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是驾考中最贴近实际路况的“实战考验”。全国通用的16项流程看似繁琐,实则是对“安全驾驶习惯”的系统考察——从上车前的绕车检查到最后靠边停车,每一步都藏着“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本文将按考试标准顺序,逐项拆解16项流程的操作要点、安全原则和避坑技巧,帮你形成清晰的操作逻辑,轻松应对考试。
一、绕车检查:给车辆做“全身安全扫描”
绕车检查是考试的“第一关”,直接体现驾驶员的安全预判意识。核心目的:确认车辆周边无隐患,触发感应装置,为起步扫清障碍。
操作步骤:
1. 绕车路线:从驾驶位车门处开始,逆时针绕车一周(顺序:车头右侧车身车尾左侧车身),全程保持“目视观察”姿态(摆头幅度稍大,让考官或监控看到你的观察动作)。
2. 检查细节:
- 车头:查看发动机舱是否关闭,车牌有无遮挡,前方有无障碍物(如石块、儿童、非机动车)。
- 右侧车身:观察右前轮(胎压是否正常,有无尖锐物),右车门是否关紧,车窗是否闭合。
- 车尾:检查车牌、尾灯是否完好,后备箱是否锁闭,后方有无来车或行人靠近。
- 左侧车身:确认左前轮状态,左后视镜是否完好,驾驶位车门锁扣是否扣紧。
3. 触发感应:部分考场在车身四周(如车头logo、车尾牌照框、左右后视镜下方)设有感应按钮,需用手触摸至听到“滴”声(漏按直接挂科,多按不影响)。
避坑指南:
- 绕车时不要“走过场”:弯腰查看轮胎、伸手推车门确认是否关紧,这些动作能体现你的认真度。
- 注意“隐形隐患”:比如车身下方是否有小动物,车轮旁是否有砖块(起步时可能硌到轮胎)。
二、上车准备:打造“安全驾驶姿态”
绕车结束后,上车前的细节处理直接影响后续操作的流畅度。核心目的:通过调整座椅、后视镜和系安全带,确保驾驶时视野清晰、操作顺手。
操作步骤:
1. 安全开门:开门前先观察左后方交通情况(摆头看左后视镜+转头看盲区),确认安全后开门(开门幅度不超过30°,避免妨碍其他车辆),上车后立即关紧车门(听到“咔哒”锁闭声)。
2. 座椅调整:
- 前后调整:左脚踩死离合、右脚踩死刹车时,膝盖呈微弯状态(约120°),确保踏板踩到底时不费力。
- 高低调整(若有):头顶距车顶至少一拳距离(避免颠簸时碰头)。
- 靠背调整:背部贴紧靠背,双手自然搭在方向盘9点和3点位置时,肘部微弯(约90°),手腕能轻松转动方向盘。
3. 后视镜调整:
- 左后视镜:镜面中车身占1/4,地平线位于镜面中央,能看到左后方车道全貌。
- 右后视镜:镜面中车身占1/4,地平线位于镜面下方1/3处(方便观察靠边停车时的边线)。
- 内后视镜:能完整看到后挡风玻璃,地平线居中,无遮挡。
4. 基础检查:
- 系安全带:将安全带从左肩拉至右腰,扣紧卡扣(听到“咔哒”声),确保安全带无扭曲(从腋下穿过直接挂科)。
- 档位与手刹:手动挡确认在空挡,自动挡在P挡,手刹拉紧(仪表盘手刹灯亮起)。
- 灯光复位:检查灯光控制杆是否在“关闭”或“近光灯”位置,避免遗留转向灯。
5. 报告考官:调整完毕后,向考官举手示意:“报告考官,准备完毕,请求开始考试。”
避坑指南:
- 座椅调整“一步到位”:调完后轻晃身体,确认座椅无松动(若座椅晃动,可能导致起步时方向跑偏)。
- 安全带“全程紧绷”:若中途发现安全带松动,需一手扶方向盘,另一手拉紧(低头拉安全带时注意不要让方向盘偏移)。
三、模拟灯光:“听指令+精准操作”的零容错考验
模拟灯光是科目三中“错即挂科”的环节,考察对不同场景灯光使用的熟练度。核心目的:掌握夜间及特殊天气下的灯光操作逻辑。
操作步骤(以全国通用指令为例):
1. 初始状态:灯光控制杆处于“关闭”位置,听到“开始模拟灯光考试”后,先开启前照灯(拧至近光灯)。
2. 常见指令及操作:
