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置到体验,领克10 EM-P与比亚迪汉L DM-i各有看点

插混轿车市场正经历新一轮技术升级和用户需求变化。根据2024年最新市场数据,插电混动车型全年销量已突破450万辆,同比增幅高达85%。这一增速远超纯电车型的15%,表明插混车型正成为城市家庭和长途通勤用户的首选。而在中大型插混轿车细分领域,比亚迪汉L DM-i作为销量常青款,已建立稳定市场口碑;而即将上市的领克10 EM-P则以全新的技术配置和智能系统加入竞争。两款车型的产品定位、技术路径与使用逻辑各具特点,接下来将展开对比分析,帮助不同需求的用户做出判断。

从配置到体验,领克10 EM-P与比亚迪汉L DM-i各有看点-有驾
从配置到体验,领克10 EM-P与比亚迪汉L DM-i各有看点-有驾

领克10 EM-P:三电机结构带来更强驱动表现,智能配置主打高阶体验

领克10 EM-P采用三电机混动系统,包括P1、P3与独立后桥P4电机,构建出完整的前后双轴动力架构。这种设计不仅支持高效的能量转换,还能在湿滑路面、冰雪环境或复杂工况下快速完成扭矩分配,实现更灵活的四驱控制。相比常规双电机方案,整车的操控性与驾驶稳定性得到明显加强。

在悬架系统方面,该车采用前双叉臂与后多连杆结构,能够兼顾高速动态支撑和日常驾驶舒适性。调校由领克赛事团队参与,注重驾驶反馈与路感保持,适合对操控有一定要求的用户群体。

智能系统是领克10 EM-P的一大亮点。其搭载高通8295座舱芯片与英伟达Thor辅助驾驶芯片,具备700TOPS的算力,支持城区导航辅助驾驶、自动变道、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适配复杂城市交通环境。车机系统流畅度高,语音控制和多场景联动操作具备一定领先优势。

配套配置上,该车标配哈曼卡顿23扬声器系统,音效细节丰富,结合大尺寸HUD抬头显示,在提升感官体验的同时增强驾驶信息的获取效率。电池部分实现2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即使在亏电状态下也可继续保持电驱行驶,减少动力模式变化带来的不适感。

从配置到体验,领克10 EM-P与比亚迪汉L DM-i各有看点-有驾

比亚迪汉L DM-i:平台优化成熟,注重节能与舒适并重

比亚迪汉L DM-i已在中大型插混市场积累了广泛用户基础。其搭载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在结构设计和系统协同方面保持稳定表现。高配车型采用前后电机组合的电四驱系统,后电机为非独立结构,但整体逻辑清晰,响应平顺,适用于日常驾驶与偶发复杂路况的应对。

悬挂系统方面,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设定更偏重乘坐舒适性,尤其在长时间通勤或多人出行时具备良好的滤震效果。车辆调校风格以温和为主,更注重家庭用户的后排乘坐体验。

智能座舱平台由高通骁龙788G芯片支撑,辅助驾驶系统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具备254TOPS算力,能够支持L2级功能,包括车道居中保持、前车距离控制、自动刹车等常规辅助功能。虽然整体算力不及Thor芯片,但胜在平台成熟、系统运行稳定。

音响方面提供12至16扬声器的丹拿配置,根据版本不同略有差异,整体风格以温和、均衡为主,配合优秀的隔音表现营造安静座舱环境。车辆提供200公里级别的纯电续航能力,满足通勤场景无压力;在亏电状态下则转为发动机主导的混动模式,以节能为核心目标,提升整车使用效率。

从配置到体验,领克10 EM-P与比亚迪汉L DM-i各有看点-有驾

在当前插混轿车市场中,领克10 EM-P和比亚迪汉L DM-i分别代表了两种技术发展方向——一是不断突破硬件上限,提升智能水平和驾驶表现;另一是深化成熟平台,以稳健逻辑打动用户。从智能辅助能力、驾控风格到座舱配置,两款车型各有侧重,最终选择仍需回归自身需求:你更看重智能体验、操控进阶,还是更依赖稳定结构与长期节能?答案因人而异,但这场插混对决无疑正推动行业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加速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