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Lafa5在国内首次发布,起售十万元能否热销?

有人把它叫“小钢炮”。也有人怀疑:十几万的车能配上激光雷达,是噱头还是拳头产品?零跑Lafa5不到一个月从慕尼黑亮相,到国内开发布会。 这速度像极了跑车起步。

看点很多。 争议也不少。

零跑Lafa5在国内首次发布,起售十万元能否热销?-有驾

这是台紧凑跨界两厢车。 尺寸不傻。

车长4430毫米,轴距2735毫米。 后排不再像传统两厢那样憋屈。

实际乘坐更友好。 实用与运动兼顾。

卖点明确。 目标很清楚:年轻家庭的第二台车,或城市里追求个性的代步首选。

科技配置是它的杀手锏。 十万级别把激光雷达做到量产可选,这事放在两年前都难以想象。

高配Ultra车型在车顶装了激光雷达,搭载高通8650芯片、端到端智驾大模型,能支持NAP领航辅助。 听起来像高配豪华车型才有的东西。

它还用上了LEAP 3.5架构,宣称自研率高,成本控制有底气。 短句来几发:配置很硬。

价格可能还友好。 挺刺激的。

动力体系给出两档选择。 入门版132千瓦,适合城市通勤。

高功率版160千瓦,零百加速约6.8秒。 车重分配50:50,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

厂方测试称绕桩比大众ID.3快5公里/小时。 单看数据,确实有“小钢炮”的感觉。

外观也投其所好。 亮色车漆、无框车门、隐藏门把手,年轻化味儿十足。

内饰则分层次。 普通版走青春风,有趣的打孔座椅。

Ultra版用真皮配仿麂皮和赛道风纹理,质感和运动气息更浓。 续航上给出两个档位:515公里与605公里。

日常通勤无压。 周末自驾也够用。

对多数城市用户来说,这两个数字足够实用。 用一句话形容:续航挺扛用。

销量是零跑敢放手一搏的底气来源。 过去一年,零跑交付接近39.6万辆,增长率超过128%。

9月单月交付达66657辆,同期增长近一倍,成为新势力中月度交付的新高记录。 这样的成绩背后,是产销体系的提升,也是渠道推进的成效。

企业自然有勇气去冒险、去拓新细分市场。 价格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参照零跑以往定价思路,很多分析把普通版估在刚过10万元的区间,高配带激光雷达的Ultra估计落在12到13万元之间。 还有乐观派猜测入门版或可压到10万以下。

一个现实考量是:LEAP 3.5的高自研率确实能压缩部分成本,这为高配低价创造了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Ultra版交付周期被押到了2026年上半年,普通版交付更快。

这一点会影响一部分急需新车的买家决定。 优势很明显。

它填补了零跑在运动两厢市场的空白。 目标客户主要是已有家用车但还想要一台更灵活、更个性的第二辆车的人群。

相比海豚,它多了无框门和激光雷达智驾;相比ID.3,它的智能配置更丰富;相较于一些性能版轿跑,价格更亲民。 欧洲舞台的首秀也为它增添了几分国际感。

对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这些都可能降低决策门槛。 可别以为一切都是顺风顺水。

挑战同样真实。 品牌的保值率和售后口碑还在形成中。

十万元左右的买家对这些细节敏感。 再有就是产品交付节奏的不一致,部分高配要等很久,这可能稀释一批潜在订单。

最微妙的是与零跑现有C系列之间如何避免内部竞争。 若定价不够精细,渠道没做好,会出现“自家打架”的局面。

市场环境也不是静止的。 新能源总销量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更激烈。

特斯拉、比亚迪、以及其他新势力都在争夺中高端与亲民两端。 零跑这次把“技术个性化”放在前台,意图从传统的性价比路线上转身。

能否成功,不只是靠亮点规格和噱头,而更看交付后的真实体验、车机智能的稳定性、以及售后服务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 来点轻松的:如果你是那种追求颜值又想装点科技感的人,Lafa5很可能让你有“真香”的瞬间。

想低调又想炫技?那就等Ultra。 不过要有耐心。

等车可能是个修行。 总结说句实在话。

Lafa5既是零跑在产品线上的补位作,也是品牌向“技术+个性”转型的试探。 它的配置在同级很有竞争力。

价格如果合适,确实可能在10万至15万区间搅动一池春水。 最终能不能稳住市场,得看交付质量、智能驾驶落地效果和用户口碑能否快速积累。

你会为了激光雷达和那套智驾系统选择等半年的高配吗?还是更愿意立刻提车,优先享受现实中的驾驶乐趣?欢迎在评论里说出你的选择与理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