- “通过路口”“通过急弯”“超车”:远近光灯交替(快速抬压灯光杆,通常3次,最后停在近光灯)。
- “照明不良的道路”:开启远光灯(灯光杆向前推,仪表盘显示蓝色远光图标)。
- “与对方会车距来车150米以内”:切换至近光灯(若当前是远光,立即回拨灯光杆)。
- “前方有车辆驶来,与对方会车”:保持近光灯(若误开远光,会被判“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 “路边临时停车”:开启示廓灯+危险报警闪光灯(拧至示廓灯档位,按三角形双闪按钮)。
- “雾天行驶”:开启近光灯+前后雾灯+危险报警闪光灯(部分考场考,需熟记雾灯位置)。
3. 结束指令:听到“模拟灯光考试结束,请关闭所有灯光”后,复位灯光控制杆(关闭前照灯、示廓灯,关闭双闪)。
避坑指南:
- 指令“听完整”:比如“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不要听到“通过”就急着交替灯光,需等“路口”二字说完。
- 操作“看仪表”:每次操作后扫一眼仪表盘灯光图标,确认远光灯、双闪等是否正确开启或关闭。
- 避免“惯性操作”:若上一个指令是“远光灯”,下一个指令若需近光,必须手动回拨(灯光杆不会自动复位)。
四、起步:“安全第一,平稳第二”
起步是考试的“开门红”,操作流畅能快速建立信心。核心目的: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平稳启动车辆并驶入车道。
操作步骤(手动挡为例):
1. 起步口诀:一踩二挂三打四鸣五看六松:
- 一踩:左脚踩死离合,右脚踩死刹车(双踩防溜车)。
- 二挂:将档位挂入1档(离合踩到底,挂档时轻推,避免齿轮异响)。
- 三打:开启左转向灯(灯光杆向下拨,仪表盘左灯图标闪烁,若自动回位需重新打)。
- 四鸣:按喇叭1-2秒(部分考场要求,提醒周边车辆行人)。
- 五看:通过左后视镜观察后方来车,同时摆头看左前方盲区(确认安全)。
- 六松:松手刹(按下手刹按钮,缓慢抬起至底部,仪表盘手刹灯熄灭)。
2. 平稳起步:
- 慢抬离合至“半联动点”(车身轻微抖动,转速表指针下降100-200转),稳住离合。
- 轻抬刹车(车辆开始移动后完全松开),继续慢松离合,同时轻踩油门(转速升至1500转左右),使车辆平稳提速。
3. 驶入车道:车辆前行1-2米后,轻回方向使车身居中,关闭转向灯(若未自动关闭)。
避坑指南:
- 半联动“不着急”:若起步时熄火(离合抬太快或油门没跟上),立即踩死离合刹车,挂空挡,重新点火(点火时必须踩离合,否则打不着),按流程重新起步(熄火一次扣10分,连续两次挂科)。
- 转向灯“保3秒”:打灯后默数“1-2-3”再动方向,确保时长足够(不足3秒动方向直接挂科)。
- 防溜车“有技巧”:坡道起步时,先抬离合至半联动(车身抖动),再松手刹,避免后溜(后溜超30厘米挂科)。
五、直线行驶:“目视远方,微调方向”的定力考验
直线行驶考察“方向控制稳定性”,看似简单却容易因紧张导致方向跑偏。核心目的:在规定距离(通常100-200米)内保持车辆直线行驶,偏差不超过10厘米。
操作步骤:
1. 车速控制:根据考场要求,通常保持30-40km/h(挂3档,油门轻踩匀速,避免忽快忽慢)。
2. 方向控制:
- 视线:看向道路尽头(至少50米外),余光扫过车头两侧,感知车身是否居中。
- 握盘:双手轻握方向盘(力度如握水杯),避免紧握或单手操作。
- 微调:发现方向偏左时,右手轻推方向盘(幅度不超过5°),回正时左手轻拉,避免“猛打猛回”。
3. 参考辅助:可将车头1/3处对准车道左线(或右线),以此为基准保持方向(不同车型参考点略有差异,需考前适应)。
避坑指南:
- 不“紧盯车头”:视线越近,越容易因路面细微起伏而频繁动方向,导致车身晃动。
