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bZ5五重护甲,安全智驾双保险的合资电动车新体验
这两年身边换新能源车的人是真不少。前阵子小区地下车库里又多了一辆bZ5,是隔壁王姐家新买的。她说当初看中它,除了那12.98万起步的价格挺“接地气”,主要还是冲着安全去的,说是“五重护甲”啥都防。我听了有点半信半疑,毕竟合资纯电动在咱这儿一直被说贵。
王姐提车回来没几天就拉我下楼看热闹。外观不多聊了,这玩意见仁见智,我倒是对她口中的“五重护甲”挺好奇——据销售顺嘴一提,是e-TNGA底盘上头次搞这么全套防护,从电芯到整包,再到整个底盘和壳体,都有分层设计,高强度壳体、碰撞吸能、智能热管理、断电机制,还有个什么阻燃舱……我记性不好,只记得师傅讲得眉飞色舞,还拿出手机给我们看视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1米3多深水池浸泡实验——真有人把实车推进去泡一个小时,那会儿微信群还传过照片。群友老刘调侃:你家要住海边才用得上吧?不过后来想想,现在南方暴雨成灾不是稀罕事,能做到不漏水、不短路,其实心里踏实些。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做过高温高湿、剧烈震动这些折腾,有一次技术员在群里发了张刮擦后底盘照片,说“锤子砸都没事”。
当然啦,这些实验离咱日常用车远着呢。但王姐说她最满意的一点其实不是这些,而是bZ5那身钢筋铁骨。1500兆帕超高强钢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她跟我解释,就是撞一下不容易散架。据说厂家还专门搞过6米自由落体试验,把整台车从货架顶端扔下来(反正宣传片这么拍),结果四个门还能正常开关。这话听起来像段子,不过邻居小李也补充一句:“反正现在马路杀手太多,多点保护总归没错。”
配置方面,全系9气囊算大方吧,我去年帮朋友挑国产品牌时,同价位基本都是6-7个气囊为主,而且他们家62%的高强度钢占比,在修理厂混久了师傅都知道,“材料厚道,不怕剐蹭”。115项碰撞工况验证也是销售顺嘴带过去的话,但真遇上事故,有备无患。
再往下聊就是智能驾驶辅助这一块,新鲜劲十足。他们家的Toyota Pilot系统,据王姐描述,是Momenta 5.0和TSS 3.0两个东西融合出来的新平台,功能花样不少,比如L2+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啥都有。我实际坐副驾体验了一圈,高速变道很流畅,不像以前那些傻乎乎打方向吓人。而且感知硬件堆料狠,一个激光雷达加12超声波雷达,还有9摄像头,据群友自测反馈,在市区复杂路口识别行人、自行车比他之前开的某自主品牌靠谱许多。有一次夜间开回家,小区入口照明差,它还能自动减速避让,很细致。
还有一点冷门的小配置,我倒觉得值得一提:比如无线CarPlay支持全车型标配(老陈吐槽他自己买的某牌旗舰版才有),空调滤芯选用医用级别材料,对敏感鼻子的乘客很友好。另外售后技师提醒过,如果经常跑泥泞或沙尘大的地方,要定期检查轮拱内衬,因为部分批次曾出现异响问题,不过免费更换不用愁。
至于续航表现嘛,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没有官方宣称那么理想,但城区通勤够用了。我亲眼见证王姐冬天开暖风掉表快,一脸嫌弃地念叨:“早知道买大电池版本。”不过充电速度倒挺稳健,中午吃饭功夫就补进去了七八十公里,用起来省心省力。
偶尔维修保养也简单,上次因为胎压报警灯亮跑去4S店检查,被技师笑话“这是传感器灵敏度太高”,顺便给升级了软件。从此之后胎压预警再也没有乱叫唤——这算不上什么黑科技,但生活琐碎处才能体现服务细节嘛!
最后插句题外话:二手市场上的bZ系列目前流转速度一般,比热门自主品牌慢一些,不过残值保持率尚可。有老司机分析原因,一方面大家对合资纯电信任刚刚建立;另一方面,新势力噱头太猛。但只要耐心等,也有人愿意收走,说到底还是图一个安心、省事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