。
值不值得买这事儿,得看你自己需求
问界M8这车能在短时间内收这么多订单,华为生态的加持肯定是重要原因。但更本质的,可能还是这车在智驾、续航、安全这几个核心痛点上做得比较扎实。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对智能驾驶辅助有要求,家里又用着华为生态产品,这车大概率不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更在意机械素质或者品牌情怀,那选择空间还有很多。
买车这事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的订单再多,也代表不了你的用车场景。就像我那个朋友,他换车是因为每个月要跑两趟外地,续航和智驾对他来说是刚需。你的需求可能完全不一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