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洪流,浩浩汤汤,其间浮沉,尽显乾坤。”
眼下这光景,造车新势力间的“内卷”简直是白热化,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今天你亮出个新式样,明日我便祭出个高精尖。这不,零跑C11的新款实车图一经问世,便引得圈内外侧目。何故?其外形丕变,分体式大灯顾盼生辉,轮毂亦是焕然一新,然最摄人心魄者,莫过于车顶那枚“慧眼”——激光雷达!此物一出,高阶辅助驾驶之门似已洞开,高端之感扑面而来。可细察之下,车头下方那曾是标配的毫米波雷达却遁迹无形。此番操作,颇有些玄妙,仿若一间别致的咖啡馆,一边是手冲咖啡的馥郁芬芳,一边却少了研磨的器械,不禁令人揣测,这葫芦里究竟藏着何种机锋?
且看这新款零跑C11。外观上的细微调整,如分体式大灯与新颖轮毂,确然为其增添了几分神采与未来感。而车顶的激光雷达,无疑是其最耀眼的存在。众所周知,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能提供更为精微的环境感知能力,对于实现更高层级的自动驾驶,可谓是功不可没。这好比为汽车配备了一双“洞察之眼”,能探及更远、分辨更细,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路况下,例如雨雪迷蒙、光线昏暗之际,激光雷达的优势便愈发彰显。试想,未来的驾驶是否便可高枕无忧,甚至无需亲力亲为?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这边厢激光雷达高调亮相,那边厢毫米波雷达却“销声匿迹”。须知,在传统的辅助驾驶系统中,毫米波雷达可谓是“沙场老将”,其在距离与速度探测方面表现稳健,且成本相对可控。零跑C11的现款车型便搭载了毫米波雷达,且不止一个,比如前方和侧向均有配备。如今新车舍弃此物,颇似武林高手弃用相伴多年的趁手兵刃,虽换得更锋利之器,却总让人心生疑虑,这新旧搭配,究竟效能几何?毕竟,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能将行车安全保障至极致。此情此景,如同侦察兵探查敌情,仅有夜视仪尚不足,还需热成像、乃至声呐,方能将周遭态势了然于胸。
当然,零跑C11依然沿袭了隐藏式门把手,后视镜与翼子板亦增设摄像头,车尾仍是那熟悉的贯穿式尾灯,整体造型未有大的更迭。动力方面,虽新款具体参数尚未公诸于众,但参照现款的纯电与增程两种选项,增程版1.5L增程器配200kW电机,纯电续航200-300公里;纯电版单电机200kW、双电机400kW,续航515-580公里,此等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亦算得上是绰绰有余。至于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在14.88万-20.58万元的区间,对那些渴望尝鲜智能驾驶,却又不想荷包大出血的消费者而言,此番定价,确有不小的吸引力。
言及此处,吾辈不禁深思:当技术精进赋予更多可能性时,企业在配置上的取舍,究竟是出于成本考量,抑或是另有深意?取消毫米波雷达,是否意味着激光雷达的性能已然强大到足以“独当一面”?抑或,这乃是一种全新技术路径的试探?毕竟,特斯拉亦曾尝试“纯视觉”方案,尽管争议不休,却也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
此事让我想起数年前,部分手机厂商为追求极致轻薄,毅然决然地取消了耳机孔。彼时也是一片哗然,众人皆觉不便。然随着无线耳机的日益普及,人们渐渐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更为便捷。技术之发展,总伴随着一段适应期。零跑C11此番配置调整,亦可能预示着某种新趋势的肇始。
然则,话又说回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而言,购车绝非仅仅购置一个“概念”。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新科技究竟能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裨益?激光雷达的加入,意味着高阶辅助驾驶的潜能更为巨大,这固然是好事。但若无毫米波雷达的协同配合,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是否会产生感知盲区或识别偏差?这些均需厂商给出明确释疑,并在实际体验中加以验证。
我们所期盼者,绝非为堆砌“黑科技”而牺牲实用与安全,更非在宣传上玩弄文字游戏,令消费者摸不着头脑。零跑C11此番“有增有减”之举,无疑给市场与消费者都抛出了一个疑问:在追求智能化的征途上,我们究竟需要何种“完美配置”?是“包罗万象”,抑或“专精独到”?
这不仅仅是零跑C11一己之困,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亟待共同面对的课题。在智能化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如何权衡技术迭代、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实乃一门高深学问。但愿零跑能予人满意之答复,使“物超所值”不单单是价格上的优势,更是技术上的赤诚。毕竟,消费者真正渴求的,是能带来安全、便捷出行的良驹,而非徒有其表的“科技噱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