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说是新品“密集投放期”,其实更像一场品牌“自我接力”大赛,谁先冲出点成绩,谁就有饭吃——要说现在的新能源车圈,比手机圈还魔幻,昨天刚听说哪家降价,今天就有别家搞发布会,都不带喘气的,信号啥的全是“卷起来”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一波,轮到鸿蒙智行把大招摊在成都,七款车,四界组队齐整上阵,连余承东本人都亲自压阵,话里行间全是“诚意满满”,就差没端着红包喊大家来认亲。可群众这边也不是傻子,大家琢磨半天还是觉得有点意思——这么密集推新,是要跟外部死磕吗,还是自家兄弟间来把“内部赛马”?咱细品一下,那些车企的套娃玩法,真是有点像家长带孩子参加比赛,妹妹要抢金奖,哥哥说自己也要拿冠军,这气氛,妙。
看媒体里跟出的数据,一通“史上新品最多”的架势,实话说倒是给新能源圈添了不少谈资。咱先把这些车名字过一遍,怕有一两款你没听说,回头朋友圈都聊嗨了还蒙圈:智界R7、S7同步改款,都拉下了售价,两万直接砍,就是要来个“真香定价”。配置升级着实够带劲,HUAWEI ADS 4系统全员标配,动力形式搭配也不马虎——R7能上纯电又玩增程,S7只给纯电党发糖。这边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大哥更是两次在台上怼出“让奇瑞尹总下血本”,有种要让会场空气都带点钞票味儿的感觉。
继续往下扒,问界M8纯电版也亮相了,入门就拉到了Max+,座椅布局分五座六座,价格直接在35.98万到44.98万元区间里和增程版齐头并进——这就是要让大家选个“大礼包”回家?问界新M5 Ultra蹭热点上了跃影红配色,真就“买车看脸”系列,22.98万元卡着极限。但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余承东先预告了享界S9T的下月见面会,又摆出鸿蒙智行第五“界”新品尚界H5,预售16.98万起搭载HUAWEI ADS4,9月23日再轮正面亮相,整个节奏都能照着“下饺子”来形容,网友调侃:现在买车得挑花眼。
这么密集发车,难道是公司战略安排?还是说市场不好做,得靠拼产品链满天撒网?其实智界这两年过得挺像人生博弈——S7刚上市场订单爆表,却陷入交付危机,R7高开走低,总觉得一脚油门踩不好就得原地空转。华为和奇瑞之间那会儿也不是全顺风顺水,主导权归属上还来场“推拉大战”,明里暗里都在试水,谁才是幕后大boss。
直到今年8月,华为和奇瑞签了个战略2.0升级协议,准备拿出百亿级资金和5000研发团队,运营模式也升级成独立产销一条龙,不搞混搭。奇瑞直接喊话“所有资源都向智界倾斜”,余承东也把“发展快车道”挂嘴边,这两款新车等于上阵打响2.0模式第一枪。这架势,让人回忆起国产智能手机的追赶年月——产品更新迭代,技术革新要先干起来,市场需求走不走得快,就看谁能把“边打边升级”这一套玩溜。
市场还是冷不丁来个真“自救”,就像如今智界新R7、新S7都要直面Model 3、小米SU7和小鹏P7这些狠角色。你会发现,赛道都快被爆款挤满,每个新车主打细分市场前三,亮点一茬一茬冒出来——这就好比吃火锅时大家围桌抢菜,羊肉片下锅还没捞起来,新锅底就推出来了,拼速度拼创意,没人想被淘汰。
反观问界M8纯电版,上来就把宁德时代100度电池塞下去,实打实搞了705km续航和149L电动前备箱,取消增程的决心可见一斑。可你要是真问问“这车能火吗”,答案未必乐观。这两年高端纯电SUV市场偏冷清,蛋糕本来没多大,理想i8、特斯拉Model Y L和蔚来ES8都想分一块儿,竞争不仅仅是“卷”,简直就是“切蛋糕式堵门抢地盘”,问界M8能不能突出重围,说实话,还真要看运气和后劲。
