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TC自由流收费?离我们还有多远?与北斗系统的结合何时落地?
近日,团标《基于ETC的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技术规范》发布征求意见稿,为我们揭示了ETC自由流收费的具体细节及未来趋势。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自由流收费系统的架构,包括收费公路联网结算管理中心、省(区、市)联网结算管理中心、区域中心/路段中心以及ETC门架,并明确了各业务版块的职责、服务要求和技术方案。其中,稽核管理和费用追缴部分详述了内部稽核和外部稽核的流程,以及对未交、少交、拒交通行费车辆的处理方式。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建设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将通行收费公路的车辆等作为信用主体,纳入信用管理范围,并建立信用档案和评价等级。
在此之前,ETC主要作为支付工具,而非计费手段。现有的高速计费主要依赖出入口及龙门架的摄像头和天线对车辆过往信息的记录,这使得ETC支付服务存在不足。而此次规范的发布,旨在升级服务,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先规范。
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中,运输部强调要“积极探索‘ETC+北斗’开放式自由流收费等新技术的智慧应用试点”。北斗系统的应用,能确切记录行车里程,并在完成服务的任意地点自动收费,为解决ETC服务的现有缺陷提供了方向。
近年来,多地已经开始试点“ETC+北斗”的开放式自由流收费。例如,云南、江西等地以及海南省在征收里程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试点成果。此外,长治市国道环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增加“自由流”收费系统已经进入到设计阶段,该项目将采用无收费站模式,通过“ETC+车牌付技术、北斗系统应用”等技术路线,自动完成对自由行驶车辆的收费。
可以说,利用ETC+北斗系统实现自由流收费在技术上已经具备可行性。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习惯和心理障碍,这需要新推广成本、技术规范、法治保障以及足够人性化的设计来解决。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ETC自由流收费离我们已不再遥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