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

在合肥长丰县下塘镇五年前还以“5分钟打一个烧饼”闻名的小镇如今机械臂昼夜运转平均50秒就有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下线。 2024年这个基地贡献了95万辆整车产量让长丰县从农业县一跃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县。

2025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揭晓:安徽汽车产量达76.17万辆超越广东的66.51万辆领先近10万辆。 这是自2016年以来广东首次失去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的宝座。 仅前两个月安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双双登顶全国分别达44.5万辆和23.4万辆。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产量排名的颠覆性变化直接源于统计规则的调整。 2025年起国家统计局将汽车产量统计方式从“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 此前比亚迪等企业在安徽生产的汽车因总部位于深圳产量被计入广东。 口径调整后仅比亚迪合肥基地2024年超95万辆的产量就全部归属安徽。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湖南比亚迪长沙基地的产量此前计入深圳新规则下直接推高湖南数据使其从2024年的全国第18名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第9名。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出口归属规则同步调整。 此前奇瑞在安徽生产的出口车常计入上海或广东港口数据新规明确按实际生产地统计。 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占全国1/4奇瑞以114.5万辆出口量刷新中国车企纪录连续22年蝉联出口冠军。 这一调整使安徽在2024年出口榜单上以95.37万辆超越上海(79.89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安徽的崛起并非仅靠统计规则助攻。 其汽车产业链已形成“双核七企”格局:合肥(比亚迪、蔚来、大众安徽)与芜湖(奇瑞)为双核心7家整车企业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全品类。 零部件配套体系尤为完善全省超2700家零部件企业贡献汽车产业链48%营收。 在宣城宁国市中鼎集团研发的高转速油封达世界领先水平;保隆科技的气门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政策赋能成为关键推手。 2024年3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实施这是全国首部省级新能源汽车法规。 条例明确赋予科研团队更大经费自主权支持固态电池、碳化硅半导体等新技术研发并规定各市需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配套资金同步到位:2025年初安徽统筹2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5亿元扶持光伏储能产业。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区域协作进一步放大产业势能。 安徽全域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滁州、芜湖等市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 在G60科创走廊框架下长三角九城市集聚超40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形成万亿元级产业版图。 2025年4月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对接会在宁国召开签约项目总投资72.8亿元。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统计口径变了!汽车第一省,易主了?-有驾

统计口径调整引发多地排名剧变。 广东2024年全年产量570.74万辆2025年上半年仅131.34万辆不足去年四分之一。 湖南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去年产量61.05万辆今年上半年已达74.76万辆半年超全年。 河南产量从去年同期的35.11万辆增至67.94万辆增幅93.6%。

传统汽车强省承受转型阵痛。 吉林和湖北跌出全国前十一季度产量分别为35.63万和32.16万辆较2024年同期减少1.93万、9.94万辆。 北京则凭借小米汽车逆势上扬SU7车型上市9个月交付13.5万辆拉动北京以38.73万辆产量重返全国第七。

在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安徽优势更加显著。 2025年一季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37.92万辆占全国12%同比激增313%。 广东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量21.71万辆不足安徽六成。 2024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4万辆新能源占比47.2%较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江淮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填补国产超高端智能电动车空白蔚来ET9成为国内首款量产线控转向车型。

基础设施同步提速。 截至2024年底安徽累计建成充电桩73.8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乡镇覆盖率从62%升至97%。 “安徽充换电”APP上线液冷超充技术加速落地。 合肥获批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开放测试道路超2500公里发放241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