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神车”续航缩水智驾坑,配置鸡肋,厂商在割韭菜?

今日重大爆料!

车圈这趟浑水,今天咱们用车社必须得搅和搅和!

你们说,是不是有些车企,把咱们当傻子耍呢?

尤其是最近,网上关于某款“新能源神车”的讨论,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有人说它是“颠覆者”,有人说它是“割韭菜”,还有人直接问:“这价格,是认真的吗?”

唉,想想就觉得,这背后水可深着呢!

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辆被吹上天,又被喷成渣的“神车”。

它到底是个啥来头?

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神”?

还是说,这背后藏着咱们看不懂的“套路”?

别急,今天用车社就带你一层一层剥开,看看这层“神光”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闪烁!

话说这车一亮相,那阵势,真是不小!

什么“划时代”、“革命性”,媒体稿子写得跟科幻小说似的。

厂家更是大手一挥,定价直接飙升到了一个让不少人“望车兴叹”的级别。

我这刚从车展现场回来,那人山人海,挤得跟春运似的,都想一睹这“神车”真容。

不少人围着车子,又是拍照,又是研究参数,那眼神,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诗和远方”的座驾。

又一“神车”续航缩水智驾坑,配置鸡肋,厂商在割韭菜?-有驾

但是,咱们作为老司机,不能光看热闹,得看门道!

这车到底有啥“神”的地方?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它的配置表,那叫一个眼花缭乱。

什么XX代XX技术电池,什么XX万公里超长质保,还有那个号称能“让驾驶员彻底解放双手”的自动驾驶系统。

听着是挺唬人的,对吧?

咱们先聊聊这电池。

厂家宣称的续航里程,那叫一个“奔跑吧,兄弟!”

在理想状态下,这续航确实是顶尖的。

可问题来了,咱们平时开车,哪有那么多“理想状态”?

夏天开空调,冬天跑高速,堵车的时候原地打转,这些场景下,这续航还能“跑”起来吗?

我认识一个车主,刚提了这车没几天,就给我发信息:“社长,这车续航缩水太厉害了,充一次电,感觉比我之前那油车跑的还少!”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扎心?

又一“神车”续航缩水智驾坑,配置鸡肋,厂商在割韭菜?-有驾

再说说这自动驾驶。

厂家宣传片里,那叫一个“丝滑”。

车子自己就能变道、超车、甚至还能在高速公路上“优雅地”靠边停车。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真能实现,那咱们每天挤地铁、挤公交的日子,岂不是要结束了?

可是,现实往往比段子还精彩。

我看到网上流传的视频,这车在复杂路况下,突然就“懵”了,一阵急刹车,差点没把前车给“亲”上。

这要是真把双手交给它,那后果,唉,想想就后背发凉!

又一“神车”续航缩水智驾坑,配置鸡肋,厂商在割韭菜?-有驾

还有这定价,更是让不少人“跌破眼镜”。

要知道,这个价位,在传统燃油车市场,都能挑到不少BBA级别的豪华车了。

你一辆新势力造的车,凭啥这么自信?

凭的就是那几张PPT,还是那几句“颠覆性”的口号?

我采访了几个有意向购车的消费者,他们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我就是看中它科技感强,未来感足,感觉开出去特有面子。”

一位年轻小伙子告诉我,他刚毕业工作没几年,硬是咬牙全款拿下,朋友圈那叫一个“晒车狂魔”。

“我主要是被它的宣传打动了,说是什么‘未来的汽车’,感觉不买就落伍了。”

一位中年女士表示,她对汽车不太懂,但觉得这车听起来很高大上。

听着这些回答,我心里五味杂陈。

又一“神车”续航缩水智驾坑,配置鸡肋,厂商在割韭菜?-有驾

科技感?

未来感?

面子?

落伍?

这些词,听起来很诱人,但它们能当饭吃吗?

能解决咱们日常用车的所有痛点吗?

我记得前阵子,有个关于“新能源车保值率”的讨论,那叫一个热烈。

有人说,新能源车现在卖得这么贵,过几年电池衰减了,二手车价肯定“跳水”。

到时候,这“未来的汽车”,会不会变成“未来的债务”?

