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L挡被忽视,关键时刻能保命,这些情况必用!

对于很多开自动挡汽车的朋友来说,车辆的挡位操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启动挂D挡,停车挂P挡,倒车用R挡,临时等红灯用N挡,这一套流程行云流水,构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日常驾驶习惯。

然而,在D挡旁边,常常有一个标着字母“L”的挡位,它静静地待在那里,对于超过九成的驾驶者而言,这个挡位可能从买车到卖车都未曾真正使用过。

自动挡L挡被忽视,关键时刻能保命,这些情况必用!-有驾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D挡能够应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那这个L挡是不是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设计呢?

如果真这么想,那可能就小看了汽车设计师的用心,也让自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失去了一个非常得力的“帮手”,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了一个关键时刻能提升安全系数的“保障挡”。

我们首先得搞清楚,这个L挡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L是英文单词“Low”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低速挡的意思。

它的核心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给变速箱下达一个强制命令,让它锁定在最低的几个挡位(通常是1挡或2挡)工作,不允许其像在D挡模式下那样随着车速的提升而自动向上换挡。

当挂入L挡后,发动机会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转速区间,但车速却并不会很快。

这种“高转速、低车速”的状态,能为车辆提供远比D挡更强大的牵引力,同时也能产生非常显著的发动机反向制动力。

通俗地讲,就是让车子变得“力气大,但跑不快”,而这恰恰是应对一些复杂和极端路况时最需要的能力。

我们来设想一个非常常见的场景:自驾游去山区。

我国地貌复杂,尤其是在西部和南部地区,连续几十公里的盘山公路和陡峭的大坡道是旅途中常见的挑战。

当您驾驶着满载家人和行李的车辆,在D挡模式下开始爬一个长而陡的坡时,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油门已经踩得很深,发动机的嘶吼声越来越大,但车速却在一点点往下掉,感觉车辆后劲不足。

更让人紧张的是,在变速箱因为动力不足而从高挡位降到低挡位的瞬间,车辆的动力会有一个短暂的中断,甚至会产生轻微的后溜感。

这背后的原因是,D挡的程序设定是以燃油经济性为首要目标的,它总试图在合适的时机升入更高的挡位来降低发动机转速。

但在持续大负载的爬坡过程中,这种“聪明”的设定反而会导致变速箱在不同挡位间犹豫不决,频繁换挡,从而使得动力输出不连贯,影响爬坡效率和驾驶体验。

这时候,如果驾驶者能够果断地将挡杆切换到L挡,情况就会立刻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自动挡L挡被忽视,关键时刻能保命,这些情况必用!-有驾

变速箱被强制锁定在1挡或2挡,发动机的动力得以持续而稳定地输出。

您会立刻感觉到,车子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稳稳地托着,脚下的油门也不需要踩那么深,车辆就能以一个扎实、恒定的速度向上攀爬。

整个过程会变得非常从容,发动机的声音也从声嘶力竭的咆哮,变成了沉稳有力的轰鸣。

这不仅提升了安全性,也大大改善了驾乘的舒适感。

如果说爬坡考验的是车辆的“力气”,那么下长坡则直接考验着车辆的制动系统和驾驶者的安全意识。

这是一个比爬坡更需要我们严肃对待的场景。

在面对比如从高原下到平原那种长达几十公里的连续下坡路段时,很多驾驶者的习惯是挂着D挡,完全依靠脚踩刹车来控制车速。

这种操作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刹车系统是通过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来产生制动力的,而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长时间、高强度地连续踩刹车,会导致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温度急剧升高,当温度超过一定极限后,材料的摩擦系数会显著下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刹车热衰退”。

一旦发生热衰退,驾驶者会感觉刹车踏板变软,制动效果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失去刹车。

根据相关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在山区道路发生的严重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刹aras车热衰退直接相关。

而L挡,在下坡时就扮演了“刹车系统救星”的角色。

挂入L挡后,由于变速箱处于低挡位,高转速的发动机会对传动系统产生一个巨大的反向拖拽力,这个力我们称之为“发动机牵引制动”。

它能非常有效地帮助车辆控制速度,将车速限制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内。

在大部分坡度的下山路上,驾驶者甚至可以完全松开刹车踏板,仅靠L挡提供的发动机阻力,车辆就能以一个安全、稳定的速度缓慢下行。

自动挡L挡被忽视,关键时刻能保命,这些情况必用!-有驾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让刹车系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冷却,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以备不时之需。

这不仅解放了驾驶者的右脚,更是为全车人的安全上了一道至关重要的保险。

除了爬坡和下坡,L挡在一些湿滑或者泥泞路面上也能发挥奇效。

比如在北方的冬季,车辆在结冰的坡道上起步,或者在雨雪天气里,路面附着力很低。

如果使用D挡,油门稍微控制不好,强大的瞬间扭矩输出很容易导致驱动轮空转打滑,车子不仅无法前进,还可能发生侧滑。

同样,当车辆不慎陷入泥地或者沙地时,D挡下的大油门挣扎,往往只会让车轮越刨越深。

在这些情况下,切换到L挡,动力输出会变得更加柔和、线性。

因为低挡位将发动机的动力进行了“稀释”,传递到车轮上的力量是渐进的,这大大降低了车轮突破抓地力极限的概率,能帮助车辆更平稳地起步或脱困。

最后,让我们回到城市驾驶。

在早晚高峰期极度拥堵的路况下,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走走停停,D挡模式下的变速箱会在1挡和2挡之间频繁切换,这种换挡会带来轻微的顿挫感,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也会增加变速箱内部机件的磨损。

此时,挂入L挡,将挡位锁定在1挡,车辆的低速蠕行会变得异常平顺。

你只需要通过控制油门,就能实现非常精细的速度调整,减少了频繁踩刹车和油门的动作,让堵车时的驾驶也变得稍微轻松一些。

在空间狭小的停车场里找车位或者挪车时,L挡提供的精准低速控制同样非常好用。

当然,我们需要明确,L挡是特殊路况下的专用挡位,不能在平直的正常道路上长时间使用。

当脱离了上述特殊路况后,一定要及时将挡位切换回D挡。

因为长时间让发动机在高转速下运行,会带来不必要的燃油消耗和噪音。

对于一些没有L挡的车型,通常会配备手动模式(M挡或带有“+/-”符号)或者运动模式(S挡),通过手动将挡位降至1挡或2挡,或者使用S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与L挡相似的功能。

了解并学会在合适的时机使用这些功能,是每一位驾驶者从“会开车”向“懂开车”进阶的重要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