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开车40年,方向盘磨出茧!20条车感秘笈,新手必看速收藏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如何安全、有效地驾驶,就成了一个大家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现在的新车功能越来越强大,有倒车影像,有自动刹车,有各种各样的辅助系统,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开车不就是踩油门和踩刹车吗?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那些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老规矩”,反而在关键时刻能帮上大忙。

它们不是什么玄学,背后都有着实实在在的道理。

姥爷开车40年,方向盘磨出茧!20条车感秘笈,新手必看速收藏-有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关乎安全的驾驶注意事项,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路上开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你不仅要看自己的车,更要看周围的车和环境。

比如,你在路上正常行驶,突然发现前面那辆车走线很不稳定,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偏右,像是在画龙一样。

这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好奇,更不是按喇叭催促,而应该是立刻提高警惕,准备远离它。

因为这种不正常的驾驶行为,很大概率意味着驾驶员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开车上。

他可能是在打瞌睡,身体进入了短暂的“微睡眠”状态;也可能是在低头看手机、回信息。

有数据显示,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风险会比正常驾驶高出好几倍。

试想一下,当车速在每小时60公里时,低头两秒钟,车辆就已经在无人控制的状态下行驶了超过30米。

这辆“画龙”的车,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爆的炸弹,你无法预测它下一秒会突然变道还是急刹。

姥爷开车40年,方向盘磨出茧!20条车感秘笈,新手必看速收藏-有驾

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认安全后,平稳地变更车道,把它从你的行车环境中“隔离”出去,这才是对自己安全负责的表现。

同样需要提前预判的,还有高速公路的出口。

尤其是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高速出口常常会成为拥堵的瓶颈。

当你看到前方一公里处有出口指示牌时,如果发现最右侧车道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到最后再插进去。

你应该在至少还有五六百米的时候,就开始观察后视镜,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前并入右侧车道。

因为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速快,一个出口的通行效率是有限的,后方车辆源源不断涌来,队尾会迅速向后延伸。

如果你非要等到临近出口的最后一百米,甚至几十米才想强行并线,不仅会打乱正常排队车辆的节奏,引起别人的反感和鸣笛,还极易因为对方不让行而发生剐蹭事故,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心情。

提前规划,平稳汇入,看似慢了一步,实则是最快、最安全的回家路。

说到安全距离,在城市里还有一个场景特别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坡道上堵车,尤其是在高架桥的上坡路段。

这时候,跟前车的距离要比在平地上留得更宽裕一些,至少要能看到前车的后轮。

姥爷开车40年,方向盘磨出茧!20条车感秘笈,新手必看速收藏-有驾

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点空间,其实是你的“逃生通道”。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前车溜车。

不是所有司机都能熟练掌握坡道起步,特别是手动挡车型或者一些老旧车辆,驾驶员操作稍有不慎,车辆就可能向后滑行一段距离,如果你跟得太近,就难免会被撞到。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自己留出机动的余地。

万一后方有车辆刹车不及追尾了你,这点空间或许就能让你有机会向旁边打一把方向,避免被前后夹击,减轻事故的损害。

这是一种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思想:永远为可能发生的意外,预留出应对的空间。

除了对道路环境的预判,正确应对各种天气状况,也是安全驾驶的必修课。

比如下大雨的时候,车外的后视镜很容易挂满水珠,形成一层水膜,导致视线模糊,严重影响并线和转弯时的安全判断。

这时候有个很实用的应急方法,就是用一块干肥皂,在镜面上用力涂抹几遍,然后再用干布擦拭干净。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能在镜面上形成一层肉眼看不见的薄膜,这层膜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让水珠无法在镜面上聚集,而是会迅速流走,从而保持镜面清晰。

这个方法的原理和市面上卖的驱水剂类似,但成本极低,效果立竿见影,在紧急情况下非常管用。

姥爷开车40年,方向盘磨出茧!20条车感秘笈,新手必看速收藏-有驾

同样是在雨天,当你驾车通过较深的积水路段后,千万不要觉得万事大吉就直接加速行驶。

正确的做法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以较低的速度,轻踩几下刹车。

因为车辆的刹车系统,无论是盘式还是鼓式,都是依靠摩擦来产生制动力的。

车辆通过深水区时,水会进入刹车盘和刹车片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会像润滑剂一样,大大降低摩擦力,导致刹车性能急剧下降,甚至短暂失灵。

通过轻踩刹车,利用摩擦产生的热量,可以迅速将水分蒸发掉,让刹车系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否则,当你遇到下一个红灯需要紧急制动时,才发现刹车“软了”,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大雾天气,能见度非常低的时候,灯光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雾越大,越应该开远光灯,认为这样能看得更远。

但事实恰恰相反。

雾气是由无数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组成的,远光灯的光线角度高,照射出去会被这些小水滴发生漫反射,在你眼前形成一片白茫茫的光幕,反而让你什么都看不清。

姥爷开车40年,方向盘磨出茧!20条车感秘笈,新手必看速收藏-有驾

这时候应该开启的是雾灯。

雾灯的安装位置通常很低,光线角度也更贴近地面,它的作用不是为了让你看清远方,而是为了穿透雾气,照亮车前近处的地面和道路标线,尤其是路边的白线或黄线。

在浓雾中,顺着这条线走,是保证不偏离车道的最可靠方法。

车辆本身也会通过各种“信号”来提醒我们它的状态,学会听懂这些“语言”至关重要。

比如,当你的车速提升到每小时80公里以上时,如果感觉到方向盘传来一阵高频率的、有规律的抖动,那十有八九是车轮的动平衡出了问题。

车轮在高速旋转时,即使是非常微小的重量不均,也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放大,产生巨大的抖动力,通过转向系统传到方向盘上。

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通常是轮胎上用于配重的“平衡块”在颠簸中脱落了。

这并不是大问题,去专业的轮胎店,把车轮架上动平衡机进行检测,师傅会找到不平衡的点,重新粘贴上相应克重的平衡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花费也不高。

另一个需要冷静处理的紧急情况是发动机“开锅”,也就是水温表指示灯报警,甚至引擎盖缝隙里冒出白色的水蒸气。

这说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出了问题,温度过高。

姥爷开车40年,方向盘磨出茧!20条车感秘笈,新手必看速收藏-有驾

此时最错误的做法就是立即熄火。

因为一旦发动机熄火,带动水泵循环的动力就没了,冷却液停止流动,散热风扇也停转,积聚在发动机内部的大量热量无法散发,反而会导致局部温度继续升高,可能对发动机造成如拉缸、抱瓦等不可逆的严重损伤。

正确的应急处理方式是,立即靠边停车,但不要熄火,保持发动机怠速运转,同时打开暖风开到最大,利用暖风水箱帮助散热。

然后打开发动机盖的卡扣(注意不要马上完全掀开,防止被高温蒸汽烫伤),让空气流通帮助散热。

等水温慢慢降下来之后,再熄火检查。

切记,绝对不能在发动机高温时用冷水去浇,巨大的温差会导致金属部件热胀冷缩不均而开裂,那损失就大了。

最后,我们必须明白,所有的驾驶技术和车辆知识,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安全。

开车在路上,心态是第一位的。

遇到剐蹭、遇到别人加塞,难免会生气,但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火气。

为了一个可以修复的“铁疙瘩”去争吵、去斗气,甚至大打出手,是极其不明智的。

车坏了可以修,可以换,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在路上,懂得适时“认怂”,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

遵守规则,保持平和,把安全放在首位,这才是每一位驾驶者都应该牢记在心的最高准则。

能平平安安地到达目的地,和家人团聚,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