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K-Car撬动日本车市?20年磨一剑,它图谋的远不止销量!

今年的东京车展上,比亚迪干了件大事,直接扔出个重磅炸弹:专为日本市场定制的K-Car,“海獭”(BYDRacco)。要知道,这可是比亚迪头一回给日本市场量身定做车型。

要知道比亚迪进日本乘用车市场也就三年,开了66家店,总共卖了不到一万辆车。说句不好听的,这销量还不如国内一个县城。就为了这么点市场,专门开发一款新车,图啥?

攻不下的堡垒,非要闯?

日本车市什么样?铁板一块。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巨头自家玩得风生水起,强如奔驰宝马、福特通用,在这都占不到什么便宜。原因很简单,除了价格、尺寸水土不服,最关键的是人家根本不为你改变。

比亚迪K-Car撬动日本车市?20年磨一剑,它图谋的远不止销量!-有驾

在日本,有种车叫K-Car,占了市场近四成的份额,每年能卖掉大约180万辆。这种小车尺寸严格限定,买它不需要停车位证明,还有各种补贴税收优惠,简直是为日本密集街道量身打造的。除了奔驰搞过个Smart,就没哪个外来户愿意费劲巴拉地去开发这种“特供”车。

过去,国产车出海,靠的是大空间、高配置和无敌的性价比,换个标改个方向盘就能开卖。这招在欧洲好使,但在日本完全行不通。比亚迪算是混得最好的了,可销量也迟迟打不开局面。现在,它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钝刀子割肉,一割就是二十年

很多人觉得比亚迪疯了,但翻开它的日本发展史,你会发现这操作简直是“常规发挥”。一切得从2005年说起,那时候比亚迪进日本卖的还不是车,是二次充电电池。王传福当时就下了决心,要在镍氢电池领域,从日本同行手里抢下一块地盘。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比亚迪的电池市占率一路狂飙。

比亚迪K-Car撬动日本车市?20年磨一剑,它图谋的远不止销量!-有驾

然后是2015年,比亚迪的电动大巴K9开进了日本。第一年,卖了5辆。第二年10辆,到2017年总共也就15辆。这速度,放谁身上都得急死。但比亚迪不急,不仅没放弃,还陆续推出了J6这些新车型。

结果呢?到今年,比亚迪在日本电动巴士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350辆,硬生生啃下了70%的市场份额,成了当地第一。他们甚至还立下目标,要在2030年前卖出4000辆纯电巴士。这耐心,不得不服。

这只“海獭”,真能掀起巨浪?

所以你看,比亚迪在日本的布局,基本是以五年为一个节拍,一步一个脚印。从电池到商用车,再到乘用车,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这次的“海獭”K-Car,就是他们在乘用车领域扔下的那颗关键棋子。

比亚迪K-Car撬动日本车市?20年磨一剑,它图谋的远不止销量!-有驾

这款小车,3395mm的车长,配电滑门,塞进了20kWh的刀片电池,续航180公里,快充15分钟就能补能大半。更要命的是价格,有消息说补贴后可能低于200万日元,比日产、三菱的同类产品便宜一大截,配置空间还更好。

这下日本同行坐不住了。铃木的社长直接公开讲:“比亚迪选择了日本的轻型车标准,我感到很高兴,但也认为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还特意强调,电动车销售不应该打价格战。这话里话外的紧张感,已经很明显了。

结语

比亚迪在日本市场折腾了二十年,要的绝不仅仅是那点销量。它是在用一种最笨、也最有效的方式,向世界证明一件事:在汽车工业最强的“核心圈”里,中国汽车一样能打。

比亚迪K-Car撬动日本车市?20年磨一剑,它图谋的远不止销量!-有驾

从J6大巴改造的可以居住、避难的“生活车”,到这次首发的纯电卡车T35,再到“海獭”和即将引入的DM-i混动车型,比亚迪正在把日本市场变成一个试验场,检验自己“本土化生态能力”的深度。

如果“海獭”真的成功了,那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它将证明,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去深耕,再封闭的市场也能被撬开。比亚迪这盘大棋,着眼的是未来几十年的格局,而不仅仅是眼前的一城一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