这个问题,厂家可没在PPT上写。

再来说说这车的内饰。

嗯,这个地方,我得给点好评。

打开车门,一股高级的皮革味扑面而来,中控大屏那叫一个“霸气侧漏”,各种功能集成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坐进去,那座椅的包裹性,简直了,就像一个温柔的怀抱。

我随手按了按方向盘上的按键,手感顺滑,阻尼感适中,这细节处理,确实到位。

但是,当我试图去调节空调的时候,问题来了。

所有操作,几乎都集中在那块大屏上。

夏天,你想调个风量,得先点开菜单,再找到空调设置,再滑动屏幕。

这过程,在开车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场“考验眼力”的游戏。

你想想,开车的时候,视线要离开路面好几秒,这风险有多大?

我问销售,为什么不做几个实体按键?

销售的回答是:“我们这是为了追求极致的简洁和科技感。”

极致的简洁?

还是极致的“让用户分心”?

又一“神车”续航缩水智驾坑,配置鸡肋,厂商在割韭菜?-有驾

还有那个所谓的“智能语音助手”,号称能听懂你的一切指令。

我试着跟它聊了聊,结果它给我来了句:“对不起,我没有听懂您的问题。”

我又换了个简单的指令,它又说:“抱歉,我还在学习阶段。”

学习阶段?

我花了大价钱买的“智能”车,怎么还跟个“新手上路”似的?

这让我不禁想起,之前网上段子说的,新能源车主为了让语音助手工作,学会了各种“绕口令”和“暗语”,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一场“愿景”与“现实”的博弈。

厂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用各种“黑科技”和“未来概念”吸引咱们的目光,然后,用一个高高在上的价格,把这份“未来”卖给咱们。

可问题是,这份“未来”,咱们买得起吗?

用得舒心吗?

我这人,说话直,可能有人听着不舒服。

但用车社做车评这么多年,从来都是凭良心说话。

我不是说所有新能源车都不好,也不是说这家车企就完全不行。

只是,咱们消费者,得擦亮眼睛,别被那些华丽的词藻冲昏了头脑。

想想看,咱们买车,图的是什么?

是方便,是安全,是舒适,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

而不是为了去当一个“小白鼠”,去帮厂家“测试”他们的产品。

这车,它确实有闪光点,比如它的设计理念,它的某些技术尝试。

但是,在解决最基本、最核心的用车痛点上,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是在这个价格区间,消费者理应得到更成熟、更可靠的产品。

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行业,过度依赖“概念”和“PPT”,而忽略了最根本的用户体验和产品成熟度时,它还能走多远?

当“未来感”变成“不确定性”,当“科技范”变成“操作难”,咱们的钱,花得值不值?

说到底,汽车,它首先是一个交通工具,其次才是科技的载体。

它要能承载咱们的通勤,承载咱们的家庭出行,承载咱们对自由的向往。

如果连最基本的“跑得远”、“开得稳”、“用得顺”都做不到,那再多的“黑科技”,也只是空中楼阁。

又一“神车”续航缩水智驾坑,配置鸡肋,厂商在割韭菜?-有驾

所以,这篇文章,我没想给这车下个什么定论,也没想劝大家买或者不买。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在被各种“神车”的光环迷住的时候,多问问自己,这车,到底适不适合我?

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它的风险,又在哪里?

就好比,你在街上看到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人,你可能觉得他很“潮”,很“个性”。

但如果你让他去参加一个正式的晚宴,那可能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汽车也是一样,它有它的定位,有它的用户群。

这车的出现,就像在平静的车圈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忧心忡忡,也有人冷眼旁观。

而我,作为用车社,只想站在中间,为大家提供一些更客观、更深入的视角。

毕竟,咱们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

买车,是一件大事,得慎之又慎。

别到时候,花了“未来”的钱,却过着“现在”的烦恼。

这事儿,说起来,还有点意思。

厂家那边,估计也没想到,他们的“神车”,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

而咱们消费者,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得保持一份清醒。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

至于这辆“神车”,未来会走向何方,是真成“神”,还是昙花一现,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至少,今天咱们把该说的,都说了。

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这次的“神车”风波,有没有让你们对新能源车有了新的看法?

评论区,我想听听你们更真实的感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