- 遇干扰“先减速”:若社会车辆近距离切入,轻踩刹车减速(同时踩离合防熄火),但方向保持不动(不可为避让而偏离车道)。
- 借“参照物”校准:远处的路灯、树木、道路标线尽头,都可作为直线参考,比紧盯车头更有效。
六、加减档操作:“车速与档位匹配”的核心逻辑
加减档是手动挡驾驶的“基本功”,考察对动力控制的理解。核心目的:根据车速合理切换档位,确保车辆行驶平稳无顿挫。
操作步骤:
1. 档位与车速对应(通用标准):
- 1档:0-20km/h(仅用于起步,行驶距离不超过50米)。
- 2档:10-30km/h(低速行驶,如通过路口、转弯)。
- 3档:20-40km/h(正常行驶、直线行驶)。
- 4档:30-50km/h(部分考场要求加到4档,保持3秒以上,模拟高速行驶)。
2. 加档操作:
- 提速:踩油门将车速升至目标档位对应速度(如2档换3档,需提速至25km/h以上)。
- 换挡:松油门快速踩死离合推入高一级档位慢松离合(半联动时稍停顿)轻踩油门提速。
3. 减档操作:
- 减速:轻踩刹车将车速降至目标档位对应速度(如4档换2档,需减速至20km/h以下)。
- 换挡:踩死离合拉入低一级档位慢松离合根据车速补油门(避免顿挫)。
避坑指南:
- 不“低头看档”:通过手感记忆档位位置(1档左前,2档左后,3档直前,4档直后),低头即挂科。
- 不“越级加档”:必须按1234顺序加档(减档可越级,如4档2档,但需先减速至对应速度)。
- 不“拖档行驶”:低速挂高档(如20km/h挂4档)会导致车身顿挫,高速挂低档(如40km/h挂2档)会触发超速报警。
七、变道:“转向灯+观察+安全距离”的三步法则
变道是高频操作,考察“安全预判”能力。核心目的:在不影响其他车辆的前提下,平稳变更车道。
操作步骤:
1. 打灯提示:开启对应方向转向灯(左变道打左灯,右变道打右灯),保持3秒以上(默数1-2-3)。
2. 全面观察:
- 后视镜:观察目标车道车辆(左变道看左后视镜,右变道看右后视镜),确认后车距离至少50米。
- 盲区:转头观察后视镜看不到的区域(左变道转头看左后方,右变道转头看右后方),避免遗漏近距离车辆。
3. 平稳变道:
- 确认安全后,轻打方向(幅度不超过30°),使车辆以小角度切入目标车道。
- 车身完全进入目标车道后,回正方向,关闭转向灯(若未自动关闭)。
避坑指南:
- 不“连续变道”:变道后需在当前车道行驶3秒以上,才能再次变道(禁止一次变两条车道)。
- 不“强行变道”:若目标车道车辆加速靠近,减速让行,待其通过后再变道(抢道易被判“妨碍其他车辆”)。
- 不“压道变道”:变道过程中,车轮不得碾压车道线(需一次性进入目标车道,避免中途压线)。
八、通过路口:“减速、观察、礼让”的安全闭环
通过路口是对“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综合考察,涉及信号灯、行人、多方向车辆等复杂因素。核心目的:在路口处确保安全通行,不发生冲突。
操作步骤:
1. 提前减速:距路口100米时开始减速(松油门,轻踩刹车),距路口50米时车速降至30km/h以下(挂2档,脚放刹车上“备刹”)。
2. 观察信号:
- 绿灯:确认安全后通过(左右摆头观察两侧路口,幅度要大,让考官看到你在观察)。
- 黄灯:已过停止线可继续通过,未过线则停车等待(不抢黄灯,避免闯红灯)。
- 红灯:在停止线后停车(车身不越线,距停止线30-50厘米),挂1档等待。
3. 礼让规则:
- 直行优先:转弯车辆需礼让直行车辆和行人。
- 行人优先:无论信号灯如何,有行人进入路口横穿马路,必须停车等待。
4. 通过要点:保持车道中央行驶,不压线,通过后加速加档恢复正常行驶。
避坑指南:
- 观察“不走过场”:左右摆头幅度至少45°(从考官视角能看到你在转头),证明你在主动观察两侧情况。
- 停车“不越线”:若红灯时车身越线(哪怕半个车轮),直接判“闯红灯”挂科。
