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

最近这几年,咱们身边的朋友换新能源车的越来越多了,这本来是件好事,支持环保,用车成本也低。

可一到夏天,特别是今年这动不动就冲上四十度的高温天,不少车主发现,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高科技座驾”,好像有点“水土不服”,甚至有些设计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用起来那叫一个别扭。

大家伙儿心里都犯嘀咕:这到底是咱们没跟上时代,还是汽车设计师们把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需求给忘了?

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有驾

咱们先从这个夏天最让人头疼的问题说起——全景天幕。

买车的时候,销售人员拍着胸脯跟咱保证,这叫“移动观星台”,视野开阔,感觉高级。

听着确实挺诱人的,谁不希望自己的车里亮堂堂的呢?

可真到了夏天,这块巨大的玻璃就成了一个效果显著的“放大镜”,把太阳的热情毫无保留地请进了车里。

您想想看,外面是烈日炎炎,车里就像个温室大棚,空调开到最大,冷气一个劲儿往下吹,可头顶上总有一股热浪源源不断地往下压,感觉自己的天灵盖都在冒烟。

很多车主没办法,只能自己想辙,在网上买各种遮阳帘,吸盘的、卡扣的、带涂银层的,一层不够贴两层,结果发现还是挡不住那股子热气。

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有驾

车里放个温度计,眼瞅着数字往四十五度以上飙,这哪是开车,简直是在体验免费的桑拿。

有人就问了,车企难道不知道玻璃顶会很晒吗?

他们当然知道。

这里面其实有个设计上的“小九九”。

新能源车的底盘下面都铺着厚厚的电池,占了不少垂直空间,为了让乘客坐进去不觉得压抑,设计师就把传统车顶的钢板和内饰层给省了,换成一块薄薄的玻璃,这样一来,头顶空间不就多出来好几厘米了嘛。

这个账算得挺精明,但在宣传上只说了“空间大”,没告诉咱夏天会变成“移动烤箱”。

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有驾

说到底,再先进的隔热涂层技术,也得遵循基本的物理规律,面对直射的阳光,效果终归是有限的。

说完了头顶的“热源”,再来看看车门上的“新花样”——隐藏式门把手。

这东西刚出来的时候,确实让很多人眼前一亮,车身侧面光溜溜的,一体感很强,显得特别有科技范儿,还能稍微降低一点点风阻,听起来全是优点。

可实际用起来,问题就来了。

北方的朋友冬天体会最深,一场雨夹雪过后,门把手被冻在门板里,弹不出来,急着上班只能用热水浇,或者用吹风机吹,那场面别提多狼狈了。

这还只是不方便,更让人担心的是安全和维修成本。

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有驾

传统的门把手,结构简单,坏了去修车店,几百块钱就能换个新的。

隐藏式门把手里面可都是小电机和传感器,是个精密玩意儿,一旦坏了,4S店的报价常常是三四千起步,贵了十倍不止。

最关键的是,万一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断电了怎么办?

这个电动的门把手很可能就彻底“罢工”,外面的人打不开,里面的人也出不来,会严重耽误宝贵的救援时间。

这已经不是好不好用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大事。

所以我们看到,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工信部就在不久前公开征求意见,准备给隐藏式门把手制定强制性的安全标准,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人力打开。

这就说明,任何创新设计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有驾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车里的那块大屏幕。

现在的新能源车,中控台上的实体按键越来越少,恨不得所有功能都集成到一块大触屏里,看起来确实是简洁了不少。

但对于开车的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

以前开燃油车,想调个空调温度或者风量,右手凭感觉一摸,找到那个圆旋钮,转两下就行了,眼睛根本不用离开前面的路。

现在呢,你得先低头看屏幕,找到空调控制的图标,点进去,再在二级甚至三级菜单里找到你要调的那个选项,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

就这么短短几秒钟,如果是在高速上行驶,车子可能已经开出去上百米了,万一前面有突发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有驾

很多老司机都抱怨,说现在开车跟玩手机似的,手忙脚乱,心里特别没底。

而且,这套系统还不总是那么靠谱,黑屏、卡顿、反应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想象一下,大冬天你好不容易把车门弄开,坐进车里想开个暖风除个雾,结果屏幕死机了,你怎么点都没反应,那得多糟心。

把最常用、最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功能,比如空调除雾、音量调节、双闪灯等做成实体按-键,其实是经过几十年验证的最安全、最高效的方式。

为了所谓的“极简风”和“科技感”,把这些行之有效的设计一股脑全取消,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其实,不管是全景天幕、隐藏式门把手,还是全触屏中控,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都在于前几年汽车行业里的一股风气。

新能源车高温大考!反人类设计惹众怒,车主集体吐槽该谁买单?-有驾

当时大家都在拼命地“堆料”,比谁的屏幕大,比谁的功能新奇,似乎只要看起来够“炫酷”,就能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设计师们可能更多地是在考虑怎么让车子在展厅里、在宣传海报上显得与众不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用户在日常用车场景里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求。

车子毕竟是用来开的,是服务于人的工具,它的第一属性应该是安全、可靠、方便。

夏天不能太晒,冬天不能把人冻在外面,开车的时候操作要便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好在,市场是最好的老师,消费者的口碑是最终的裁判。

当越来越多的车主用亲身经历吐槽这些“反人类”设计后,我们看到情况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一些车企开始给全景天幕配备效果更好的电动遮阳帘,甚至研发出了可以分区调节透光率的智能玻璃;新的法规也在不断出台,为各种“创新”划定安全的红线。

这说明我们的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个从追求表面“科技感”到回归“用户为本”的成熟过程。

一个真正的好产品,不是靠一两个花哨的噱头来吸引人,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好用、舒适和安全来留住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