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提速,锂电池厂迎挑战,车主续航焦虑有解吗

固态电池量产就在眼前,难道传统锂电池真的要“凉凉”?续航一千公里的新神话要来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网上总有人吐槽电动车跑个三五百公里就得找充电桩?还有人连夜抢桩,排队充电像抢春运火车票,不抓紧插上枪头,感觉自己下一秒就会被“电荒”支配。

这一切,难道注定就只能这样?

其实这两年电池圈里早就不平静了,只不过你我没太关注罢了。

各种新技术、新赛道简直跟卷春招似的,固态电池就这么悄悄跳出来,号称要搞个大新闻。

有人说,明年一波固态电池就能上路。

夸不夸张?

据说光是头部电池厂就已经有七八家扎堆冲刺,有人要直接玩大规模投产,有人还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铺开核心材料供应链,举个例子,国轩高科早就撸起袖子干起来,小规模产线那是说建就建。

他们家的产品离量产只差最后几步:再优化下性能,说不定很快就能给车企搞供货了。

再看亿纬锂能这种业内大佬,小样都已经练出来了。

明年能不能试验生产、量产,业内不少人嗅到了糖果味。

我有个朋友在亿纬那儿上班,经常吐槽最近加班猛如虎,公司一套研发流程都像拼多多砍价似的,每一步都要跟同行飙速度。

你要问,为什么大家突然争着做固态电池?

一方面是市场的风吹草动——谁都怕成为下一个被淘汰的“码农电池”,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呼声,谁都想要无限续航加无忧充电。

说的直白点,现有锂电池技术,确实进入瓶颈期了。

本来以为一块电池能顶半天,结果跑高速就掉电如流水,回家还得怨充电桩被黄牛抢啦,被大爷刷脸插队啦,现在好了,有新技术来搅局。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电池江湖混战,并不是单个厂商的游戏,材料厂也要来插一脚。

清陶能源就很聪明,直接找材料厂一起搞联手建厂。

这样子技术壁垒低落不少,等于你把后端生产环节提前整合了,少踩些坑。

据厂里小道消息,清陶这波有望年底就完工,等后年,批量生产在望。

上海洗霸这种专攻氧化物电解质,一看名字好像家政公司,但实际上做的是尖端材料研发,主要是为了把电池核心性能再往上卷一卷。

而当升科技已经能实现材料的批量供货,有点像做锅底料的人直接上门送菜,给整锅火锅加了料,味道一下就不一样了。

你会发现,这些厂家像各路诸侯混战,每家都想抢下下一个“最强新电池”称号。

不过说到真正让人惊讶的,是那些玩突破路线的公司。

德福科技最近搞出来的新型铜箔,专门为电池里头的小毛病“打补丁”,这种材料之前一直是电池痛点,电池发热、容量下降,哪哪都要用到铜箔。

德福算是把“补天石”做出来了,大家都盯着这一波能不能解决老生常谈的技术障碍。

再瞧容百科技跟卫蓝新能源,直接扑到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上,说得玄乎点,就是让你的电动车一口气跑一千公里,没事往返北京上海都能无脑开。

固态电池量产提速,锂电池厂迎挑战,车主续航焦虑有解吗-有驾

这些公司也够狠,光是实验就不知道烧了多少资金,真要落地,续航焦虑那点事就是 passado(过去式)。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行业大洗牌,表面看是技术升级,其实背后卷的是谁能最快地迈过资金、技术、规模三个门槛。

别忘了,电池厂的竞争,从来不只是拼个谁家续航更远、谁家更稳定,价格同样是大杀器。

固态电池量产提速,锂电池厂迎挑战,车主续航焦虑有解吗-有驾

新技术出来以后,电池价格会不会也跟着飞起?这事不少人没底。

你要是抠门用户,当然担心一块新电池贵得比自己小电驴还值钱,买车像办贷款,换电池得上“花呗”。

但也有乐观派说,众多企业扎堆抢跑新赛道,到时价格不会单飞,反而会因为竞争而往下压。

固态电池量产提速,锂电池厂迎挑战,车主续航焦虑有解吗-有驾

讲真,如果固态电池真能卷到人人用得起,你以后买车不光能当“续航王者”,连充电排队也能说拜拜了。

想想看,现在电动车主一堆烦恼,争桩、排队、续航焦虑,哪个不是怨老款锂电池拖了后腿?

普通人想的就是,电池越耐用越好,充电越快越妙,最好换电池像换手机壳一样,要方便不要烦。

但传统锂电池厂就惨了,有点像玩红白机突然遇到“次世代引擎”,要么自我升级,要么被市面刷卡淘汰。

你说他们慌不慌?谁会甘心做旧工业的时代落伍者?

前几年大家还在聊锂电池破万卷、产业链闭环,现在呢,固态电池一来,锂电池圈就像老大爷“蹦迪”——还没跟上步伐,先被拉下队。

不过也别高估固态电池的进步,实际落地还得看技术成熟度、产业配套是不是跟得上。

市面上一堆“超前概念”,等量产那天,技术能不能爬天梯还要打个问号。

大众对固态电池的幻想,其实碎片化很严重,有人琢磨着开电动车进藏,有人就想上下班不内耗,有的车企预告一千公里续航,其实想的是下一轮品牌溢价。

噱头固然吸睛,但谁能解决“真用得住、真换得起”才是关键。

这里还有一道物理题——固态电池更安全,理论上能有效减少燃烧风险,听着像给车主上了“防爆盾”,但产业环节复杂,小作坊玩不起,巨头们也得脚踏实地。

至于传统锂电池厂怎么办,那还真得靠自己“打怪升级”。

有的厂子已经开始布局下游市场,跟整车企绑定,玩供应链整合,希望能续住自己的行业地位。

但你想想,全国电池线加起来,谁能拼得过固态电池即将要来的技术浪潮?

市场规律有个定律——谁能带来最大变革,谁就掌控定价权。

现在看,固态电池这波风头正劲,传统锂电池必须自我“进化”,不然就等着收拾铺盖卷。

但技术创新不是盖房子,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相关行业还得看各家厂商能不能把创新材料、工程生产、市场监管三者结合拧成一股绳。

要是真到了固态电池全民普及那天,电动车或许能像买手机一样,性能和续航随手选,掉电不怕,换电也不踩雷。

固态电池量产提速,锂电池厂迎挑战,车主续航焦虑有解吗-有驾

但也有业界闲聊,说新旧交替就是一场“硬核长跑”,谁头铁谁坚持,谁掉队谁伤心。

其实固态电池能否成为新一代“潮王”,还是得让用户用脚投票。

你觉得十几家厂一年能把这新玩意儿真做出来,还能便宜卖?

市场永远没有绝对答案,只有不断惊喜和意外。

一旦固态电池量产落地,充电排队的烦恼会有所缓解吗?

电池价格会弹琴似地起伏吗?

普通人到底能不能真享受到长续航带来的自由?

这些问题也许短期内还有悬念,但电池圈的春天,确实正在路上。

说到底,技术升级是每个行业的必修课。

锂电池厂的现在,也许正是下一个固态电池新时代的序幕。

但真正的“大结局”,还需要时间见证。

你怎么看,固态电池量产真能让电动车无忧无虑吗?

你最期待的,是充电快,还是价格能再低点?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