- 起步“不急躁”:绿灯亮起后,确认对向转弯车辆已停稳,再平稳起步(避免与抢行车辆冲突)。
九、通过人行横道:“行人优先”的铁律执行
人行横道是“行人专属通道”,考试中对礼让行人的要求极为严格。核心目的:确保人行横道上无行人时安全通过,有行人时必须停车等待。
操作步骤:
1. 提前减速:距人行横道30米时,减速至20km/h以下(挂2档或1档,不踩油门靠怠速行驶)。
2. 观察行人:左右摆头观察横道两侧(尤其是树木、公交站台遮挡处),确认是否有行人(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进入或准备进入横道。
3. 应对措施:
- 无行人:平稳通过(车身完全过横道后再加速)。
- 有行人:立即停车(停在横道线外30厘米以上),待行人完全通过横道(走到路边)后,确认安全再起步。
4. 禁止行为:通过时不鸣笛(避免惊吓行人),不压线(横道线为白色实线,碾压即挂科),不在横道上停车(除礼让行人外)。
避坑指南:
- 礼让“不犹豫”:即使行人在横道边等待(未迈步),也需减速示意,确认其不横穿后再通过(避免因行人突然起步导致危险)。
- 观察“无死角”:注意横道后方是否有行人奔跑追赶(尤其是儿童,可能突然冲出)。
- 车速“不超标”:通过时车速若超过20km/h,可能被判“未减速”扣100分。
十、通过学校区域:“降速、禁鸣、备刹”的谨慎模式
学校区域是“特殊管控区”,对车速和噪音有严格限制,需时刻警惕学生突然出入。核心目的:在学校附近保持低速、安静,确保学生安全。
操作步骤:
1. 提前识别:看到“学校区域”标志(蓝底白字,有学生图案)后,立即减速。
2. 车速控制:车速降至30km/h以下(挂2档,不踩油门,靠怠速行驶),全程不超速。
3. 禁止鸣笛:无论何种情况,不按喇叭(可用灯光提示,如闪近光灯),避免噪音干扰学校秩序。
4. 观察环境:
- 道路两侧:注意校门、围墙处是否有学生出入(尤其是上下学时段,可能有学生突然横穿马路)。
- 车辆周边:警惕学生在车辆前后玩耍(儿童身高矮,易进入司机盲区)。
5. 备刹状态:脚始终放在刹车上,随时准备停车(发现异常立即踩死离合刹车)。
避坑指南:
- 不“借道超车”:学校区域禁止超车(即使前方车辆低速,也需耐心跟随)。
- 不“贴边行驶”:与道路两侧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碾压路边学生)。
- 不“快速通过”:即使看到无学生,也需保持低速(考官可能通过车速判断你的安全意识)。
十一、通过公共汽车站:“警惕乘客动态”的细节观察
公交站周边人流量大,乘客上下车时易发生横穿马路等突发情况。核心目的:在车站附近保持警惕,确保不与乘客、公交车发生冲突。
操作步骤:
1. 提前减速:距公交站50米时开始减速,车速降至30km/h以下(挂2档),观察站台情况。
2. 观察重点:
- 停靠公交车:注意公交车前后是否有乘客上下车(尤其是从公交车前横穿马路的乘客,因公交车遮挡视线,易成为盲区)。
- 站台行人:观察站台是否有乘客准备横穿马路(如向马路挥手、张望)。
3. 通过规则:
- 有公交车停靠:与公交车保持1.5米以上距离,确认无乘客横穿后,缓慢通过。
- 无公交车:保持车道中央行驶,注意站台行人动态,随时准备停车。
4. 禁止行为:不在公交站范围内停车(除非遇紧急情况),不鸣笛催促站台乘客。
避坑指南:
- 观察“看盲区”:公交车前方3米、后方5米是高危盲区,需重点观察(可减速至几乎停车,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 距离“不贴近”:与站台距离过近(小于1米),可能被判“妨碍乘客上下车”。
- 通过“不加速”:完全驶过公交站(车身过站台末端)后,再加速恢复正常车速。
十二、会车:“礼让三先”的文明驾驶体现
