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交付6027台,智己汽车凭啥稳了?
各位车友,你有没有发现,今年新能源车市的“卷”已经从价格战悄悄转向了产品力的硬碰硬?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智己交出了2025年6月交付6027台的成绩单,7月第一、二周周均交付也稳定在1400台左右。说实话,这个数字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里,绝对算得上是“稳中有进”。更让我好奇的是,它凭什么能在BBA盘踞多年的20万+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我决定深挖一下它的“双6系”——全新L6和LS6,看看这背后,到底是营销的胜利,还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在说话。
灵蜥底盘+后轮转向:不是所有车都能“一把过”
先说全新L6,指导价21.99万元起,却全系标配了灵蜥数字底盘2.0。第一次试驾时,我心里还嘀咕:这名字听着挺玄乎,真有那么神?结果一上路,我就被“打脸”了。在一条老城区的窄巷里掉头,前后车距不到1米,我本以为得“三把半”才能出去,结果方向盘一打到底,车身稳稳地转了过来——最小转弯半径仅4.39米,比MINI Cooper还灵活!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什么叫“科技平权”。
这背后,是全新线控制动系统、智慧四轮转向系统和后轮主动转向的协同作战。传统电动车常被吐槽“船感”重,开起来像在开船,而L6的空气悬架有5种模式可调,60mm的行程让过减速带时几乎感受不到弹跳。我特意找了一段坑洼路面测试,车身姿态稳得像熨过一样,后排乘客甚至没察觉到颠簸。这不只是“舒服”,更是对驾乘品质的尊重。
更让我安心的是它的爆胎稳定控制功能。系统能在200毫秒内识别爆胎,即使四轮同时爆胎,也能迅速稳定车身。虽然谁都不希望遇到这种极端情况,但这种“防患于未然”的设计,恰恰体现了车企对安全的敬畏。
LS6:大空间+小转弯,家庭用户的“梦中情车”?
再来看LS6,上半年累计销量稳居中大型纯电SUV TOP2,凭啥?我问过一位刚提车的老铁:“你最满意哪一点?”他脱口而出:“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厢能装下整个露营装备。” LS6轴距2960mm,后排空间确实宽敞,而665L的常规后备厢,放倒座椅后能拓展到1640L——这意味着你不仅能带上帐篷、烧烤架,连折叠自行车都能塞进去。周末说走就走的露营,不再是“选择性出行”。
但最让我意外的,是这台中大型SUV的灵活性。5.09米的转弯半径,比很多紧凑型SUV还小。我试驾时特意挑战了一个“直角弯”,轻松一把过,新手司机也能信心满满。这背后,同样是灵蜥数字底盘+后轮转向的功劳。谁说大车就一定笨重?智己用技术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
智驾不是“炫技”,而是“真省心”
说到智驾,LS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254TOPS算力的英伟达Orin-X芯片,支持高速NOA和城市领航。我在高架上开启辅助驾驶,系统对加塞车辆的预判非常果断,减速平顺,没有那种“急刹吓人”的情况。城市路段测试时,它甚至能自动识别红绿灯并启停,变道逻辑也更接近“老司机”——不激进,也不拖沓。
有位用户分享说:“以前通勤30公里,下班到家腰酸背痛;现在开了LS6,全程NOA,到家还能陪孩子玩一会儿。” 这不是简单的“减负”,而是把时间还给生活。智驾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让我们从“驾驶员”回归“乘客”吗?
安全是底线,更是底气
在安全上,智己的“潜艇级热成型硼钢”车身架构和“十万台零自燃”的电池系统,给了用户极大的心理安全感。我查过相关资料,其关键部位抗拉强度高达1300MPa以上,碰撞测试成绩全优。这意味着在极端情况下,车身能有效保护乘员舱。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安全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选项。
横向对比:L6 vs 极氪001,谁更“能打”?
拿全新L6和同价位的极氪001对比,两者都主打操控和智驾。但L6的最小转弯半径4.39米,明显优于001的5.9米,在城市狭窄路段优势明显。而001的优势在于猎装造型带来的更大后备厢空间和更强的性能释放。如果你更看重日常通勤的灵活性,L6可能更“贴心”;如果追求极致性能和个性,001依然有吸引力。
再看LS6和蔚来ES6。ES6品牌溢价高,服务体验好,但LS6在后轮转向和空气悬架标配上更具诚意。尤其在狭窄车位停车时,LS6的灵活性让不少用户直呼“真香”。
技术普惠,才是可持续的“卷”
很多人说,智己这波涨势靠的是7月最高5万元的优惠。但我觉得,短期促销只能带来“脉冲式”销量,真正留住用户的,还是产品本身。L6和LS6的成功,恰恰在于它们把原本属于百万级豪车的配置——比如后轮转向、空气悬架、高算力智驾——下放到了20万级市场。这不仅是“堆料”,更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精准洞察。
比如,城市通勤最怕什么?窄路掉头难、停车难、堵车累。L6和LS6的灵蜥底盘和后轮转向,直接解决了这些痛点。而家庭用户最关心什么?空间、安全、续航。LS6的大空间和“零自燃”电池,正好击中要害。技术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才是“科技平权”的真正含义。
未来可期:增程车型来了,会是下一个爆点吗?
听说智己的增程车型也快亮相了。这对那些有长途焦虑、又不想放弃纯电驾驶体验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能把L6和LS6的底盘和智驾优势延续到增程车型上,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写在最后
6027台,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市场对智己“双6系”的信任投票。它证明了:在新能源赛道,光靠营销和降价走不远,只有真正理解用户、解决痛点的产品,才能赢得持久青睐。
所以我想问问大家:你在选车时,最看重的是“账面参数”,还是“实际体验”?有没有哪次试驾,让你瞬间决定“就是它了”?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也会尽量回复大家的问题。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LS6那天,我顺手测了后备厢,真把同事的折叠自行车塞进去了,他还挺惊讶……看来,1640L不是吹的。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