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反内卷”需要更多合力

  前不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2025年中国汽车论坛上的演讲视频在网上刷屏,他指出,“我们跟了价格战,也参与了内卷。在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我们还是胆子比较小,总是跟着别人干好事,也是跟着别人干‘坏事’。”

  短短几分钟,在这些略带调侃和自嘲的话语背后,其实是对当下汽车产业竞争方式的一种反思。

汽车行业:“反内卷”需要更多合力-有驾

  尹同跃的呼吁不仅道出了车企的心声,也再次将汽车行业治理“内卷式”竞争引向更广阔的视角——“反内卷”绝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的部分行为,而要成为全行业的集体意识和选择。

  内卷,已成众矢之的

  一年之前,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公开演讲时表示:“中国汽车是越‘卷’越强,越‘卷’越好。”对此,一些车企持相反的态度。

  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价格战发展到“内卷式”恶性竞争;从口水战发展到人身攻击战。与此同时,业内也出现一些如“黑公关”猖獗、排行榜“注水”“拉踩式”营销、拖延供应商账期等现象,扰乱市场秩序,有损舆论导向,影响产业健康发展。这些现象目前尚未在全行业完全消除。随后,0公里二手车、汽车金融链等事件的爆发,也揭示了整个汽车行业链条上的利润倾轧。

  2025年以来,汽车行业已经出现多轮车型降价。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就超过60款,5月更是激增至百余款,部分车型降幅超5万元。更有甚者,重现3万元级低价车。这就意味着,一台汽车的售价约为两部高端手机的价格。

  无序的价格战、“内卷式”竞争,让整个汽车产业链“苦不堪言”。

  今年5月,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抛出“车圈恒大”的言论,瞬间引发业内众多的猜测。魏建军直言,部分车企“不仅对供应链压价,还存在延迟付款、偷工减料等问题”。此外,悬而未决的“油箱门”事件也再度被提起,至今仍未有公开结论。

  事实上,汽车产业链条长。围绕整车制造,向上是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技术研发等环节,向下延伸至销售、维修等领域,整个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序的“价格战”挤压链上各环节利润空间,给整条产业链带来冲击,让广大从业者面临收入下降的风险。

  业内集体发声反对“内卷式”

  在今年6月初举办的2025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来自整车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的代表们集体发声,直指“以价损质”的恶性竞争对行业根基的侵蚀。

  这次论坛被认为是一次重要的破除“内卷式”竞争的转折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会上表示:“适度的降价、有序的竞争本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也是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但无底线的价格战和盲目的技术狂飙,势必挤压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进而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长远来看,对企业、对消费者都是不利的。”

  车企大佬们也都纷纷表达了“反内卷”的声音。在业内看来,众多车企达成“反内卷”共识着实不易。

  值得关注的是,在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比亚迪将用科技创新来“反内卷”,这也是比亚迪首次公开回应“反内卷”。李云飞提出4点倡议,一是对消费者负责,拒绝夸大式宣传;二是以量产为准,拒绝透支式营销;三是比技术、拼产品,抵制阴阳、反对拉踩;四是打击造谣等。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以视频方式参会,他表示,当今世界的汽车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吉利决定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不搞重复建设,吉利要充分利用全球过剩的产能,尽最大可能地展开务实合作、资源重组。

  “长安汽车坚决反对无道德底线、无法律底线的恶性竞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坦言,当前的激烈竞争,让长安汽车以及长安汽车的经销商、供应商链条上的100多万职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认为,行业“内卷式”的竞争对供应链、零部件质量和安全标准都有不利影响。

  数据层面的警示更为直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继续下滑,仅为3.9%,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合力突围才有未来

  重庆论坛之后的一个月,7月10日至12日,以“提质向新,智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召开。来自行业组织以及汽车企业的发言代表,再一次对于“反内卷”已经达成高度共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谈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付炳锋认为,这个话题不可回避:“我们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应该把家里的事解决好。不能由‘内卷式’的竞争再走向‘外卷’,这是行业的共识。”

  在付炳锋看来,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依靠价值创造,需要车企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方面练好内功。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只做“量”的皇冠,更要成为“质”的标杆。只有市场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业内人士指出,“内卷式”竞争现象之所以如此普遍,与企业对传统竞争理念的路径依赖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秉持零和博弈观念,缺乏共赢思维,认为“竞争就是丛林法则下的你输我赢”,导致企业为争夺资源而陷入恶性竞争。当然,造成“内卷式”竞争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无意识地随波逐流带来的只能是“剧场效应”。不断降低“底线”的竞争,最终会将企业引向歧途。

  相关评论认为,多年来,中国汽车积累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势,沉淀的协同创新格局,营造的良好产业生态,容不得“内卷式”竞争肆意破坏。毕竟,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中国汽车行业仍然面临诸多共同机遇与挑战。从国内市场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到面向全球市场的“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汽车行业必须合力突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