会车是与对向车辆相遇时的操作,考察“横向距离控制”和“车速配合”能力。核心目的:与对向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平稳会车。
操作步骤:
1. 提前减速:看到对向有来车(距150-200米),松油门轻踩刹车,车速降至30km/h以下(挂2档)。
2. 调整车道:将车身向道路右侧微调(距路边线30-50厘米),为对向车辆留出足够空间(至少1.5米横向距离)。
3. 夜间会车:距对向车辆150米时,将远光灯切换为近光灯(若对方未切换远光,可闪1-2次远光灯提示,不持续用远光直射)。
4. 特殊情况处理:
- 窄路会车:若道路狭窄(横向距离不足1米),提前停车礼让,待对向车辆通过后再行驶。
- 遇障碍物:若路边有障碍物(如停车、施工),提前减速,确认对向无车后再绕行(避免在障碍物处会车)。
避坑指南:
- 不“占道会车”:即使对向车辆占道,也需减速让行(切勿赌气占道,易被判“妨碍交通”)。
- 不“加速会车”:会车时保持低速,避免因车速快导致横向距离不足而发生剐蹭。
- 不“紧贴障碍物”:绕行障碍物时,车身与障碍物保持50厘米以上距离,同时给对向车辆留足空间。
十三、超车:“确认安全,规范操作”的时机把控
超车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操作,禁止在弯道、坡道、路口等危险区域进行。核心目的:在安全条件下,从左侧超越前车,不影响其他车辆。
操作步骤:
1. 确认条件:观察前方道路(直道、视野良好,无禁止超车标志),确认可超车区域。
2. 准备阶段:
- 打灯:开启左转向灯,保持3秒以上。
- 观察:通过左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距离至少100米),摆头看左盲区(避免遗漏近距离车辆),确认前车无加速迹象。
3. 超车过程:
- 驶入左道:轻打左方向,平稳驶入左侧超车车道(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距离)。
- 加速超越:踩油门提速(挂3-4档),与被超车辆拉开至少20米距离。
- 驶回原道:看右后视镜,当看到被超车辆车头时,开启右转向灯,观察右盲区,确认安全后驶回原车道,关闭转向灯。
避坑指南:
- 不“右侧超车”:科目三明确禁止从右侧超车(即使前车低速,也需等待或在左侧安全区域超车)。
- 不“强行超车”:若超车过程中对向有车靠近,立即减速驶回原车道(切勿继续超车,避免迎面碰撞)。
- 不“长时占用超车道”:超越后需立即驶回原车道(禁止在超车道长时间行驶)。
十四、掉头:“一次完成,不压线”的精准操作
掉头是对“方向控制”和“空间判断”的考察,需在允许掉头的区域完成。核心目的:安全、平稳地完成180°转向,不影响其他车辆。
操作步骤:
1. 准备阶段:
- 打灯:开启左转向灯(保持3秒以上,若自动回位需重新开启)。
- 选位:提前驶入掉头专用车道(或最左侧车道),减速至10-15km/h(挂1档)。
- 观察:确认对向车道无来车(距离至少100米),左侧无行人或障碍物。
2. 掉头操作:
- 打方向:根据路口大小,方向盘向左打1.5圈(或打满),使车辆平稳转向。
- 控制车速:保持低速(不超过15km/h),避免因速度快导致转向过大或压线。
- 回正方向:车身即将进入对向车道时,缓慢回正方向盘,使车身居中。
3. 完成后:关闭转向灯,加速加档(挂2档),恢复正常行驶。
避坑指南:
- 不“压黄线”:掉头时需绕开路口中心黄线(可压单黄线,双黄线禁止碾压,具体看考场标线)。
- 不“转错车道”:掉头后必须驶入对向最左侧车道(禁止直接驶入右侧车道,避免与对向车辆冲突)。
- 不“中途停车”:除非对向有车必须等待,否则掉头过程中禁止停车(停车易导致后车拥堵,且重新起步易熄火)。
