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测试风阻系数与阿维塔相差0.04,律师函背后隐藏信任危机

阿维塔这回是真急眼了,一纸律师函pia地甩给“苏黎世贝爷”,就为了个风阻系数的事儿。

说白了,就是嫌这博主砸场子,坏了自家金字招牌。

这事儿起因也简单粗暴,博主“贝爷”一顿操作猛如虎,测出来的数据跟阿维塔官方宣称的南辕北辙,直接开麦怒怼。

阿维塔哪能忍,立马支棱起来,搬出中国汽研搞直播,公证处全程盯梢,连央视都来凑热闹,实测数据摆在那儿,0.217,这下总该闭嘴了吧?

谁知“苏黎世贝爷”也不是善茬,继续开炮,还剪了“功夫足球”的片段,暗戳戳地指责阿维塔暗箱操作。

阿维塔一看这架势,忍无可忍,直接律师函伺候。

这出闹剧,表面上看是车企和博主的口水仗,实则暴露出的是消费者对车企宣发的戒心。

现在新能源车企,恨不得把自家车吹成“赛博朋克神驹”,参数配置一箩筐,唬得人云里雾里。

但消费者也不是韭菜,你吹得天花乱坠,开起来却掉链子,那肯定要炸毛。

坦白讲,风阻系数这玩意儿,对普罗大众而言,压根儿就是玄学。

但现在“技术宅”博主遍地走,他们一测,一解构,立马能把猫腻揪出来。

对车企来说,这是挑战,也是契机。

要是真材实料,技术过硬,那自然能收割一波死忠粉;要是掺水造假,被扒了个底朝天,那就是一场公关滑铁卢。

站在博主的立场,锱铢必较的质疑精神固然可嘉。

但反过来说,也不能为了博眼球啥都敢放炮。

测试方法是否严谨?

环境条件是否一致?

数据是否存在偏差?

这些都得掂量清楚。

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流量贩子”,反而透支了自身的信誉。

阿维塔这次的应对,也算雷厉风行。

直接拉来权威机构搞直播,这招釜底抽薪,也算是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但问题来了,消费者真的能参透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测试吗?

博主测试风阻系数与阿维塔相差0.04,律师函背后隐藏信任危机-有驾

恐怕够呛。

更多人还是信奉自己的驾驶感受,信赖亲友的口碑相传。

所以,车企光靠“炫技”还不够,得脚踏实地把产品打磨好,让消费者开得顺心如意,用得安心踏实。

这比什么花里胡哨的营销都管用。

说起来,车企和博主的关系,就像走钢丝,微妙得很。

车企需要博主摇旗呐喊,博主也需要车企提供话题素材。

但前提是,双方都要坚守客观中立的底线。

车企不能挟泰山以超北海,博主也不能为博出位口无遮拦。

回溯这桩事件,阿维塔这次算是“被逼自证”。

但这种“自证”,真的能彻底敉平消费者的疑虑吗?

恐怕悬。

毕竟,信任这东西,一旦瓦解,想要重建,难于上青天。

与我们通常的认知相悖,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成了“人精”。

他们不只看参数堆砌,更看重实地体验。

他们不只听信车企的单方面说辞,更在意其他用户的真实反馈。

因此,车企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光靠花言巧语是行不通的,还得靠硬桥硬马的产品实力。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矛头指向博主“恰饭”或是车企“店大欺客”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的信任匮乏?

这种信任危机,不仅存在于车企和消费者之间,也弥漫在整个商业生态之中。

而重塑这份信任,需要所有利益攸关者携手并进。

这出闹剧最终如何收场,目前尚不明朗。

但毋庸置疑的是,它给所有车企都敲响了警钟:别只顾着纸上谈兵,先把产品做好!

也给所有博主上了生动一课:质疑可以,但要拿出真凭实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