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占据交通领域的主流地位,拥有一辆摩托车在当时是极具面子的事。即便以当下的物价标准衡量,其售价也不算低廉,足见那个年代敢于购置摩托车的消费者经济实力之强。
上世纪90年代,能拥有摩托车的家庭堪称富裕阶层!回顾当时的薪资水平,月收入普遍在300至600元区间,若按此计算购车所需的存款周期,以人均收入为参照,其经济成本远超现代社会的汽车消费。90年代初期,人均年收入尚不足2000元,而一辆价值两万元的摩托车,相当于普通人十年的工资收入总和。反观当下,一辆普通轿车的价格至多相当于两年的工资收入。
90年代初的摩托车售价更显高昂…黑色太子款摩托车堪称街头焦点,随后市场上涌现出CB、CG、野狼、五洋、幸福、南方等品牌的125车型,再往后则是台湾产的踏板“大船儿”。在1990年前后,若能拥有一辆铃木AX100摩托车,足以成为众人瞩目的存在。
1994年推出的雅马哈劲豹125车型堪称经典,作为纯进口车型,配备钢丝轮毂,售价为24800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驾驶其出行极具气派。从外观上看,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尾灯设计——150车型的尾灯外露,而125车型的尾灯隐藏于车尾内部,且125车型的车身高度略高于150车型。雅马哈劲豹125为原装进口整车,而建设雅马哈劲豹150则为国产车型,二者外观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后转向灯位置:进口125车型的后转向灯与尾灯相连,国产150车型的后转向灯则横向延伸至车身两侧。
幸福250作为二冲程摩托车的代表,行驶时尾部会冒出黑烟,其设计灵感源自苏联的“家娃”老式摩托车。这款车动力强劲,轻松承载一家四口毫无压力,发动机运转时发出的声响颇具辨识度。80年代市场上主流车型多为250系列,幸福250B型较为常见,而A型车型则采用独特的“大肚子”油箱设计。如今看到摩托车的启动杆,仍令人不禁联想到当年脚踩启动的使用场景。还有多少人记得幸福250的换挡方式?其操作逻辑为:向下踩踏挂入一档,向上提拉切换至二档,三档、四档依次类推。
豪迈125踏板车在九十年代初凭借一句“豪迈125真豪迈”的广告词风靡全国,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梦想座驾,尤其受到女性群体的青睐。当年,若有同学骑着豪迈125踏板车到学校,必定引来众人的羡慕目光。笔者曾有幸获得同学的允许,短暂体验过驾驶这款车的乐趣。
早期的豪迈125踏板车多为台湾生产,质量堪称上乘。直至后来光阳在江苏建厂后,产品质量有所下滑,主要问题包括发动机易过热、行驶里程增加后出现烧机油现象(需定期补加机油)、空气滤清器易积尘(需频繁更换,否则油耗显著上升)等。
1984年,一辆黑色嘉陵70摩托车的售价约为5500元,这款车以超低油耗著称。在汽油按公斤计价的年代,加注5公斤汽油可行驶496公里,省油特性显著,甚至常因燃油消耗过慢而被用户忽略加油。当年的嘉陵70搭载原装进口发动机,其质量远超现代国产摩托车,正常使用十几年无需大修发动机。笔者曾仔细研读过嘉陵本田70的《用车手册》,清楚记得其官方标注的油耗为0.95升/百公里。三四十年过去,国产摩托车在油耗控制与耐久性方面仍难以企及这一水平,至今在农村地区仍可见到少数人驾驶着三四十年前的嘉陵本田70,足见其品质之卓越。
作为弯梁摩托车的鼻祖,嘉陵50于80年代上市,出厂价为1150元,采用皮带轮传动设计。首批车型未配备反冲启动和电动启动装置,需通过推行数米的方式启动车辆。
方灯白金CG125摩托车曾是一代人的理想座驾,作为经典车型,其稳定性优于铃木太子款摩托车。老款本田CG125售价最高时达三万多元,凭借卓越的质量,正常使用二三十年毫无问题。该车不仅马力强劲,运行时噪音极低,发动机声线悦耳动听,其动力性能相当于0.6吨的小货车,因而成为猪肉商贩的首选交通工具。
天虹90摩托车以静音和省油为主要卖点,被戏称为“贼车”。90年代售价约9500元,运行时噪音极低,与其他摩托车相比几乎“无声”。其核心优势在于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为进口材质,兼具省油与静音特性。然而,部分国产零部件的表现则因人而异,骑过该车的用户对此感受各异。
本田GL145摩托车堪称一代传奇,曾驾驶过这款车的人,至今仍对其独特的声浪记忆犹新。在当年,骑乘本田GL145的拉风程度堪比现代驾驶卡宴。其最经典之处在于四眼排气管设计,无论是提速时排气管发出的音爆声,还是收油门时发动机的轰鸣,至今无人超越。远远便能通过独特的声浪辨别出本田GL145的身影,堪称摩托车界的“声浪王者”。
1996年上市的春兰虎摩托车售价接近13000元,在当年属于高价车型。若算上附加费、保险等费用,落地价超过14000元。作为双缸125cc仿太子车型,春兰虎外观设计动感时尚,但动力表现较为平庸。
重庆建设CY80摩托车采用二冲程发动机,配备独立机油箱。笔者曾经历过发动机拉缸导致后轮抱死的情况,待发动机冷却后车辆又可继续行驶。1986年,一辆雅马哈80摩托车售价为2640元,同期商场内铃木125摩托车售价4980元,购买该车还附赠10辆自行车。当时的月工资仅30多元,“万元户”极为稀少。回忆往昔,汽油价格仅几毛钱一升,老冰棍售价2分钱,牛奶冰糕5分钱,唯有通过回忆方能重温那段青春岁月,感慨“年轻真好”!
正宗重庆80雅马哈摩托车的发动机侧盖印有“雅马哈”字母标志,发动机编号首尾均有五角星图案,表明其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化油器等)为进口材质,当年售价六千多元。随着国产零部件的普及,该车价格逐步下降,但质量也随之下滑,最终退出市场。
A100作为日本原装进口摩托车,是八九十年代的经典车型,绰号“瘦驴”;AX100则为合资车型,分为日制发动机与国产发动机版本。A100发动机声线低沉厚重,AX100则声音清脆悦耳,外观设计更趋时尚,但耐用性稍逊于前者。在八九十年代,两者均为备受青睐的交通工具。A100的发动机技术在轻骑铃木得到进一步改良应用,曾有一款仿赛车型搭载该发动机,在当时堪称拉风之选,不过以现代眼光审视则略显普通。当年的纯进口日本摩托车质量堪称过硬,在东北的寒冬中,脚踩两脚即可启动,而同期的国产250车型往往需费力踹踩多次仍难以启动。
“骑上它,感受男人的乐趣!”这是当年长春铃木的经典广告词。1994年,搭载进口发动机的AX100摩托车落地价为9300元,作为二冲程车型,其独特的“叮铃铃”声浪极具辨识度,远远便能判断出AX100的到来。在90年代初的乡村,每当听到这一声音,村民便知是村长上门催缴公粮或农业税——当时村里唯一的一辆AX100便属于村长。
上世纪的国产摩托车市场犹如当下的电动车市场,品牌繁多,诸如黄河、长江、嘉陵、豪江、宗申、天马、野马、长铃、银钢、大阳、光阳、大运等均曾活跃于市场。最早的一批摩托车生产厂家包括嘉陵、建设、轻骑、幸福等,它们见证了中国摩托车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