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在清晨寒风中钻进车里,心里默念“今天要顺利”,结果仪表盘上的黄色小灯还是毫不留情地亮了起来?大众车主对这颗粒捕捉器的恐惧,像是买房被物业骚扰,无处逃生。油耗直线上升,动力哪儿都找不着,只剩一副怏怏不乐的壳子。4S店技师轻描淡写:多跑跑高速就行了。问题是咱又不是常年在德意志高速上飞驰的奔驰手,经常堵在三环辅路,哪里来的“多跑跑高速”机会?技术翘楚的大众,偏偏被这样一个小配件困扰得灰头土脸。反观国产车,没听说堵得趴窝,上下班照样畅通无阻。这颗干扰因子,到底是谁养出来的?
大众的技术,向来有点“高冷”习气。EA888发动机本事不小,可缸内直喷玩得太狠,尾气里颗粒多得像北方冬天的雾霾。国家排放标准一再收紧,国六B坐在头顶,大众工程师脑子一拍:燃烧技改太麻烦,咱直接在排气管串个颗粒捕捉器GPF!就像小孩不爱洗手,家长一怒把口罩一戴,表面风光,实际上麻烦才刚开始。这口罩本是临时方案,戴久了可不得闷吗?国产品牌倒是知进退。吉利、长安们宁可多费点研发经费,也要在发动机源头优化结构,提高喷油压力,把雾化做到细腻入微,加双喷射再叠混动技术,让发动机始终在舒适区挥洒才华。人家是源头控颗粒,把“痰”少吐为王道,大众却是出了问题再打擦边球,治标不治本,看上去聪明,其实偷了懒。
再看用车环境,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德国高速不限速,跑个几十分钟轻轻松松,排气管早就炙热如烤羊腿。GPF再生、烧掉积碳不过是顺其自然。可咱中国道路拥堵和短途通勤才是主旋律。早高峰五公里用半小时拉锯战,排气管温度刚升起来人已到单位。GPF再生的温度门槛连边都沾不上,长期下来只剩颗粒越积越厚。大众总以为中国车主条件和德国工程师一样,目标只有高速,现实是楼下地下车库和红绿灯才是专属跑道。国产车厂倒是接地气,把GPF装到离发动机最近黄金地段,冷启动升温快,时机一到就自动“偷烧积碳”,哪怕停车也能主动再生。甚至有些品牌妥妥当当搞“保姆式”管理,让车主根本不用多想,颗粒自己就没了。
真正遇上堵车,处理方式更见高下。大众车主带着堵得冒烟的GPF奔去4S店,早期只会被劝:赶紧去高速溜一圈。油耗飙升,时间和汽油一并烧掉。再不济刷程序调怠速,耗着折腾。实在不行,换新件,钱包哀嚎。车主成了再生工程师,汽车人工辅助,都快幻化成人肉GPF了。国产品牌却是另一幅画面。技术不行马上更新,发现问题尺寸不合、策略不合理,第一时间产品迭代。硬件布局、软件策略全线升级,甚至有人直接打出“质保终身”,告诉车主放心用,堵了我来接盘。诚意砖头砸在大众脸上,隔壁技术担当显得相形见绌。管你技术多牛,没点人性温度,冷冰冰终究暖不了用户心窝。
说到底,技术路线上,考验的是企业是否真正理解本地用户。大众堵在路径依赖和技术自负上,自以为世界中心,殊不知车主在城市“被坑”无数次。国产车“畅通”是因为立足本土,洞悉普通用户每天的焦虑和需求,用最切实的手段解决最麻烦的小事。责任感由内而外,打包成安全感传递给每个用户。车最终是服务人的工具,你不用懂发动机原理,但你享受顺畅发动体验,干净利落地完成每天路程,这才是买车的意义。
国产品牌把复杂事做简单,碰上顽疾敢于改到底,让用户放心;大众的精密技术面对寻常堵车场景,却半推半就、能拖则拖。问题最终都是场景驱动,谁更懂中国的用车现实?谁能率先解除车主的颗粒焦虑?答案就在每次点火顺畅,每次堵车油门稳妥里。国产车用实际行动把技术服务人的道理做得滴水不漏。大众的堵心,也许终有被本土智慧唤醒的一天。但在此刻,谁敢说不是国产车,最懂中国人的心?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