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特斯拉开始推送外放电功能OTA!
你知道吗?前几天我特意闹腾了一下,把车的OTA升级完毕后发现,居然推送了一个外放电新功能。很多人一开始以为这功能不存在,还误会车厂在忽悠,但实际上,这是真的,而且还挺实用的。
你一定会问,真的假的?外放电不是车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吗?答案其实在细节里。大部分人只知道,车能充电、能放电,是指自己给手机充电、自己用。可这里说的外放电,指的是车能直接对外供电,也就是说,车变身大号的移动电源。
为什么说这事重要?
你像我偶尔出去露营,没电的快崩溃,手机、露营灯,甚至那个电磁炉,一台车搞定。去年我在郊区野营,有个朋友用车载逆变器,给电磁炉接电。算一算,80多块电池容量,能用个一两个小时。估算下,电磁炉开到最高,功率也就1000瓦左右,实际上能持续供电也挺讲究。
这个功能很多车都具备, 你很多车型的交流充电模块都在,只是厂商没启用。这就像你手里有支多口转接头,只要插上,户外用电就不是大问题。
我还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些车型在硬件上早就完备,比如我朋友那辆日系中端SUV,搭载了交流电逆变器,实际测试可以输出1500瓦自如,无问题。而且,市面上很多廉价车其实也搭载了这个模块,只是在软件上封印,没有开启而已。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厂商不都把它作为卖点?
最初设计时考虑的一点是,安全。毕竟,逆变器不是小玩意儿,使用不当容易出事故。电磁炉在没有良好接地时,出现触电危险。
随着OTA能力变强,现在很多车厂直接推送固件开启这个功能,用户只需点点屏幕,嘿,可以用车输出电力了。
这其实挺像手机突然支持了反向充电,很多用户都觉得哎,原来会这个功能的,结果一开始大家误会,觉得特斯拉没想做好或者在蒙混过关。
然后,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
厂商所谓硬件封装到底多大比例?
我猜,诸如特斯拉那样,长期芯片、硬件用料选得很谨慎,实际上早就布置好相关硬件,只等软件一开启。而一些品牌只是在软件上补丁,可能硬件没装好或者留有余地。
我认识一位特斯拉售后,他跟我说:你知道吗,特斯拉有个隐性技巧,就是只要软件开关,车子就能外放电,跟你把硬件装进去无关。
这实际上让我心里有点小窃喜,也有点自我怀疑。
我一直觉得车的智能化,硬件和软件的配合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得多。
之前我还搞过个小实验,算过一辆车的百公里耗电成本——估算出来在12-15块左右,实际不一定都能用在外放电上,但心里觉得,这种多用途的设计,未来肯定会变成标配。
这让我又想到,如果车能外放电,
那以后是不是意味着,家里电得用车?
哎,这又有点跑题。
我在某车展上听到一个销售说:你知道吗,像我们这款车,除了平常的充电,电池还能输出给你用,出去玩多方便。我一听,心里那个滋味:幸亏我不是那个傻乎乎的车主,真有人会大老远带个电磁炉去露营。
这就引出来一个问题:
到底有多少车能真正实现直接对外放电?
说实话,不少厂商的基本配置其实早就到位。
但实际操作,可能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用,比如电池容量、逆变器的功率,以及软件支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基本估算:
- 现在不少中高端车的电池容量在60-100kWh之间。
- 充满油箱,用车日常行驶能跑300-500公里。
- 如果把这电池用在外放电上,能支持90-150分钟的1000瓦供电时间。
(这只是粗略估算,实际可能还有差别。)
如果某些车主,偶尔出门露营、应急用电,就可以考虑这个新技能。
没细想过这个功能会不会增加用车的重复场景,但如果真能用得好,是挺方便的。
顺便说一句(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不是所有车都适合用这个。
有些便宜车,硬件上没有逆变器,也许只是软件开个玩笑;而有的品牌,虽然硬件支持,软件封了死,但是只要你去OTA一点,一下子变全能。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未来车就像厨房里的瑞士军刀一样,随身携带各种工具?
可能吧,也可能在某个转折点上,所有的硬件都变成万能接口,只要软件一开,功能就成色十足。
最后——(这里留点悬念)
你觉得这类外放电功能,会成为标配吗?还是说,这只是未来的玩具级别?
我估计,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可能会越来越多的车型,標配智能逆变器——像你家的微波炉一样,随时能取用,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在数据上看到这点明确的标注。
哎,反正我还在琢磨,什么时候能在市区里找个停车位,插上个数据线,把车变成移动电源,给快递员检测工具续上一块电(不知道会不会被人告诉我你这主意杀死你)。
不知道你怎么看?有没有试过用车对外放电,或者打算试试?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