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幸在某个城市的车展现场晃过去,说不定会撞上一种极难解释的场面。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展台上却不是大家熟悉的合资巨人,反而是一台零跑汽车,周围人流络绎不绝,那种好奇的、琢磨的、眼里亮着精算器的神色,就像是发现了什么省钱神器。有人甚至掏出手机开始算账,嘴里念叨着:“这玩意儿居然不用油,三排座,十万?”旁边小孩也插话:“妈,我觉得充电比加油快!”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就是那个人,听到零跑9月销量突破66657辆的现场播报,会不会也和我一样,第一反应不是点赞,而是心里咯噔一下:“到底是我错过了什么,还是他们做对了什么?”要知道,蔚小理、问界、小米这些名字,在新能源圈里已经是网红级选手,零跑怎么就突然抢了头条?确实离谱到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剧本。
以旁观者身份跟踪下来,大致能理清几个主要证据节点。首先,零跑今年悄悄发布了B10和B01两款车型——一个是紧凑型纯电SUV,一个是紧凑型纯电轿车,全都是自家研发的新技术装备,但最让人倒吸凉气的,是它们的售价都在10万以内。要知道,纯电车型普遍比插混和增程销量更难,毕竟续航焦虑和基础设施在中国还没撤岗休息。可零跑偏偏压线冲刺,用技术和价格的奇怪搭配,连插混和增程车都比不过——你没看错,是“比不过”。
而且不只是新车,零跑“老将”C16、C11、C10也一点不掉队。C16最大亮点是直接把国内最便宜的大6座SUV门槛刷到底,还能给你电驱和增程两个选择,内饰做工和配置比价之后——结论让不少合资车脸上挂不住。人家只用买一辆合资紧凑SUV的钱,就被零跑塞进了三排座的可油可电真“大家伙”,还给你一张绿牌加纯电里程。你说性价比是玄学,其实就是明面上的算式,零跑把数学题变成了市场题。
转头再看C11和C10,这两款也是电池舍得堆,动力输出做得稳,跟很多竞品“要么动力鸡肋、要么性格极端”的设定不一样。考虑消费者实际需求——代步不肉,偶尔暴力也不炸裂,又不会搞成油耗的“洪流猛兽”,电驱方面是走了一条“中庸到极致”的路。零跑的产品策略其实藏着一条暗线:用自研降低成本,然后把配置拉高,最后拼死守住定价。在传统车企还在搞“加减法”的时候,零跑悄悄做了“乘法”,结果销量一爆再爆。
顺藤摸瓜再捋一遍,T03和C01也没闲着,型号虽然老,换代速度却堪比跑分软件,小半年就更新一轮。即便是亲民市场如鱼得水,零跑也没停下来,各种新车型Lafa5、D19、大型MPV已经在路上,从入门打到旗舰,把自己的产品线做成了“梯队接力”。值得玩味的是,每当到了旗舰车型的价格战,业内总是会出现奇观:本来500万级的SUV,理想L9愣是给你拉到50万,而问界M9直接把1000万级的定位砍到50万以内。冷静下来想想,这哪里是产品升级,简直是“竞品互杀”——谁便宜谁就能抢到市场活水。
但市场不笑话降价,被动卷到17万的银河M9一出来,消费者乐于见到“白菜价旗舰”,唯一担心的可能是:厂家究竟还能活多久?零跑偏偏就在“亲民+高配置”的夹缝里,把各路SUV价位再拉低到16万、甚至15万也不叫事。说实话,这套路放到零跑身上,有点像烧烤摊把牛排按羊肉串的价格卖,回头还保证加菜不加价——同行迟早得崩溃。
这套自研降本、极低成本高配置的打法,其实背后并不简单。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组,以前大家争的是排量和马力,现在看谁电池大、效率高。零跑偏偏继承了“配置控”传统,宁可别处省,也要把电池堆满,让普通用户开的不肉,动力够用,续航不焦虑,充电也快得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开了外挂。再结合中国家庭消费习惯,大空间、真三排、还要不限购不限行,一台车顶三台车,这种账谁都会算。
当然,讽刺点也藏在里头。做刑侦出身的我,有时候看这波操作,不免联想起案件里嫌疑人的“成本核算”:你可以便宜到人人都能买,问题是亏到什么时候能翻本?这是所有靠低价堆量的企业终极难题。零跑能持续做到,是不是用极限降本换来产业链溢价?还是在某些地方偷掉了看不见的成本,比如服务、维修、长期耐用性?市场上偶尔翻出网络段子——“零跑开三年,好修不好卖。”但这只是坊间狠话,真相如何,终归还得市场去博弈。
还有无奈和黑色幽默。新能源圈给消费者的最大善意就是“降价”,可所有降价最后都会变成“你到底能省下多少”,而没人问“以后到底亏不亏”。零跑的高配低价,有点像深夜烤串加大份:一开始都夸老板仗义,吃完了才发现,年底老板悄悄易主,羊肉变鸡胸,火苗还小了一格。市场本身就是一场庙会,谁笑到最后,才是真的赢家。
回过头来,你问零跑怎么能做到月销近七万,是魔力还是玄学?说起来简单,大概就是极致性价比打底,产业链自主为魂,产品快跑为刃,价格战当盾,空间与配置做诱饵。是不是终极方案,也许没人知道,但起码到目前为止,零跑给了消费者一个“用脚投票”的机会。
最后留一个开放问题:假如后续零跑继续屠榜,行业大降价成常态,你会不会担心有一天,车企都变成了“赔本赚吆喝”的江湖?还是愿意趁着风口,优先做一波理性选择,等到“天花板”掉下来再考虑长期权益?省钱这事,真的比安全和品质更重要吗?如果是你,会怎么选?这个答案,也许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不妨慢慢琢磨。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