十五、路口左转弯/右转弯:“车道规划+转向安全”的综合判断
路口转弯是日常驾驶的高频场景,需严格遵循“车道、灯光、礼让”三大原则。核心目的:按规定方向转弯,确保不与其他方向车辆、行人发生冲突。
左转弯操作步骤:
1. 车道选择:距路口100米时,驶入左转专用车道(或最左侧车道),避免临时变道。
2. 减速打灯:距路口50米时减速至20-30km/h(挂2档),开启左转向灯(若自动回位需重新开启)。
3. 等待与观察:
- 红灯:在停止线后等待,挂1档,观察对向直行车辆和行人。
- 绿灯:确认对向直行车辆已通过(或距离足够),左右摆头观察两侧(左侧看行人,右侧看直行非机动车)。
4. 转弯要点:
- 角度:大转弯(绕开路口中心点),避免切内角压线。
- 车道:转弯后驶入对向最左侧车道,回正方向后加速。
右转弯操作步骤:
1. 车道选择:提前驶入右转专用车道(或最右侧车道),注意避让非机动车。
2. 减速打灯:距路口50米时减速至20km/h以下(挂2档),开启右转向灯。
3. 观察重点:右侧非机动车(如自行车、电动车可能抢行)和行人,确认安全后转弯。
4. 转弯要点:小转弯(贴近路口右侧),转弯后驶入同向最右侧车道,避免占用左侧车道。
避坑指南:
- 不“转错车道”:左转弯后必须进入对向左侧车道,右转弯后进入同向右侧车道(误入对向车道直接挂科)。
- 不“抢行转弯”:转弯车辆必须礼让直行车辆和行人(即使绿灯,若对向有直行车辆未通过,需停车等待)。
- 不“碾压导流线”:路口内的白色导流线禁止碾压(转弯时需在导流线外侧行驶)。
十六、靠边停车:“30厘米内”的精细控制
靠边停车是考试的最后一步,操作完成即考试结束,但其对“距离控制”的要求极高。核心目的:将车辆平稳停在路边,车身距边线30厘米内,且不压线。
操作步骤:
1. 准备阶段:
- 打灯:开启右转向灯,保持3秒以上(若转向灯自动回位,需手动重新开启)。
- 减速:松油门,轻踩刹车减速,挂1档(车速5-10km/h,怠速行驶)。
2. 找参考点:
- 右后视镜:观察车身与边线距离(常用参考:边线在后视镜中占1/4宽度,即为30厘米内)。
- 车头参考:车头右侧1/3处与边线重合(或右雨刮器凸点对准边线),根据车型调整。
3. 调整距离:
- 距离过远:轻打右方向(幅度不超过10°),车身靠近后回正。
- 距离过近:向左回方向(幅度5°),避免压线。
4. 停车操作:
- 停车:车身与边线平行后,踩死离合和刹车,拉手刹,挂空挡(手动挡),关闭发动机。
- 熄火:拧钥匙(或按启动键)关闭发动机,解开安全带。
5. 下车:观察左后视镜(确认后方无车),开门10厘米观察盲区,确认安全后下车,关闭车门(听到“考试合格”提示音再离开)。
避坑指南:
- 30厘米“不苛求”:距离在30-50厘米内扣10分(仍可合格),超过50厘米或压线直接挂科(优先保证不压线)。
- 停车“不心急”:若一次停不好,可在30米内反复微调(但需确保不熄火、不后溜)。
- 下车“不遗漏”:观察后视镜和盲区是最后一项安全考察,遗漏即挂科(即使停得再好,也会失败)。
总结:科目三的通关核心——“意识>技巧”
科目三16项流程,看似是对操作的考察,实则是对“安全驾驶意识”的全面检验:绕车检查是“预防隐患”,模拟灯光是“遵守规则”,通过路口、人行横道是“礼让优先”,每一步都在还原真实驾驶场景。
记住:操作可以有小瑕疵(如熄火一次扣10分仍能合格),但安全意识不能缺——摆头观察要到位、转向灯时长要足够、礼让规则要遵守。考前熟悉考场路线,考中保持心态平稳,按步骤操作,你会发现:科目三不是“考试”,而是一次规范的“安全驾驶练习”。
祝你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真正懂规则、重安全的合格驾驶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