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900这波“官降”,倒是颇有些“司马昭之心”的意味。上海车展的热度还没完全褪去,各家六座SUV还在摩拳擦掌,这边厢直接甩出一个两万块的“红包”。“全家抢着坐”的slogan喊得震天响,仿佛不买一辆,就辜负了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但问题也来了,这“抢着坐”,到底抢的是真需求,还是被营销裹挟的“伪命题”?那第三排,真能变成葛优躺的“龙床”?
现如今,六座SUV几乎成了中产家庭的“标配”。二孩政策一出,原先的小车瞬间捉襟见肘。七座车年检是个“老大难”,五座车又委屈了“后浪”。于是乎,六座SUV成了“最优解”。厂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风口,各种花式营销层出不穷,什么“奶爸神车”、“二胎家庭福音”,仿佛不拥有一辆,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周末闲来无事,我也去领克4S店凑了个热闹,那场面,堪比春运现场。试驾的、询价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领克900被摆在C位,那尺寸,确实唬人。3米1多的轴距,一眼望去,就俩字:宽敞。销售的嘴皮子也溜得很,张口闭口就是“空间利用率高达88%”,听着就感觉赚到了。但这“空间利用率”这词儿,用在汽车身上,总觉得有些违和,像是在推销loft公寓,而非交通工具。
这车分1.5T和2.0T两个版本,价格从三十多万直降到二十八万多。这两万块钱,对于手头不甚宽裕的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笔不菲的数目。销售告诉我,现在订单爆满,尤其是有娃的家庭。我随即抛出疑问,这车的第三排,真的那么安逸?他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舒适,堪比席梦思!”
对此,我持保留态度。
为了眼见为实,我亲自体验了一下第三排。我身高一米七五,坐进去腿能勉强伸直,靠背角度也能调节,初步感觉尚可。然而,这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体验。试想一下,若是长途跋涉,第三排塞着两个成年人,会不会感到憋闷?会不会腰椎间盘突出?这恐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只剩下骨感。
再来说说这车的配置。三块巨幕,哈曼卡顿音响,乍一听就觉得科技感爆棚。销售还不遗余力地推销智驾系统,诸如自动变道、自适应巡航,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但这智驾系统,真的那么靠谱?销售也坦言,复杂路况还得亲自操刀。这岂不是意味着,所谓的智驾系统,充其量是个锦上添花的工具,关键时刻还得靠老司机?
更扎心的是,想要真皮座椅,还得额外掏钱选装。原本以为降价两万捡了个大漏,结果左算右算,落地价也没便宜多少。
厂家宣称,这款车是吉利和沃尔沃联袂打造,采用了SPA Evo架构,安全性对标沃尔沃。这话听着确实让人安心。但实际安全性究竟如何,还得等权威机构的碰撞测试结果出炉才能盖棺定论。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数据才是最有力的佐证。
在展厅里,一个家庭正兴致勃勃地体验第三排,老人家直呼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孩子们则在座椅上上蹿下跳。有人关切地询问保值率,销售含糊其辞地说,插混车型三年后大概能卖到六折,纯电车型可能会更惨淡。这么一算,买这车还得考虑折旧的因素,着实让人有些肉疼。
网上有人将这款车誉为“移动会客厅”,也有人认为第三排只是聊胜于无的“鸡肋”。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位这款车。如果你经常带着一家老小长途自驾,那么这款车或许真能成为你的“移动会客厅”。但如果你只是偶尔应急使用第三排,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说到底,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大家购车,不仅看重价格,更在意实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领克900降价,或许能博得一部分消费者的眼球,但最终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得仰仗过硬的产品实力。否则,纵使价格再诱人,也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当下,六座SUV市场已是一片红海,理想、蔚来等品牌都在跑马圈地。领克900想要杀出重围,单靠降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上下足功夫。不然,即便一时风光,终究难成气候。
因此,领克900降价两万,能否让第三排真正变成“舒适区”,仍然是个未知数。这不仅考验着厂商的诚意,也考验着消费者的理性。毕竟,买车不是买白菜,还是要货比三家,精挑细选,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全部评论 (0)