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

如何看待最近爆火的鸿蒙大饭店?能否为中国的豪华车发展带来什么启发?

如果你刷短视频,可能会被“鸿蒙大饭店”刷屏。这说的可不是某家新开的高档餐厅,而是华为鸿蒙智行为其车主打造的“超规格”服务体验。免费充电、免费吃饭喝茶、上门取送车、代办手续、夜间保养服务、甚至车出问题售后比你还着急… 这套组合拳下来,让不少车主直呼“像去了海底捞”,更让其他品牌的车主羡慕不已。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这让我想起来了银行搞得哪个大额存款的俱乐部!给一些富豪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财、沙龙、免费的游玩等等系列服务!而鸿蒙智行现如今给车主免费充电、免费吃饭、免费有饮品。不仅仅是餐吧还有茶吧等功能一体化了!

甚至还有上门取车,车辆出现问题,鸿蒙智行交付中心比用户更着急,打电话让车主来检查!并且很多手续不用车主跑,他们来完成!

从现在来看鸿蒙智行在汽车领域仿佛玩起来了“海底捞”模式!不过并不是每一位车主都会去这样薅羊毛的!但在短视频上的确火了,这也能带动鸿蒙智行汽车的销量!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这就意味着鸿蒙智行的汽车从智能驾驶、舒适度、科技感卖点开始往服务方面、回家的舒适感方面前进了!但要做这个服务,需要销量有一定体量,需要汽车有一定的价位段,目前来看鸿蒙智行系列的车都是25万左右以上的车,听说尚界加入可能是在20万左右,还是搭载ADS4.0的!

那么20万以下的车主还能享受鸿蒙智行这样的待遇吗?

听说有几个界要独立建设销售网络了,那么鸿蒙智行会不会就分了等级了……

但这种服务如果是认真为用户负责的企业,也可能会卷这个方面的服务!这不比亲自开车门更加高级吗?因为鸿蒙智行分布的区域更广,在很多地区都可以享受。希望很多车企跟上,别让你们车主羡慕鸿蒙智行,就真的转到人家车企下了!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鸿蒙大饭店”到底在卖啥?本质上,鸿蒙智行(华为深度赋能的汽车品牌联盟,如问界、智界等)做了一件颠覆传统4S店模式的事:

把“修车点”变成“社交生活馆”:用户中心不再只有冰冷的维修车间和等待区,而是融合了高品质的餐吧、茶吧、办公区和活动空间。车主等待或保养时,能真正放松甚至社交。

把“用户焦虑”变成“品牌责任”:车子有问题或需要保养,一个电话,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取车,修好再送回来,所有手续他们代办。这种“我比你更急”的态度,彻底消除了传统修车时的麻烦和不确定性。

把“免费服务”变成“流量密码”:免费的精美餐食、饮品、“代驾师傅鞠躬送车、开车主车带手套,给方向盘和主驾套上网罩”等服务细节,被车主自发拍成短视频广泛传播。这些真实体验成了鸿蒙智行最有说服力的广告,实实在在地拉动了销量。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估计其他车企看了直挠头很难学会?鸿蒙智行这套打法,可不是随便哪个品牌都能轻易模仿的“花架子”,背后有硬门槛:

得有“本钱”烧:提供牛排、咖啡、频繁的上门取送车,成本可不低!鸿蒙智行的车(如问界M9)定位较高(普遍25万以上),利润空间相对大,加上累计交付量可观(超70万辆),才能支撑得起这种规模化的高成本服务。即将推出的尚界(预计20万左右)可能就会在部分非核心服务上有所调整。

得有“网点儿”多:得益于华为庞大的门店网络(全国超5000个触点),鸿蒙智行能快速铺开服务,触达更多用户。传统车企或新势力重建这样一张密集的服务网,投入巨大。

得有“一体化”的脑子:从车机系统(鸿蒙座舱)实时感知车主需求,到服务端快速响应定制,需要强大的数据和流程打通能力。很多车企的车和售后是脱节的,反应慢一拍。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那么这“豪华服务”能长久吗?会不会变味?人们最关心两个问题:

能坚持多久?会不会亏不起? 目前看,鸿蒙智行并非盲目“烧钱”。一方面,优质服务带来的口碑转化成了真金白银的订单(近三成尊界S800车主因服务下单,老车主推荐率超高);另一方面,面对少数高频“薅羊毛”用户(约15%),内部已在探讨积分制等分级管理模式,确保核心用户的体验。关键在于平衡好用户福利和成本控制。

不同“界”独立销售,服务会分三六九等吗? 不同子品牌(如享界偏商务、智界、尚界偏年轻)未来可能有各自侧重(比如享界、尊界和问界M9加强商务接待),但基础的核心服务承诺(如救援响应速度、OTA升级保障)预计会保持统一标准,避免让低阶车主感觉被“抛弃”。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那么对行业和车主意味着啥?鸿蒙大饭店的火爆,给整个汽车行业扔下了一颗“震撼弹”:

豪华的新定义:未来的“豪华车”,比拼的绝不仅是真皮座椅和百公里加速,更是“终身省心”的服务体验。谁能真正把车主当“家人”,解决用车全过程的烦恼,谁才能赢得人心。“服务到位是基础,到位得像‘回家’才是真本事”。

中端车不必照抄,但必须创新:20万以下的车型,很难也没必要完全复制鸿蒙的“牛排+咖啡”模式。但它们可以聚焦于高感知、低成本的服务:

✅ 终身免费道路救援:成本不高,但雪中送炭。

✅ 夜间/周末取送车:利用技师闲时,方便上班族。

✅ 透明化维修流程:APP实时看车辆工位状态,消除等待焦虑。

❌ 不必强求现做豪华餐食,可合作发放咖啡券、洗车券等。

盲目模仿要栽跟头:已有车企尝试模仿“免费大餐”,却因外包管理不善(如食堂偷工减料)翻车,反遭群嘲。服务必须匹配自身用户群体的真实需求和品牌调性,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这可能是车主福音,因为这是服务大战才刚开始!

鸿蒙智行点燃了这把“服务内卷”的火,对消费者绝对是大利好。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当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智能化越来越趋同,“谁让我更省心、更被尊重” 将成为车主选车的关键。

其他车企要跟上,可以:

抱团取暖:中小品牌可以联手共建共享服务网点,分摊成本(尤其在三四线城市)。

发挥特长:比如定位“家庭”的车,可以推出“儿童看护+车辆保养”组合服务;换电有优势的,可以深挖换电体系的便利性。

真诚透明:把服务流程做得更透明、更可预期,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

如何看待“鸿蒙大饭店”爆火网络,能干过总裁开车门吗-有驾

一句话总结: “鸿蒙大饭店”的火,烧掉了传统汽车服务的“冷漠”。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汽车竞争的下半场,是“感动率”的比拼。虽然鸿蒙目前优势明显,但这场由它掀起的服务升级浪潮,最终受益的将是所有中国车主——那个“修车像求人”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数码浪潮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