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新能源汽车新格局:吉利与极氪的“王炸”组合能否颠覆市场?

吉利汽车和极氪科技的强强联手,今年在市场和新能源行业掀起了一场大风波。自从吉利宣布合并计划到股东投票通过,整个过程不到四个月,效率之高让人咂舌。与此同时,极氪的私有化不仅可能彻底改变市场对吉利的估值逻辑,也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传统车企如何在新能源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跨界融合,新能源汽车新格局:吉利与极氪的“王炸”组合能否颠覆市场?-有驾

先从市场表现来说吧,这事还没尘埃落定,吉利汽车的港股股价已经像坐上了高铁,一路从13港元冲到20.78港元,最高涨幅超过50%。这可是跑赢了恒生指数近30个百分点的节奏,说明投资者和市场信心爆棚。不仅中小股东咧着嘴喊“合并真香”,连市场都迫不及待地给出了积极回应。

当然,市场不是盲目的,极氪的“硬核实力”确实让人信服。从销量到技术创新,每一项数据都是新能源市场的“天花板”:张嘴闭嘴都是销量冠军、行业首发,说着说着还得来一句“超越特斯拉”。例如,极氪001在25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是常年的“销量一哥”,甚至极氪009和7X分别在MPV和SUV领域高端市场称霸。再说技术上,极氪在智能驾驶和混合动力方面玩出了花,尤其是那个浩瀚超级电混系统,说得行内人都得跪服。而第二季度20.6%的毛利率更是甩开特斯拉一个“世代”,国内新能源品牌敢这么赚钱的,没几个。

跨界融合,新能源汽车新格局:吉利与极氪的“王炸”组合能否颠覆市场?-有驾

极氪的加入,背后是吉利想完成自我进化。不少人常把吉利当成“传统制造”的标配,但极氪的品牌调性完全不同——豪华、科技、高端,甚至有点像汽车界的“新贵”。两者合体后,市场很可能放弃“传统车”的估值思路,用“科技股”甚至“综合汽车集团”的模型来重新衡量吉利的价值空间。这种感觉,就像是五年前的华为突然宣布搞芯片,谁都知道风口起来后,估值和市场格局都将被彻底重塑。等到监管允许后,这波洗牌可能会让吉利股价飞得更远。

更值得一提的是,合并后吉利基本完成了全动力形式的全覆盖——燃油、纯电、插电混动,还有醇氢电动,简直成了“技术百宝箱”。同时,它的市场定位覆盖了从普通消费者到豪门精英的所有层次,甚至连国际市场的野心也愈发赤裸裸。极氪在海外市场已经铺了1200多家门店,还在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拿了不少“销量冠军”。说吉利是国货抢滩世界,还真不是吹牛。

跨界融合,新能源汽车新格局:吉利与极氪的“王炸”组合能否颠覆市场?-有驾

当然,也有人对极氪曾抱有疑问——“这牌子能养得大吗?”尤其是在特斯拉一家独大的时代,极氪刚诞生那会,各路“键盘侠”嘲讽得热火朝天。但现实啪啪打脸,四年时间,极氪不仅站稳了高端新能源市场,还成了国内最硬气的自主豪华品牌。不说别的,就靠那个47.99万元起步、一小时冲4万订单的极氪9X,谁还敢质疑它的含金量?

回到吉利的整体战略,合并极氪更像是一个完美的补全动作。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吉利的“内部协同效应”正在显现。无论是缩减研发成本,还是提升管理效率,极氪和领克已经初见整合成效。预计年底前,吉利的增长效应将提升5%以上。而未来的3-5年,吉利实现年均300万辆销量很可能只是起步。

跨界融合,新能源汽车新格局:吉利与极氪的“王炸”组合能否颠覆市场?-有驾

所以,这次投资者的兴奋绝不仅仅是看股价上扬,更多是看吉利能否借助极氪这一“王炸”,真正突破传统思维里的天花板。招商证券甚至给出了32港元的目标价,不难预见,吉利下一步就是要对标国际巨头,实现估值体系的全面革新。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也许是挥之不去的:当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和“成本泥沼”时,极氪的豪华模式能否一直保持“利润领先”?一个传统标签浓厚的吉利,真能变身为科技标签突出的“新物种”吗?这场变革的背后,未来是乘风破浪,还是暗礁重重,恐怕还得时间去再揭晓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