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又出事了!保险杠暴晒变形,专家:还是造车经验不足

一位车主在社交平台上传的视频掀起轩然大波:阳光下,价值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前保险杠像融化的蜡油般扭曲翘起,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的鼓包肉眼可见。

小米汽车又出事了!保险杠暴晒变形,专家:还是造车经验不足-有驾

评论区瞬间炸锅:“雷总说的‘科技结晶’是塑料玩具吗? ”“这设计连小学生都知道留热胀冷缩缝隙! ”

戏剧性的是,这位车主刚提车两周,车库里的奔驰E级从没出过类似问题,而小米售后却解释“暴晒导致材料变形”但同小区的蔚来ET7车主晒出对比图:同样的烈日下,车身接缝纹丝不动。

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汪英来拆解问题车辆后直言:“从业12年,第一次见原厂车出现这种低级失误。 ”问题核心指向翼子板设计:小米为了追求“极致平整”的视觉效果,将金属翼子板与塑料大灯外框的装配间隙压缩到0.3毫米,远低于行业普遍预留的1.5-2毫米安全值。

当气温升至40℃时,两种材质的热膨胀差高达0.8毫米,没有释放空间的部件只能互相挤压变形。 “传统车企宁可牺牲接缝美观度也要保证可靠性,小米却把车当手机造。 ”汪英来摇头。

小米汽车又出事了!保险杠暴晒变形,专家:还是造车经验不足-有驾

免费维修能堵住信任漏洞吗? 车主:我要的是退车!小米汽车深夜发布声明,承诺未受影响车辆提供1小时快修服务,但强调“仅限极小范围”维权群里却炸出更多案例:山东车主发现空调出风口暴晒后错位,广东用户抱怨车门密封条高温卷曲。

致命的是,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前舱盖被曝“徒有其表”号称“双风道高效导流”的挖孔设计,实测连纸巾都吹不动,被戏称为“史上最贵皮肤”“雷军直播时说这部件能降低风阻系数,现在告诉我只是装饰? ”北京车主王先生撕碎购车合同,“这不是设计缺陷,是欺诈!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资料显示,小米SU7标准版销量四周内暴跌近30%,Ultra版本日退订量突破200单,上海某交付中心员工透露:“以前展厅挤满试驾人群,现在连预约电话都少了。 ”

这场危机早有预兆:3月底的爆燃事故导致3人死亡后,小米被曝紧急OTA锁死1548匹马力,车主花52万买的车秒变“性能阉割版”。“说好的赛道基因呢? 现在下赛道还要考试解锁! ”杭州车主李女士在维权群怒吼,群里70多人已集体委托律师发起诉讼。

小米汽车又出事了!保险杠暴晒变形,专家:还是造车经验不足-有驾

产能黑洞吞噬订单:等车40周,谁还愿当小白鼠?讽刺的是,小米手握15万张订单,工厂月产能却卡在2.4万辆,这意味着最新下单用户要等到2026年春节才能提车,而竞品极氪001的交付周期已压缩到4周。

“我们不是没给过机会。 ”深圳准车主陈先生取消MAX版订单,“但谁敢拿全家性命赌一个连保险杠都造不好的品牌? 二期工厂7月投产的消息未能提振信心,车友论坛热帖标题扎眼:《等小米交车,特斯拉都换三次了》。

雷军在内部演讲中承认:“这场危机超乎所有人预料。 ”但用户不再为情怀买单当手机圈的“快速迭代”遇上汽车业的“零容错率”,小米引以为傲的生态链神话正在崩塌。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车企开发新车需3-5年验证周期,而SU7从立项到量产仅28个月。省去的不仅是时间:特斯拉Model 3上市前完成160万公里路试,小米SU7的路试资料至今未公开。

小米汽车又出事了!保险杠暴晒变形,专家:还是造车经验不足-有驾

风暴中的小米汽车,还能讲好第二个故事吗?

展厅里,销售员仍在强调“全球首款车规级钛合金车门”;工厂内,工程师加班调试新模具的间隙参数;

高管会议上,市场部提议加大“夏日冰点价”促销力度......但当车主撕开“科技旗舰”的华丽外衣,暴露出的却是连热胀冷缩原理都没吃透的工业设计。

这场始于保险杠翘边的信任危机,正演变为对跨界造车模式的灵魂拷问:当流量狂欢退潮,谁在裸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