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善无人区被困3天后,我发现这台猛士M-Terrain的97.5%动力输出背后隐藏着什么

在阿拉善无人区被困3天后,我发现这台猛士M-Terrain的97.5%动力输出背后隐藏着什么

沙子已经没过了半个轮胎,发动机舱传来细微的嗡鸣声。我握着方向盘,看着仪表盘上突然亮起的几个指示灯,心想这次可能真的要叫拖车了。

就在这时,车子像是有了自己的意识——悬挂开始自动调节,差速锁咔嚓一声锁上,整台车稳稳地从软沙中冲了出去。那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这不是一台普通的越野车。

这是我和猛士M-Terrain在阿拉善度过的第二天。

提车时的小插曲

说起来,一开始我对这车并没抱太大期望。销售小哥介绍时满嘴跑火车:“零下30度还能跑85%续航”、“扭矩输出效率97.5%”,听起来像是在背课文。

我当时就想,电动车的营销套路都这样,数据越夸张越好。

第二天早上气温骤降到零下15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下启动键。说实话,这台车的表现确实超出了预期,电池状态比我开过的其他电动车稳定不少。那套什么“双层液冷”技术,或许真有那么点意思。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这车有两档变速箱,换挡时候的那种推背感,很像开传统硬派越野车的感觉。以前试过不少电动车,加速都是那种“温柔”的线性输出,总觉得少了点野性。

语音控制的意外用途

平时在城里,我很少用语音助手。总觉得对着车子说话有点奇怪,手动操作也不麻烦。

但在越野环境下,这功能简直救命。

记得穿越一段乱石路时,双手死死抓着方向盘,根本没空去摸按钮调悬挂。喊了声“升高悬挂”,车子立马响应,整个过程可能不到一秒钟。

从沙地模式切到岩石模式,也是动动嘴就搞定。以前换个驾驶模式还得停车找半天按钮,现在倒是省了不少事。

这种体验,确实刷新了我对越野车操作的认知。

4000米海拔的小考验

在阿拉善无人区被困3天后,我发现这台猛士M-Terrain的97.5%动力输出背后隐藏着什么-有驾

第三天我们爬到了海拔接近4000米的地方。高原反应是一回事,车子的动力表现又是另一回事。

以前开燃油车上高原,动力衰减是肉眼可见的。这台电动越野车虽然也有衰减,但幅度小了很多,基本不影响正常驾驶。我特意观察了一下电池温度,波动确实很小。

当然,我不是工程师,具体的技术原理也说不清楚。但从驾驶感受来看,这车在高海拔环境下的稳定性,比我之前的预期要好。

续航这件事

出发前最担心的就是半路没电。无人区找充电桩,基本等于做梦。

实际跑下来,这车的能耗控制还算不错。在城市道路上,能明显感觉到它在主动回收能量,续航表现甚至比标称数据稍好一些。一进入越野路段,回收强度自动降低,保证动力输出不受影响。

这种自动适应不同路况的设计,对我这种有续航焦虑的人来说,算是个安慰。

一些感想

三天下来,我对所谓的“智能越野”有了新的理解。

传统越野更多靠机械硬实力和老司机的经验判断。而这种智能化的路子,似乎在尝试降低越野的门槛,让新手也能相对安全地享受户外探索。

当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还需要更多验证。毕竟越野不是闹着玩的,任何技术故障都可能带来麻烦。

但从这次体验来看,智能化确实为越野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性。特别是那种“预见性”的脱困能力,在关键时刻或许真能帮上忙。

回城后有朋友问值不值得入手。我的看法是,如果只是偶尔走走烂路,普通SUV够用了。但如果你真的热爱户外探索,又希望有更高的安全边界,这类车或许值得考虑。

毕竟在无人区,多一份保障总归是好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