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拿下饶斌奖那晚,长安藏了多少年的1.4万件专利和六国十地研发局,到底值不值那些烧掉的钱?

朱华荣拿下饶斌奖那晚,长安藏了多少年的1.4万件专利和六国十地研发局,到底值不值那些烧掉的钱?

重庆那家光伏覆盖率100%的工厂里,流水线上每天下线的车,单车碳排放比2015年低了45%。这些数字印在环保报告里没什么温度,但配合10月22日朱华荣从台上接过饶斌奖那一刻,突然就有了些分量。

奖杯本身可能不重,重的是背后那些选择。六国十地的研发摊子铺开之后,董事会的脸色大概不太好看过一阵子。烧钱的速度摆在那儿,回报周期又看不清楚,换谁坐在那个位置上,心里或许都要掂量掂量。

插混系统那15%的差距,藏着什么

效率这个东西,听起来挺虚的。97.5%和94%,三个多点的差距,不开到一年半载,很难感觉出来。但算笔账就清楚了——百公里油耗少0.5升,一年两万公里下来,省的不只是几箱油。

1200公里综合续航背后,是那套高集成插混电驱总成。油耗压到3.5升以内,这个数据放在同级别车型里,确实不多见。城里纯电跑,高速烧油补,这种用法可能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

电驱总成的集成度做高了,好处不光是省油。线束少了,故障点自然就少。这些优势可能要等到车开了五六年,去维修店的次数明显比别人少,才会真正体会到。

10重冗余听着夸张,但命只有一条

自动驾驶的宣传片都拍得挺好看,实际上路什么情况,只有真正用过的人心里有数。制动、转向、通信全都备份,这种设计思路更接近航空标准。

迪拜那个测试环境,50度加沙尘暴,3000小时跑下来没出事。这种极端条件下的表现,比实验室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萝卜快跑第六代车已经在路上了,技术能不能经得起市场检验,时间会给答案。

MRC降级策略这种东西,平时可能永远用不上,但关键时刻能不能顶上,决定了这套系统到底是不是真功夫。误判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这个指标如果能长期保持,倒是值得观察。

阿维塔12玩双动力,打的什么算盘

增程式在高端轿车上不多见,大概是因为这条路线吃力不讨好——既要照顾纯电用户的体验,又得满足增程用户的需求。510公里纯电续航,1100公里增程续航,这个配置组合似乎在对冲两种焦虑。

三激光雷达配合华为那套系统,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完成度据说不错。地库到目的地车位,全程不接管,这个场景如果能稳定实现,确实省心。不过“稳定”两个字,往往需要更多样本来验证。

德国红点奖拿了,内饰用了些据说是劳斯莱斯同款的工艺。这些卖点听起来挺唬人,实际坐进去什么感觉,还得自己去体验。设计这种事,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朱华荣拿下饶斌奖那晚,长安藏了多少年的1.4万件专利和六国十地研发局,到底值不值那些烧掉的钱?-有驾

电池那个“金钟罩”,到底罩不罩得住

针刺、挤压、高温环境零热失控,这个承诺挺大。三级防护体系从电芯做到整包,每一层都设了防线。理论上听着靠谱,实际效果如何,可能要看更多路测数据。

10分钟充到80%,零下30度衰减控制在15%以内,这两个指标对北方用户来说,意义比账面数字大得多。冬天续航打折这事儿,一直是电动车绕不开的坎。

跟宁德时代合作搞电池回收,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率做到90%,这个布局放在现在看可能没什么,但五年十年后,这些提前埋的伏笔或许会显出价值。

103个国家背后的适配功夫

85%自主品牌销量来自海外,这个比例有点意思。103个国家不是随便铺开就能做到的,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脾气。

中东高温专门优化电池冷却,东南亚多雨强化底盘防锈,这些本地化的细节往往决定产品能不能在当地活下去。2024年海外销量破50万辆,同比涨67%,这个增速如果能保持,后面的想象空间确实不小。

欧洲市占率提升到8%,这个数字放在自主品牌里,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当然,欧洲市场的门槛一直很高,站稳脚跟和持续增长,是两码事。

一体压铸的账,得这么算

车身减重30%,成本降20%,刚度反而提升25%,这三个数字放一起,才能看出一体压铸技术的价值。铝合金材料本身不便宜,但工艺流程简化之后,综合成本反而下来了。

AI质检系统准确率99.7%,意味着出厂车的品控水平理论上更稳。理论和实际之间,往往还有段距离要走,但至少方向是对的。

单车制造碳排放下降45%,这个数据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什么用,但欧洲那边的碳关税已经在路上了。提前布局,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强。

饶斌奖第十个人选落在朱华荣身上,大概不只是看销量数字。近三年1.4万件专利申请,研发体系连续14年行业第一,这些积累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得住寂寞。

技术路线对不对,市场会给答案。至少现在看,长安手里的牌还算扎实。能不能打赢,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