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新出的WN7电动摩托车,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差点以为是在展馆里逛到的未来概念车——毕竟价格摆在那儿,12999英镑(折合大概近12.6万人民币),这个价不用说,真的高端了。你想象一下,别的国产品牌的电摩,大多在几万块能搞定,像九千到一万左右就能入手的模型。而本田这个,明显就是瞄准了那些看中品牌、愿意为泊车的品味买单的用户。
我和一个销售聊天时,她说:其实就是看消费者愿意掏多少钱,一次性付出认同品牌的努力。我问她:那它的续航真的超130公里?她笑了笑:这个数据一般官方会标得比较乐观,但其实真正能跑到80、90公里都算还不错。我心里暗自琢磨:估算一下,这130公里的续航,若是用来天天上下班,市区跑一跑够了吧?但如果偶尔出远门,边界就不那么稳了——毕竟,实际用车情况时常比官方数据难搞。
这让我想到和朋友飙车时的段子:他那国产电动车官方标说续航能150公里,但实际上骑到打轮毂,满载加速走个高速,能剩的也就一半。这是典型的样本少的估算——我见过的几辆电摩,真实续航普遍比宣传的要保守不少。反正都知道,电池性能折腾点不,跑长途就难了。
说回来,本田这款车型。它用永磁同步电机,链条驱动,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同时也让我想到用传统互联网思维革命旧有的机械路线。你看,电动车除了电池、续航,还有动力的传递是否直接——链条驱动,和传动力更直接、更效率 有一定关系。可是链条磨损快点,保养频次会偏高一些。这个价格(12999英镑,估算当下汇率差不多1:1.1),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属于技术领先、配置豪华的级别,但其实比起同价位的入门级电摩,差别还不算特别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这款车的充电口位置设计得挺合理,方便快充插入,没有像某些车型那样,得扭来扭去两把才能插上。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电池容量和最高速度,官方都没有公布,可能是还在调试吧?不过我觉得,能快充30分钟到80%,这点算是大亮点——毕竟,急速充电让用车体验提升了不少。你是不是也好奇,它的电池会不会吃不消天天快充?我估算,一次充电,百公里油耗(用电换算)在12-15公里/升之间,具体还得看实际工况。
供应链这块,我觉得本田的做法,跟传统汽车厂很像:用自有厂地盯着量产,用稳定的零部件确保质量。比起苹果式的借用第三方模组,他更像是用自己家菜园子种粮食,少了变数,但缺点是布局慢一些——像那次和修理工聊天,人家说这车的控制板芯片,都是自己家里定制的,少得多出问题。
你可能会问:价格真的会影响到市场接受度吗?其实我也很迷惑。你看看,别的国家很多补贴,像英国、德国都宽松得很,得补贴之后,12999英镑算是还能接受的范围。但在没补贴、要自己掏腰包的情况下,用户是不是会觉得贵? 这点挺考验本田市场策略的。毕竟汽车,除了配置、品牌,最主要的还是真实用性和价格匹配。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是不是我想多了,这个定价,也可能是仰仗品牌溢价。毕竟,谁都知道新车型推出来,价格要高一些,给人一种高端感。问题是,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省点电、看个面子多掏这个钱?我怀疑,很多人还是喜欢便宜,好骑好骑快。
这款车还没有公布最高速度、调校参数,但我猜测:考虑到它的定位(纯电通勤),最高可能在80到100公里/小时之间。你觉得呢?是不是太保守了?或者,有些技术公司做高价特调版,反正我觉得看这些参数,和普通的电动摩托差不了太多。
说到生活细节,一次我在厨房门口随手拍了辆放在一边的旧电摩,结果一转头,又看到旁边一台新款电车,小小的仪表盘上正闪烁着充电中那一瞬间,原来电池已经快满了。这一幕让我有点感动:在车场的平凡日常里,技术在悄悄改变着生活惯。
你是否相信,未来的电车一定会划时代?还是说,像我一样,总觉得它不过在换壳而已?开发团队在研发这款车的时候,究竟在心里想要打破什么限制?价格,续航,还是那一点点熟悉的机械感?(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觉得,大部分厂商做新车的目标,还是在平衡技术和市场感受。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还没真正到电动自由的地步,反而是跑得更快,跑得更远,是不是就是站在一个误区上?
我一直在想:要是真能跑出真正的快感——不只是点火启动的那一瞬,而是真正动起来,是不是价格还会更友善一些?毕竟,技术再先进,也要让大多数人都能够拿得起用得起。可惜,很多时候,商界还是钱在前面。这让我想到:你会不会也偶尔怀疑,像这种高价电摩,是不是更像是时尚的炫耀品?
(这段我没细想过)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吧。只不过我相信,看过电动车的人,始终不会忘记那种推开门,轻踩油门的瞬间,虽然很多技术细节还模糊,但那种感触,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
最终,你会怎么想?是把这个12999英镑的价格,变成梦想的门槛,还是只当作试水的栏目?我想,也许,真正的变化,永远在那些真实被认识的时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