尚界H5开订了,纯电和增程都能选,发布会就像直播卖货,管你预算多少,总有价格段等你。HUAWEI ADS4系统接着叠加智能座舱车控,说白了这些顶级配置往下放,成本不算低,余承东还特意感谢上汽团队的贡献,估计为了让20万以下车型也能玩智能辅助,可真是得拼人拼资源才有戏。
不管怎么看,这场发布会实属鸿蒙智行的“大显身手”,业内都感受到一股“当年手机圈加速进化”的氛围。厂商之间不比谁小步快跑,而是大步猛投产品和新技术,就像给市场注射一管速效鸡血,红红火火恨不得全员跑赢。东方证券也挺乐观,预测下半年鸿蒙智行受“反内卷”影响小,销量增速大概率比行业平均要高,光看这些观点热闹劲儿就知道厂商信心十足。
但问题也来了,自家五“界”车型,一边要跟外部死磕,一边自己每个“界”都在互踩脚跟。这就有点像兄弟姐妹之间,大家喊着“合作”,实际比赛当天人人都拼命想拿奖。比如智界R7跟问界M7硬碰硬,定位虽说有点不同一个偏家用一个偏运动,可核心配置没啥明显差异,价格一重叠,就是拼渠道拼销售。内部产品之间卷起来,竞争短期不可避免——这也是个毛线捆结大难题,反正资源有限,订单和销量最终都得分流一部分。
有业内知情人直言,鸿蒙智行最大优势还是华为对质量把控和HUAWEI ADS辅助驾驶系统加持,这两大招就像旗舰门面,看似每款都在用,但也带来产品“同质化,套娃化”风险。说大白话就是大小车款很容易让用户犯选择困难症,你打我我打你,自家“几个界”赛马,到底谁冲出来,谁能住C位,大家心里都有小算盘。
证券圈早就提醒过,短期“内部赛马”不可避免,渠道资源偏紧,研发团队有限,这价格和配置重叠光环一碰头,就算头部车企也得琢磨怎么保证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外部销量是个指标,更重要还是主机厂能不能抓住华为赋能机会,练好内力。
目前来看,问界的成绩算是最亮眼的,华为联手后这块品牌体系和治理都打出了水平。余承东也不藏着,直接把问界做得最好的人才、流程、经验一股脑“输血”给其他几界。比如问界原产品总监彭磊转战享界,智界团队骨干中也有不少是问界那边“打胜仗”遗留下来的,余总点将,造型、质量、供应链各路大神纷纷上位,战略资源全线加码。
更巧妙的是,渠道打法也在全面升级,智界品牌用户中心招商大会就开在成都,各路经销商蜂拥而至,团队正按问界模式玩独立渠道。在这种“自主+复制”的策略之下,能不能把问界的爆款经验复制到尚界、享界?业内有人说还得时间磨合,品牌要成长,型号要扩展,这路子也确实跑不快,阶段性阵痛不可避免。
余承东说得通透——每个“界”形成规模都不容易,过程必须走一遍,就像问界当初也是经历反反复复才走出来的。品牌磨市场、渠道磨用户,最后才能有体系有气候,这事急不来,于是大家都在比耐力,看谁能坚持到赢的一天。
回看这场广撒网式发布会,说轰轰烈烈也对,说乱中有序也没错。新品频出,动作不断,市场格局是拼创意拼资源,也是个耐力战。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买电车这行当,卷不是一天卷出来的,谁能笑到最后,得看多线操作、团队给力,还有市场运气。
你咋看这场电车新品发布大会?你觉得“内部赛马”是双倍创新,还是自家兄弟互相卡脖子?咱在评论区聊聊,你选车的时候,会不会纠结品牌内部诸多型号?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