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三部门一纸公告,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迎来关键调整,插电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要求从43公里大幅提升至100公里。
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明确了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技术门槛。
新规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需符合新的技术要求。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纯电续航要求由43公里大幅提升至100公里,增幅达132%。
01 政策调整
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详细规定了2026—2027年新能源汽车享受购置税减免必须满足的技术条件。
根据公告,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都必须符合新的技术要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2026年1月1日(含)后购置列入《减免税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均可按规定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从“普惠”转向 “择优” ,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02 纯电动车门槛
对纯电动乘用车,新规要求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
新标准由2021版更新为2025版,能耗要求更为严格,意味着车辆需要进一步提高能效才能满足免税条件。
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要求参照GB 36980.1—2025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为3500kg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执行。
这一调整推动了电动汽车节能降耗,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及测试工况的变化,原有标准的技术指标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03 插电混动变革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技术要求的调整最为显著。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从不低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这一调整幅度高达132%,基本达到当前主流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水平,将淘汰一批技术落后的产品。
新规还对整备质量不同的车型设置了不同标准: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应小于对应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的70%。
而整备质量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则应小于75%。这种分档设置使技术门槛更趋合理。
非汽柴油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享受特殊政策,其燃料消耗量不作要求,这有利于新能源技术路径的多元化发展。
04 产业影响
政策调整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2025年1-9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累计销量约2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0.7%。
有预测表明,至2030年,国内车市纯电、插混(含增程)、燃油三大动力形式乘用车占比将呈现3:3:3的格局。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次调整是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续航快速提升,发动机增程技术进步,确保政策与技术发展同步”。
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可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品,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认为,这次调整对明年1月1号开始减半征收购置税的部分车型提出了更高的能耗要求,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能源车整体的技术水平。
05 企业应对
面对新规,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规划和技术路线。根据公告,2025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减免税目录》且符合新公告技术要求的车型,将自动转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
不符合要求的车型将从《减免税目录》中撤销。不符合新公告要求但拟列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的车型,应在2025年12月12日之前完成申报。
被撤销的车型可以重新申请列入《减免税目录》。这一安排为企业提供了缓冲期,便于有序调整产品结构。
业内分析指出,新要求将促进电池容量和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
在百家号创作的日子里,我持续关注政策变化与行业动态,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关注,我的其它文章同样精彩,将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政策调整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新技术要求像一条“鲶鱼”,将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产品升级。
随着2026年临近,一场围绕新能源技术路线的竞争已悄然开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