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汽车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很多家庭的必需品。
拿到驾驶证,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确实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虽然驾校里学的项目都通过了,可真正自己一个人开车上路,心里还是有点发怵。
看到路上车来车往,总觉得有点手忙脚乱。
其实,驾驶技术的好坏,很多时候并不体现在你会不会开快车,或者倒车入库有多么精准,而是体现在一些日积月累形成的安全习惯上。
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回过头来分析,往往都不是什么高难度的驾驶失误,而是一些我们平时觉得“无所谓”的小细节被忽视了。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些开车时最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却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细节。
首先,我们从上车前的那一刻说起。
很多人习惯于走到车边,直接拉开车门就坐进去,然后点火就走,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尤其是在赶时间的时候,更是如此。
但一个负责任的驾驶员,会在上车前花上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绕着自己的车走一圈。
这个简单的动作意义重大。
你可以直观地检查四个轮胎是不是有明显的亏气,车身有没有新的划痕或者磕碰,这关系到行车安全和后续的责任划分。
更重要的是,你要检查车身的周围,特别是车头和车尾的视觉盲区,有没有障碍物,比如别人乱放的自行车,或者更关键的,有没有贪玩的小孩蹲在地上,有没有小猫小狗在车底下乘凉。
现在的车虽然配备了倒车雷达甚至360度全景影像,但这些电子设备总有探测的死角和延迟,远不如我们的肉眼来得可靠。
尤其是在小区、超市停车场这种人流密集、环境复杂的地方,这个小小的习惯,可能就能避免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坐进车里之后,也不是马上就能开走。
第一件事应该是调整好自己的驾驶姿势和后视镜。
很多人开车坐姿很随意,怎么舒服怎么来,有的人喜欢躺着开,觉得很放松。
但这种过于随意的坐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严重影响你的反应速度和操作力度。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当你的背部舒适地靠在座椅靠背上时,你的脚能轻松地把刹车踏板踩到底,并且膝盖还能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这样才能在紧急刹车时爆发出最大的力量。
同时,你的双手握在方向盘上时,手臂也应该是自然弯曲的。
调整好座椅,接着就是后视镜。
后视镜是驾驶员在车里的“眼睛”,必须确保它能提供给你最广阔的视野。
左侧、右侧和车内中央后视镜,每一次开车前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坐姿重新确认一下,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视野盲区。
一个正确的坐姿和清晰的视野,是安全驾驶的基础保障。
接下来,就是那个我们说了无数遍,但总有人不以为然的安全带。
无论是驾驶员、副驾驶,还是后排的乘客,只要车一动,就必须系好安全带。
有人会说,在市区里开得这么慢,堵车是常态,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非常有必要。
根据大量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即使车辆在时速只有三四十公里的情况下发生碰撞,车内人员受到的冲击力也远超我们的想象。
安全带的作用,就是在碰撞发生的零点几秒内,把你牢牢地固定在座位上,防止你的身体因为巨大的惯性撞向方向盘、中控台、挡风玻璃,甚至是直接被甩出车外。
对于车里的孩子来说,光系安全带是不够的,甚至成人的安全带对他们来说是危险的。
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使用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并确保座椅被正确、牢固地安装在后排座位上。
让孩子坐在副驾驶,或者由大人抱在怀里,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车内环境的整洁同样重要。
很多人喜欢在仪表台或者后窗的台子上放一些香水瓶、摆件、玩偶等物品。
这些东西平时看着赏心悦目,但在紧急刹车或者发生碰撞时,它们会瞬间变成车厢内的“炮弹”,高速飞向车内人员,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手机,在急刹车时产生的冲击力都可能造成面部骨折。
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将车内的杂物都收纳进储物格或者后备箱,保持驾驶舱的简洁,也是在为自己的安全加一道防线。
在路上行驶时,如何正确使用灯光,是体现一个驾驶员文明素养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
夜间在有路灯的城市道路行驶,应该使用近光灯,这既能保证你看清前方道路,又不会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远光灯只有在没有路灯的郊外或者高速公路上才能使用,并且在与对向车辆交会时,必须提前切换回近光灯,这是最基本的行车礼仪。
在雨天、雾天等视线不佳的天气里,应该开启的是雾灯,因为雾灯的穿透力更强,而不是很多人误用的双闪灯。
双闪灯,也就是危险报警闪光灯,它的用途是在车辆发生故障无法移动,或者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等构成危险的情况下,用来警示后方车辆注意避让的。
保持安全的行车距离,是避免追尾事故最有效的方法。
有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方法,叫做“三秒原则”。
你可以选择前方道路上的一个固定参照物,比如一个路牌或者一座桥。
当前车的车尾通过这个参照物时,你开始在心里默数三秒。
如果你数到三秒的时候,你的车头才到达这个参照物,那么你与前车的距离就是比较安全的。
这三秒钟的时间,为你预留出了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
如果在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刹车距离会大大增加,那么这个安全距离就应该相应地延长到四秒、五秒甚至更长。
不要为了防止别人插队而紧跟前车,那点时间上的节省,远比不上一次追尾事故带来的麻烦和风险。
在经过弯道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很多严重的单方事故都发生在弯道。
新手驾驶员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弯道,然后在弯道中间感觉车辆快要失控了,才猛地踩下刹车。
这种操作极易导致车辆侧滑甚至翻车。
正确的过弯技巧应该是“弯前减速,弯中稳速,弯后加速”。
在进入弯道前的直线上,就应该把速度降下来;在弯道中,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方向;在驶出弯道,车身基本回正后,再平稳地加油提速。
此外,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车辆的视觉盲区。
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后视镜盲区,车辆的A柱(前挡风玻璃两侧的立柱)在转弯时也会遮挡视线,可能会挡住一个正在过马路的行人。
因此,在转弯和变道时,除了看后视镜,还必须快速地转头看一眼侧后方,这个动作被称为“回头确认”,能有效避免因为盲区而引发的剐蹭。
同时,要特别注意远离大型货车和公交车,它们的车身周围存在着巨大的“死亡盲区”,小轿车在这些区域内行驶,大车司机很可能根本就看不见你。
最后,当我们的行程结束,停好车之后,还有一个不能省略的步骤,那就是拉紧手刹。
对于自动挡车辆,很多驾驶员习惯于直接将挡位挂入P挡就完事了。
但P挡是通过变速箱内部的一个锁止机构来固定车辆的,如果车辆停在有坡度的地方,整个车身的重量都会压在这个小小的机构上,长期如此会对其造成损伤。
而手刹是直接作用于刹车系统,它才是真正负责让车辆保持静止的“主力”。
所以,最稳妥的停车方式是,先踩住刹车,挂入N挡,然后拉紧手刹,松开脚刹,让车辆的制动力完全由手刹来承担,最后再挂入P挡,然后熄火。
养成这个习惯,既能保护你的爱车,也能确保车辆停放的绝对安全。
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全驾驶的防护网。
把这些好习惯融入到每一次驾驶中,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社会公共交通安全的一份贡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