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实在的话题——买车的时候,你到底在关注什么? 是发动机马力、百公里加速,还是车上能不能放下孩子的滑板车、周末出游能不能舒舒服服看场电影? 最近我在天津泰达论坛上听到了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的一番演讲,倒是让我想了挺多。 他说汽车行业别再“内卷”参数了,得回归“用户价值”,这话听着就挺靠谱。
说实话,现在的汽车市场真的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你说你看加速性能,他比你是快了0.1秒;你说你屏幕大,他比你还多一块屏。 但这种比拼真的对我们消费者有意义吗? 反正我是不太愿意为那些一辈子用不上几次的功能买单。 奕派科技这次提出“反对内卷”,主张用大数据去理解用户真实需求,我觉得这才是正道。
你们知道吗,奕派科技虽然才成立两个多月,但已经跑出了所谓的“奕派速度”。 八月份卖了2.9万辆车,同比增长超过60%,这个数字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真的很能说明问题。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把心思花在了理解用户上。
就拿他们研发风神L8来说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超过40%的用户每个月至少去两次景区,后排使用率超过70%。 于是他们干脆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景声音响和航空小桌板这“豪车五件套”全都装了上去,专门为家庭出游场景打造这款SUV。 你说这是不是比那些只会堆参数的品牌聪明多了?
我特别喜欢他们对待智能座舱的态度。 很多车企恨不得把所有的功能都给你预设好,但奕派却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 他们的Agent智能体把座舱功能拆分成基础模块,让用户自己来组合搭配。 听说eπ007和eπ008开放了38个SOA功能模块后,全年有近2000万次的自定义场景被触发。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每辆车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适合车主的个性化需求。
说到营销,我觉得奕派的做法也挺值得点赞。 他们不再“广撒网”,而是通过全景洞察识别用户群体,进行精准渠道投放。 想想我们平时接到的那些推销电话,有多少是根本不需要的产品? 如果能真正做到“精准滴灌”,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尊重。
服务方面他们提出了“111”客诉处理机制——10分钟响应,1小时出方案,1天内满意闭环。 而且还实现了“用户未呼,服务已到”的主动服务模式。 这种服务态度在汽车行业真的很难得,毕竟谁都不希望买了车之后就没人管了。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奕派提出的三点行业建议:建立数据安全使用标准、共建行业数据新生态、反对内卷竞争。 特别是最后一点,将竞争焦点从参数攀比转向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这真的说到了我们消费者的心坎里。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看车的时候销售拼命吹嘘某个功能,买回来却发现根本用不上。 我就曾经为某个品牌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多花了好几万,结果一年用不到两次。 如果车企能真正关注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参数,那我们消费者就能少花很多冤枉钱。
奕派科技作为东风集团旗下的新锐力量,提出了“让出行可靠舒适,让科技好用有趣”的理念。 我觉得这个定位特别准确——科技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他们死守安全、驾控、智能、品质四大技术护城河,把用户满意当作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尺,这种态度值得很多车企学习。
现在汽车行业正处在从参数内卷转向价值竞争的关键时期,奕派科技的大数据实践确实指明了一个新方向。 只有始终围绕“人”展开创新,汽车才能真正成为用户生活中的智慧伙伴。 毕竟我们买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参与一场无休止的参数竞赛。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上次试驾eπ008的经历。 那车的智能座舱真的让我印象深刻——不是因为它有多炫酷,而是因为它真的懂我需要什么。 上车自动调节到我最喜欢的座椅位置,导航主动推荐我常去的餐厅,甚至连空调都能根据我的偏好自动设置。 这种贴心的小细节,比再多花哨的功能都来得实在。
奕派还发布了“未来之翼”战略,包括技术、品牌、产品和海外四个维度。 看得出来他们不是在喊口号,而是真的有系统性的规划。 两个月销量环比增长的成绩也证明,他们的 approach 是行之有效的。
所以朋友们,当你们下次选车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那些炫酷但可能用不上的功能吗? 还是更想要一辆真正懂我需求、能融入我生活场景的车? 汽车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让人去适应车。
这样的造车理念,你们觉得怎么样? 如果你正在考虑换车,会愿意尝试像奕派这样注重用户真实需求的品牌吗? 我很好奇大家对于“参数竞争”和“价值竞争”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