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为我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份白皮书从“产学研”多维度全面剖析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旨在厘清行业易混淆概念,构建安全体系,明确政策法规要求,并描绘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整车智能化演进路线。
概念厘清:告别“智商税”
白皮书首先针对市场上存在的概念混淆现象进行了澄清。它基于工信部牵头制定的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明确了0-5级驾驶自动化的分类标准,并特别区分了2级和3级驾驶自动化的差异。2级自动驾驶车辆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注意力,而3级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完全接管驾驶任务。
白皮书强调,截至发布之日,市场上所有汽车产品均处于2级自动驾驶及以下阶段,尚未达到3级水平。这一澄清对于纠正当前汽车市场宣传中存在的概念滥用和过度营销现象尤为重要,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了客观依据。
技术解析:不止是“堆砌硬件”
白皮书系统剖析了智能驾驶的技术架构与发展水平,并批评了当前行业中存在的“技术过度营销”现象。它指出,智能驾驶系统的成熟度更取决于算法迭代能力、数据闭环体系、功能安全设计等深层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而非单一硬件参数的堆砌。
白皮书建议行业将发展重点转向算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与优化配置,通过算法迭代、软硬件协同设计等手段,实现功能体验升级与成本控制的动态平衡。
安全体系:构建“五维安全”
白皮书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篇幅,构建了系统化的安全框架和评价体系,提出了“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的五维安全体系,为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可落地实施的技术指南和管理规范。
白皮书预测,全面应用白皮书安全标准后,中国年度交通事故可减少30%以上。这将有效保护乘员和道路使用者,提升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接受度,加速商业化进程。
产业生态:开放协作,共创未来
白皮书强调,面对行业挑战,唯有持续创新才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鼓励智能驾驶头部企业构建一个高度多元化、技术驱动且极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带动国产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和产品竞争力突破。
华为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技术贡献者,积极参与白皮书的编写,并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展开深度合作。
结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